关注后非典时期“生态住宅”开发经验和教训
admin
2003-06-26
来源:景观中国网
在非典突袭之际,要求开发“健康住宅”的呼声此起彼伏。建设部为此正在制订有关“生态住宅小区技术导则”,而上海一批开发商早已迫不及待地开始探求和尝试“健康住宅”这个
在非典突袭之际,要求开发“健康住宅”的呼声此起彼伏。建设部为此正在制订有关“生态住宅小区技术导则”,而上海一批开发商早已迫不及待地开始探求和尝试“健康住宅”这个课题,以便打造出更符合生态标准的“健康住宅”。
付诸行动
近期记者走访几家在建楼盘工地,发现开发商谈论较多的一个话题是,房地产开发今后如何保证居住者的身体健康,其中一些开发商已付诸行动。
在建设中的某“一城九镇”工地上,一批专家在考察时惊讶地发现,那里施工建设时十分注意蟑螂、老鼠、蚊蝇等有害虫类对小区环境产生的危害。譬如为防鼠害,社区建筑门窗框全部采用铝板结构,且有严格的尺寸和规格,要求达到100%的密封;区内人工湖考虑放养柳条鱼,以吞食孳生幼蚊。该项目确实把“卫生防疫”思想贯彻到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后期运营管理的每个细节中去。
为了深入了解建设施工单位对“健康住宅”的追求,记者在走访中山公园附近一在建楼盘工地时看到,这里每套居室都装有一个小型新风空调系统,包括每个房间都有风机盘管回风口和新风机过滤装置。该装置能做到人均一小时享受80立方米的新风换气量,同时通过强大的送风压力冲滤管道中的病菌。这种被称为“冰蓄冷”的空调技术装置在目前上海住宅开发中还是首次使用。另外小区建筑油漆采用的是一种通过“生态科技配方”制成的环保材料,油漆中的铅、汞、苯、甲醛等有毒金属和溶剂在成品之前就被去除。小区的“分质供水”采用的是臭氧杀菌技术,通过内部循环系统进行杀菌。区内还打算植桂树一类的可纯净空气的灌木。和乔木作为小区景观的配置。
眼下新建别墅地下室缺少流通空气和日光照射,为此,有的新建别墅则设计出一种“下沉式独户庭院”,由于庭院低于地平线一个楼面,地下室部分墙体就暴露在自然光照之下,使阴暗潮湿的地下室也享受到光照和通风。
还有的新建住宅小区推出一种新型的“弧形卧室”,房间采光面宽达270度,无论在通风、日照还是视觉上都做到赏心悦目。有的还“以自然装点自然”的方法营造出一个“天然生成”的水景住宅区……
各个开发商推出的各种高招,为推动上海“健康住宅”的开发作出有益的尝试。有的开发商甚至不惜多投入千万元改善环境和提高小区防疫能力,确实令人敬佩。
经验教训
要建好健康住宅,必须了解昔日已建住宅有哪些弊端会影响人们健康?为此,记者走访了一些行家,归纳行家意见,问题有四个方面:
问题一:现小区大都以组团围合式且中间布置绿化景观的形式出现,如果围合建筑之间距离较小的话,中间绿化会发生干枯或病态,这对围合空间空气流通也不利。如果把停车场安置在绿化区域内,更加剧狭小空间中的空气污染程度。
问题二:高层住宅中部采用“天井”式以及南北立面凹凸式设计,目的是便于厨卫间换气和照光,但此种“天井”形如烟囱,反而形成了不洁气体的互窜和交融,尤其对居住底层的住户更为不利。
问题三:楼盘集中式中央空调往往是通过循环送风降温,由于目前无法对循环风进行消毒,极易造成整幢大楼污染气体的传播。
问题四:目前许多大楼建筑集合式管线布置,加上卫生间地漏数量的增多,大大增加浊气回旋的可能。
这是有关专家在此次非典时期通过调查总结出来住宅设计的一些弊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涉及到楼盘开发的规划设计理念和施工建设的方式,确实需要房地产开发来一个“观念更新”。
三点要求
据了解,建设部正在制定的有关“健康住宅”生态小区的技术导则,主要分三大要求:
首先是人居环境的健康性,每套住宅应当对起居室、主次卧室、厨房、餐厅、卫生间、储藏室等进行分类,起居室至少在14平方米以上,主卧至少在12平方米以上。居室在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运用中,应安排新鲜空气交换的补充设备或措施。
在自然环境布局中,适当降低建筑密度、绿地率大于35%,而绿化覆盖率大于70%,争取做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2平方米,其中硬质景观用地不宜超过绿地面积1/3。
该技术导则还对居室的视觉环境、排水系统、中水系统、垃圾处理、环境卫生以及管理等等方面作出更为具体的规定。据说还对室内污染物质排放、居室温度和湿度乃至噪音分贝高低等都作出了限制。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