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朱志红:谈北京园博会古民居文化展示区设计

admin 2013-09-25 来源:景观中国网
据悉,古民居文化展示区项目作为北京园博会的重点展区,分为鹰山南坡和鹰山北坡两块,总用地面积16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作为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又一设计力作,日前,就这一项目的设计,中国风景园林的记者采访了该院总工程师朱志红女士。

  在北京园博园的西北角,青山绿水、湖光塔影之畔,20余套京派四合院和徽派民居院落,融入中式园林、地方民俗艺术,古风古韵十足,充分诠释了中国民居文化精髓与魅力,成为北京园博会的一大闪光点。

  据悉,古民居文化展示区项目作为北京园博会的重点展区,分为鹰山南坡和鹰山北坡两块,总用地面积16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作为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又一设计力作,日前,就这一项目的设计,中国风景园林的记者采访了该院总工程师朱志红女士。

 

朱志红
朱志红总工

 

  中国风景园林网:北京园博会古民居文化展示区设计理念是什么?

  朱志红:
北京园博会组织方在进行园区规划时,就提出了建立古民居展示区的意向。园林文化是民居文化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能依凭北京园博会这么好的环境,建设这种规模较大的项目,机会难得。2011年8月,我们有机会参与这个项目的竞争,跟投资方一起合作,在极为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了这个项目的规划,拿下了这个项目。

  我们期望通过对最具代表性民居艺术的集中展示,将建筑、园林和景观的趣妙结合,并辅以生活场景和民俗文化的展示,最终展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展示生态良好、宜居和谐的美好家园,为当代精神寻找源头活水。

  我们主要希望通过概括的形式表达传统民居文化的精髓。由于园博会属于相对小尺度的展览,而民居文化内涵丰富,建筑只是它的载体之一,它还包括居住环境的选择和营造以及在营造和居住过程中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及约定俗成的礼仪,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社会、经济、文化和民族心态的综合反映。所以我们需要在有限的场地内以高度概括的形式把民居文化展示出来。另外我们也考虑到园博会之后的后续经营问题,在设计中注重古民居的实际功能,确保其在园博会结束后保持生命力,可持续地运转下去。

 

古民居展示区-北坡效果图
古民居展示区-北坡效果图

 

古民居展示区-南坡效果图
古民居展示区-南坡效果图

 

  中国风景园林网:如何在设计中充分利用古民居文化展示区的场地条件?

  朱志红:
初步勘察完现场后,我们发现场地有不少不利的条件:就北坡用地而言,虽然有山有水,但河道干涸,山又刚好挡在南边,地势局促,场地中有高压线横过,而且地势低洼,相对而言,位于在园博馆旁边的南坡场地条件好一些,但附近的铁路桥不时有火车轰隆而过。如何充分利用并挖掘场地的长处呢?

  首先,根据场地条件和建设需要进行规划布局。北京四合院形制多样,从普通民居到达官贵人的府第,形成了全面而丰富的居住文化体系。相对比较平坦的北坡修建普通民居,南坡有山势起伏,选址为"王府大宅",以衬托出建筑的气势。

  其次,通过对细部环境的营造和处理,尽量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中国传统民居文化重视风水,古代城镇、乡村选址时,借山借水的同时也要对地形布局进行了一些细节上的改造。我们在南坡的西侧加高地势,以减弱旁边的火车对场地造成的噪音和振动干扰;北坡设计了一个水面,以化解场地的局促,以水相隔使建筑与南部的山体之间不会显得太过接近,也是空间显得更加流动。

  对环境有利或不利的方面都要进行充分的利用或改造,这是传统民居文化的精髓之一。

 

古民居展示区

 

  中国风景园林网:在北坡展示区为何选择徽派民居进行展示?

  朱志红:
中国地域广阔,南北文化差异较大。在北坡地块这有限的空间里,同时要表达园博这种文化荟萃的精神,我们精选了北京四合院民居文化和徽派民居文化,作为南北民居文化的代表。

  徽派民居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古建流派,明中叶后,随着徽州缙绅和商业集团势力的崛起,徽派园林和宅居建筑亦同步跨出徽州本土,在江南江北各大城市扎根落户,影响深远。

  另外,徽派建筑白墙灰瓦,比较庄重质朴,与北方民居在风格和色调上很容易融合。

 

古民居展示区

 

古民居展示区

 

  中国风景园林网:如何处理展示区南北民居之间的衔接?

