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何镜堂:新中轴线延伸 代表广州未来

admin 2010-10-25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的成功设计为何镜堂带来前所未有的荣誉与关注度。但他并未减少对广州这座城市的关注,作为广州城市规划委员会的专家组成员,何镜堂近年来主持参与了广州多项重要城市规划的审议,其中就包括新中轴线南段的规划。
  何镜堂:1938年出生于东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兼设计院院长。他设计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让他享誉全球。 

  小变解决了脏乱差的问题,中变主要是城市建筑的变化,大变是城市的优化建设。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的成功设计为何镜堂带来前所未有的荣誉与关注度。但他并未减少对广州这座城市的关注,作为广州城市规划委员会的专家组成员,何镜堂近年来主持参与了广州多项重要城市规划的审议,其中就包括新中轴线南段的规划。 

  作为当代岭南建筑学界的旗帜性人物,何镜堂认为广州云山珠水的地理格局和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城市意向的优先条件,而新中轴线南段的拓展为广州实现生态宜居理想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他希望看到未来的南中轴线越走越宽,融入一片岭南气息浓郁的自然密林中。 

  珠江北岸塑造的城市意象很成功 

  南都:你怎么看待过去十年广州的城市变化? 

  何镜堂:过去有人说广州城市像农村,农村像城市,生意味很浓但城市很乱,治安也不好,后来下决心作出很大改变,提出“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十年一大变”,借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之风在上个世纪末大规模整治广州。小变解决了脏乱差的问题,中变主要是城市建筑的变化,大变是城市的优化建设。 

  过去10年广州的改变很大,从2000年开始,广州提出城市扩充,东进,南拓,西联,北优,广州提升了整个城市的布局。这个方针非常好,这样可以让整个城市继续发展。 

  南都:今年国庆,广州正式对外开放中国第一高塔―――广州塔,你有没有登上广州塔体验一下漫步云间的感觉?在这座高塔上看城市景观感受怎样? 

  何镜堂:广州塔建设接近尾声时,我上去过,还上了塔的顶层露台。在广州塔看,广州还是挺漂亮的,有白云山和珠江这些经典景色。从广州塔看广州新中轴线,感觉还比较乱。新中轴线本来是没有的,是这几年打通的。从塔上看,新中轴线南段盖了一些住宅区,还有一些村落,所以比较乱。以后建设到那里时,这些村落也不用全部推倒,一个个村落也可以形成旅游观光岛。 

  南都:你觉得这个城市至今塑造得最成功的城市意象是哪里?

  何镜堂:还是珠江北岸的建筑,我住在珠江南岸,在南岸往北看,广州很漂亮,从北往南看就差一点。在北面有西塔,建筑高低错落,形成漂亮的天空轮廓线。建筑要注意前后高低的错落,不要一刀切平。 

  南都:广州城市建设发展形成两条从北向南的城市轴线,两条轴线都与珠江相交汇,你怎么看待这种城市格局? 

  何镜堂:广州自秦汉以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是在不同朝代不同的沉淀下形成。广州市的城市中心不像西安等其他城市一样搬来搬去,而是沿着原来的中轴线发展变大,这是广州市的优点,也是历史文化给这座城市带来的最大特点。 

  从地理格局上看,广州这个城市的特点是云山珠水的格局。北边是白云山,南边是珠江,而且山和其他城市不一样,不是很远的山,而是在城市中,比如越秀山,往南就是珠江。广州这座城市的历史和地缘两大特点是很难得的,一般城市这两个都具备不多,广州都具备了。 

  旧中轴线还缺乏连接节点 

  南都:北起越秀山,南至海珠桥,这条老中轴线对于广州意味着什么? 

  何镜堂:旧中轴线是代表广州人记忆的一条线。这个轴线其实由很多个节点组成,像中山纪念堂、海珠广场和海珠桥等。这些建筑把广州近代比较重要的历史和活动都反映出来,这在广州历史发展上非常重要。通过它,我们可以感受到广州近代几百年的历史。

  起义路也是非常有特色的,从历史的角度上应该加强这条线的改造。因为没有真正把它建设好,缺乏一些节点,现在有点冷落。旧中轴线从越秀山到中山纪念堂,紧跟着的市政府、人民公园,这些都是非常不错的。人民公园后面一直到海珠广场轴线就不明显了,缺乏一些节点。我认为应该加强这两边公共建筑的建设,像骑楼可以整治一下,有可能就连成一些节点。 

  南都:老城区改造一直都是城市更新的难点,老中轴线附近的旧城改造也面临这些问题,请问你怎么看待老城区的改造? 

