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妹岛和世:在同济大学演讲

admin 2010-09-15 来源:景观中国网
“我觉得做建筑需要坚持,不轻易放弃自己的想法。”当这句素朴而有力的话从日本建筑大师妹岛和世口中说出来时,有着一种特别震撼人心的力量——一袭小黑裙下的妹岛女士看起来是那么瘦小,脸上的神情是那么恬淡。


妹岛和世在同济演讲
 

  妹岛和世:通透飘逸,源于“公园”与相会

  “我觉得做建筑需要坚持,不轻易放弃自己的想法。”当这句素朴而有力的话从日本建筑大师妹岛和世口中说出来时,有着一种特别震撼人心的力量——一袭小黑裙下的妹岛女士看起来是那么瘦小,脸上的神情是那么恬淡。

  这句话正来自2010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首位女性策展人、本年度普利茨克建筑奖得主妹岛和世在昨日上午的“2010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开幕式上的动人演说。在论坛举行的同济大学,可以容纳3000人的大礼堂座无虚席,而妹岛独特的建筑才华也在她详尽讲述的过往作品中展露无遗。谈及其通透风格的源起,妹岛和世说:“我的设计都是源于‘公园’这个概念,我把它看作一个人与人相聚的场所,我的出发点是人与人的交流和相会。”

  妹岛和世简介

  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当代日本的知名女建筑师。

  1956年出生于日本茨城县。

  1981年获日本女子大学硕士学位。

  1987年建立妹岛和世个人建筑事务所。

  1995年与西泽立卫合作建立SANAA建筑事务所。

  2001年任东京KEIO大学教授。

  2004年,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以金泽21世纪美术馆赢得了当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

  2010年,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一起荣获象征建筑学最高荣誉的普利茨克建筑奖。


矿业同盟管理学院,德国埃森


金泽21世纪美术馆,日本石川


金泽21世纪美术馆,日本石川


新当代艺术博物馆,美国纽约
 


肯辛顿花园的夏亭(左),英国伦敦


O博物馆,日本长野
 


东京成城公寓
 


Okurayama公寓

  建筑:独一味“通透”

  近年来,有一个日本女性的名字在世界建筑界日益风生水起,这就是妹岛和世。这位笑容可掬的女建筑师的作品风格独特,多带有重要的“通透性”。她与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作品,大量地运用玻璃外墙等材质,让建筑感觉轻而且飘浮,被称为“穿透、流动”式的建筑。

  金泽21世纪美术馆,这是妹岛第一个拿出来和观众分享的项目,可谓是“通透”的典范之作。美术馆的外观是一个正圆,而在巨大的圆盘上安置有大小、高低不同的立方体和圆柱体。这座美术馆没有正门,所有的面都可以被认为是正面,即四面八方的人都可以进入美术馆,在这里相聚相会。“金泽是一个很小但是很热闹的城市,在设计建造前,金泽市长找过我们,希望我们能够提供一个让市民活动的空间,基于这个考虑,我们就决定把美术馆和交流馆这两个空间结合作为建筑的重点。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最终中标了。”

  美术馆的圆形连续透明玻璃外壁,使内外产生了一种通透的感觉,让市民能更多地体验美术馆的空间同时也能感知外面的风景,这种建筑方式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妹岛介绍,“馆内设有多个展览室,在每个展览室中间我们都做了空隙的处理,这和以往的美术馆设计是有很大区别的。首先,这样就可以让参观的人有更多的空间交流,与艺术近距离接触。其次,在隔断的材料上,我使用的全部是透明塑料板,所以还是可以看到一些内部的展览内容,而且这样也可以根据展览的需要拆分布局。”就建筑与城市结合,妹岛解释,“大家看这个建筑的时候,可以透过玻璃看到这个建筑的使用过程,其实这就是一个重新构筑的空间了,一个和城市联合的空间,美术馆前面低的建筑符合人的状态,能和人很好地融合;而后面高的部分又可以整体和城市结合。”