  朱志红:
我们为徽派民居创造邻水而居的环境同时,也把部分北方四合院建到了水边。临水而居的四合院也是一种创新。这样南北民居通过山水融合在一起。

  大面积胡同式集中布置的四合院则与徽派民居之间以起伏的地形和植物创造适当的距离,使它们融合于绿色环境之中。

  民居文化传达的是中国人的传统的生活理想,创造一种理想居住环境才是传统民居文化的追求。像颐和园也借鉴很多江南造园手法,并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了一些变化,不能刻板地去限制某种建筑形式或布局形式。

  同时我们对徽派民居的建筑形式做了一些调整和创新,使其与北京四合院能够更好的融合。其实在历史上,传统民居一直都在基于时代变化和生活需求不断地发展,它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做设计时,既想表达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想在基于生活需求在建筑形式和尺度上做一些调整和创新。

  马头墙是徽派民居建筑的特征之一,但太过高大的墙体和太过严实的围合不适合北方的居住需要。我们在设计时,并不是打算一味照搬照抄。这种建筑元素需要保留,但在构图上有所改变,不是做成四面围合的方块,而是把封火墙设计成"前低后高"的错落形式,使建筑呈现出更鲜明的层次感,而且经过改造之后与北京四合院更容易协调。

  中国风景园林网:北坡与南坡的京派四合院院落的风格上有何区别?

  朱志红:
北京四合院形制多样。北坡集中展示的是普通民居,采用硬山式屋顶,形制较低,尺度较小;南坡属王府大宅,院落组合和建筑形制规格较高,主要建筑为歇山式屋顶,建筑的尺度较大。南坡的主建筑群是一套三进院落,南北中轴分明,在山势衬托之下,显得规整而有气势。北坡的北方民居主要表现的是北京的胡同文化。我们希望能够传达出传统民居文化的丰富性。

 

古民居展示区

 

  中国风景园林网:在"王府大宅"院落的设计中,如何体现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元素及造园手法?

  朱志红:
古典园林的基本元素:建筑、水景、山石、植物和一些细部装饰在"王府大宅"院落的设计中都有所体现,花园采用皇家园林风格。

  我们希望能比较纯粹地表达传统的园林文化,不插入现代造景元素,不采用"新中式"那些"符号性"的建筑元素,尽量用传统元素,比如说山石、花木、水景等配合砖雕、彩画等建筑装饰来进行园林设计。南坡的园林设计较多借鉴了传统造园手法,比如说"隐"和"显"。"隐",因为古民居展示区邻近园博馆,为了不喧宾夺主,建筑设计不突出,不张扬,平面展开布局。传统建筑本身就比较含蓄低调,组合在一起却很和谐。"借","因借"作为造园技法主要的美学原则,在于充分借用环境的因素。古民居展示区的院落层层递进,高潮处恰好落在永定塔上,视觉上巧妙糅合,使永定塔成了整体气势表达的一部分,就像颐和园借景玉泉山玉泉塔一样。

  中国风景园林网:营造中式园林,如何融入现代的设计方法?

  朱志红:
我们并不想把一些设计手法"符号化",但"创新"是现代设计的灵魂。创新可以是多方面的,也不意味着必须抛弃传统。实际上,创新也是传统民居文化发展的一部分,它的原动力是生活的需求,这一点跟现代的设计发展趋势不谋而合。在保持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应结合现代生活的需要进行创新。

  中国风景园林网:展区如何将中国传统民居文化与生态设计结合起来?

  朱志红:
当大家讨论生态设计时,总是谈及新技术、新理念。比如通过新材料、节能设备、给排水系统来展示生态营造。我们认为生态设计重视的是理念而不是概念形式,不光局限于新材料和新技术。其实,不做概念化的炒作,顺应环境特点做最好的选择,这本身就是生态设计。例如在对山水环境的利用中,不大改大建,减少非必要工程,因为任何工程本身都是对资源的消耗。

  另外,传统民居强调自然采光、通风,推窗就是自然,本身就是一种生态的建筑形式,如果再加上额外的自然风循环设施,反而是种浪费。在古民居展示区的设计中,我们加大了徽派民居院子的建筑尺度,使通风采光更合理;园区的雨水直接排入园区南部的现状排洪沟中,最终进入永定河,既恢复了干涸的河床,也降低了排水的成本。

  中国风景园林网:在设计中如何考虑古民居文化展示区在园博会后的可持续利用?

  朱志红:
现在许多古民居建筑是参观、展览性质的。我们认为,古民居不仅是建筑和园林的展示,也是一个文化、生活、社会文明等的综合体。它是一种"活着"的文化,只有在人的生活需求过程中才能可持续地传承和发展,使用是古民居保存的必要手段。所以我们的设计一开始就考虑建筑的实际用途,比如扩大建筑内部使用空间的尺度,而不是以开放参观为目标。只有人生活在当中,房子才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同时它的功能和用途会随着不同的生活需要进行调整。
  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人的传统民居文化是否可以在今天的城镇化发展中得到继承和发扬?

  朱志红:
不论时代的发展趋势怎样变化,人们对理想居住环境的追求是不变的。只要有条件,人们都向往山水交融、园林美景的低密度居住环境,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理想。尽管现在城市建筑形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民居所表达的"天人合一"的基本精神不会消失。

  现在高密度的城市建设暴漏出许多弊端,这会引起专业人士的思考,引导未来的城市发展更加合理,当然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改善的过程。所以不论是大尺度的城市规划还是在小区园林设计上,我们都应秉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借鉴传统的优秀经验,努力探讨如何创建理想人居环境,在城市与自然之间建立起一种合理的平衡。

 

古民居展示区

 

古民居展示区

(文中图片由朱志红总工提供)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