  何镜堂:老城区整体肌理还是要保留,不适宜大拆大建,重点还是适当抽空人口,改善公共设施,加强绿化。而不是一整片全拆掉。旧中轴线以后的改造,一个是要加强中间的连接点。轴线不一定是要直的,历史上有点弯的,也是中轴线。但是,最好在拐弯的地方增加一些广场,多加一些节点。同时还要改善设施和交通条件,现在老中轴线中间有断的感觉。 

  新中轴线南段实现广州宜居理想 

  南都:你怎么看待新中轴线发展? 

  何镜堂:旧中轴线代表着广州过去的辉煌,但是广州还在发展。广州要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成为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金融商务区。所以新中轴线主要体现的是我们现代城市的发展。新中轴线上的珠江新城作为城市C BD,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大发展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新中轴线的规划和建设是非常好的,为什么很多人还感觉不出来,好像这个区域不像有的城市搞完后一下就出来效果。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建设过程中还看不出来,另一个是珠江新城太拥挤了,地太贵了,搞得密密麻麻,文化中心的四大文化建筑挤在一起。当时我们很多人建议不要拥挤在一起,密度过头,公共空间小了。 

  南都:现在新中轴线正准备向南拓展,你作为新中轴线南段规划方案的评审专家组负责人,你怎么看待南中轴线的规划和发展?何镜堂:现在新中轴线往南走了,广州开始注意新中轴线北段的一些不足。南部主要是高档办公和生态为主的岭南特色建筑。不管怎样,这是广州新的城市中心。南中轴线行政办公不一定很高层,而是强调生态环境。 

  广州很多高层建筑缺乏岭南特色,这是城市建设要吸取的教训。现在新中轴线南段非常强调环境的改造,强调打造岭南特色。海珠区正好有个万亩果园,但这个区域的改造和建设将是很困难的,其中有城中村和老城区要打通,当时没想到要建中轴线,建了很多大楼盘。所以南中轴线到这个地方规划得不是那么直了。 

  南都:你认为广州仅有新中轴线北段那些壮观的地标建筑是不够的? 

  何镜堂:广州还不能说是一个非常宜居的城市,新中轴线的延伸就代表我们广州的未来。新中轴线南边的延伸,就是把城市往更高的层次提升,是生态、宜居、绿色和岭南文化的发展。现在这一阶段体现我们的现代化和经济发展,广州已经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是华南地区中心。但没有体现广州的宜居和岭南特色,应该把这些特色通过中轴线南段体现出来。 

  南都:在新中轴线建设中,怎么样才能体现宜居和岭南特色的概念?

  何镜堂:岭南特色有两个方面,第一在文化方面。它不仅是继承岭南文化传统,还是一种与时俱进。像陈家祠很好,但是把陈家祠的建筑风格全部搬到新中轴线,也是不行的。现代岭南文化是发展的,在现阶段,也不能把100多年前的东西全盘应用。第二,要搞绿色建筑概念,要更多体现建筑与岭南气候的完美结合,包括生态环境和气候环境。好的气候环境,结合现代的岭南文化,才能体现岭南人发展的宜居城市。 

  新中轴线的南段,政府提出要把它作为有岭南特色的行政中心。我觉得不仅是行政中心,应该是行政、休闲、宜居中心。那边的万亩果园和南海心沙岛,是体现广州今后高档的生态环境,要回归自然,不一定要高楼大厦。 

  南都:在今年审议南中轴线规划时,你建议把南海心沙岛留给子孙后代,为什么? 

  何镜堂:我建议,新中轴线南段靠近北边的区域要宽一点,两边的房子应当是具有岭南花园特色的多层建筑,路中间弄成非常宽的生态绿化带。越往南走,就越是生态环境。南沙海心沙也不需要太多的建筑,那里已经是很好的生态环境岛,直接交给子孙后代就是最大的作为。这样新中轴线的南段就是一个岛,海岛延伸处就是海,多漂亮的环境。经济发展之后,宜居是人类比较高的追求,我主张今后的城市中轴线建设把岭南环境的宜居特点体现出来。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