  她主持设计的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也同样的通透飘逸且风格强烈,位于曼哈顿的这个七层楼高的建筑,形如不同偏向的盒子堆叠而成,外面裹上一层亮白的外衣,通过银色镀铝的金属网格,城市街景和星空奇景都可透入其中。妹岛就设计初衷说,“这个建筑当时建的时候处于很不规整的区域,考虑到博物馆本身的随意性,加之客户希望扩大本身的空间,因此我就做了这样一个设计。”对建筑的垂直错位设计,会让建筑内部产生平台和空隙。“这种设计能够使建筑拥有室外平台,也能使采光很好,参观者可以拥有更多的活动空间。”妹岛由内而外地设计这个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按照博物馆的需求,用不同盒子代表不同功能区域,并通过这些盒子的移位来让建筑的内部更加通融和开放,并引入光线。这种对“光”的极简美学的运用,无疑把“通透”表现到了极致。

  同样的,妹岛在美国俄亥俄州的托莱多美术馆玻璃展厅的项目,再一次给人们“通透”的震撼。托莱多曾经是美国的玻璃制造业基地,现今绝大多数的玻漓工厂已经关闭。托莱多美术馆玻璃展厅的修建正是为了记忆这段历史,当然也是为了迎合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妹岛说:“展馆内的每一个空间都被透明玻璃围合,玻璃之间的空气层不仅起到了隔离内外空间的作用,也起到了展览空间和室外之间隔热的作用。”展馆的平面来自根据功能设定的直线网格。在房间的连接处使用了弯曲的玻璃。围合房间的玻璃是连续的曲线,角落是圆弧线。游客在其中行进,会流线地通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泡状曲线。

  风格:另一种“低调”

  讲演中,妹岛时不时地用“小”、“普通”这些低调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建筑。不过,即使再小的空间也能在妹岛的手下散发出巨大的魅力。去年,她在伦敦肯辛顿花园蛇形画廊展区的设计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在肯辛顿花园,每年会有3个月时间,让不同的建筑家在内部进行建造设计。妹岛去年被邀,“我设计了一个小亭子,我的想法是在一个大的公园里头做一个小的公园。” 妹岛指着投影的照片,笑着说:“整个屋顶是一个怪里怪气的形状,材料是铝板,能在阳光下反射产生出一种特殊的效果。在亭子的一角我设计了可以容纳100多人的报告厅,这个建筑3个月就会被拆掉。整个建筑有高低的幅度,最低的地方可以变成一个桌子。”

  妹岛还提到了她近期在东京建的一个小住宅,“那是一个住宅和庭院结合的建筑,我希望让居住的人能既感受居住的舒适也能感受外部空间的内容,比如植物和阳光。我觉得外立面选择比较简洁的方式能有更好的效果。”这个建筑外部看似平坦光滑,内部却百转千回。“日本的建筑都是南北走向的,但是这个建筑内部就是凹凸扭曲的,这样就可以使采光面积大很多,一个房间中有各种方向的开口,这样就可以向各个方向拓展生活空间。”

  项目:别一番“风景”

  妹岛的另一个项目——瑞士洛桑的“劳力士学术中心”,是洛桑理工学院的校园大楼。妹岛用波状起伏的屋顶和楼板为学校组成了一种连续的“风景”。“在设计初期,如何把人群引导到中心区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而且我们希望人在移动的过程中会和别人接触。因此,我们采用从中心入口的方式,由中间开始发散到不同的地方,这样就变成现在这个起伏的状态。”妹岛说。在这个汇合、聚合的空间中,学生有了舒适和更多元的交流学习的空间。另外,这个起伏的屋顶下层可以用作小的聚会场所,特别是在天气不好的时候。入口处的咖啡厅,处在人来人往的入口,却有着玻璃阻隔外界的喧闹,这无疑又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讲演会的最后,妹岛和世发布了她在法国的最新项目,位于法国北部朗斯镇的一个废弃的采矿工地。现在正在施工中的这片土地,将出现未来的“罗浮宫博物馆”朗斯分馆(Louvre-Lens)。妹岛谈到这个项目时,言语间散发出她对这个项目的自豪,“那将会是另一种感觉,我们会大量使用玻璃和铝的材料。”

  妹岛和世向在场观众描述着这个博物馆建成后的情况,她说:“展览品的布置将随年代而定,使参观者能够理解时间与雕塑品之间的关系,感受到历史的变化。”

  “我的出发点是人与人的交流和相会”

  对话

  记者:世博园中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

  妹岛:下午从东京飞过来,其实在里面没有很多的时间,只是简单地转了一圈看了看,唯一进到里面参观的就是中国馆。我对《清明上河图》100米长卷的印象很深,这应该代表了中国的文化。中国馆内部先坐电梯上去,再步行下来可以看到底部斜面上的人,这种独特的内部设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场馆的外形建筑,因为我都在很远的地方看场馆,不是特别仔细清楚。我觉得英国馆不错,有可爱的造型,还有比较软的地面,设计师很有想象力。另外,西班牙馆的外部都是由藤草编织的,它充分体现了建筑和自然之间的一种过渡。总体我觉得这次世博会的规模很大,我是按照规定路线走的,所以只是留下一个大致的规划概念。

  记者:很多人称今年是“妹岛年”,因为你先获得了普利茨克奖,获奖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妹岛:能拿奖我很惊讶、很开心,获奖后还得到了一枚法国的骑士勋章。我觉得获奖也是一种机遇,机遇在里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包括自己的设计理念、思想方式、建筑建成的时间、评委的欣赏等等。我觉得这是一种机会,也要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不管哪一个,当我听到消息的时候我都很兴奋、很高兴。不过这一年结束后,我觉得还是要回到零,一切要重新开始。

  记者:在国际乃至日本建筑界,普遍都是男性建筑师居多,作为为数不多的女性建筑师,你如何看待这个职业?

  妹岛:做建筑师,其实对于男人来说也很艰苦。在中国我觉得可能做建筑的机会和任务比在日本多,所以建筑这个行当对日本的建筑师来说,无论男女都更加辛苦。作为女性建筑师,我个人并没有感到很大的不同,只是觉得可能会更有特点一些。

  记者:很多人说你的建筑很飘逸,请问你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哪里,设计的出发点是什么?

  妹岛:我的设计都是源于“公园”这个概念的,我觉得在这个空间中,会产生很多活动,有年轻人在谈恋爱,有小孩在玩耍,有老人在交流等等。对建筑设计,我是作为一个场所来思考的,把它看作一个人与人相聚的场所,我的出发点是人与人的交流和相会,让建筑进入到人的一种行动中。

  记者:当下很多国际建筑师都在中国有建筑项目,你是如何评价这些项目的?

  妹岛:其实我来中国的机会不多,记得之前去北京就只有一天时间。我在很远的地方看中国的建筑,我觉得他们的建筑给人的感觉都很气派、很震撼,和杂志里看到的感觉不一样。另外,包括CCTV的大楼、鸟巢在内,我觉得在中国他们会花很多钱去做这样的项目——在建筑外部都有很多装饰。这些在日本是不可能做的,所以我很羡慕他们。我对中国很有兴趣,很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来中国。前几年在南京做的一个小项目应该是我在中国的第一个项目,这个项目近期就会建成。

  记者:此次你参加在上海举办的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你如何看待论坛在建筑中的作用?

  妹岛:这种交流非常有必要,此次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也有很多论坛,我觉得论坛可以起到弥补的作用。你可以和很多人交流,增加看问题的全面性,能够融合更多观念和思想。

  记者:除了工作外,你有什么爱好?

  妹岛:我很喜欢种花,我在日本的时候每天下班回家都会去浇花,看到花我很开心。但是由于我出差的时间比较多,所以经常要麻烦工作的同事帮我照顾它们。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