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易兰 陈跃中

admin 2009-08-24 来源:景观中国网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包括中国经济政策的崛起,中国城市公共空间这个分类获得了很大的发展,项目非常多,投资量也非常大。甲方主要是政府,主要是以公益为目的,提升城市形象,为大城市社区居民服务,展示城市性,展示文化。



一、城市化背景下的公共空间与自然资源问题  
  Q1:您认为从上个世纪末到当今的十年中,中国的城市公共空间具备了怎样的时代特征?城市设计者的关注焦点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城市公共空间发展迅速
  陈跃中: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包括中国经济政策的崛起,中国城市公共空间这个分类获得了很大的发展,项目非常多,投资量也非常大。甲方主要是政府,主要是以公益为目的,提升城市形象,为大城市社区居民服务,展示城市性,展示文化。城市广场等城市空间,发展到目前,逐渐走向成熟。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或者你要看成设计问题也可以。但是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中国目前这个社会形态、政治体制在行业里的反映,比较多地注重外在的形象,集会功能,气派。反映出目前政府权力的集中。
  Q2:城市公共空间塑造的目的是为了建立高度认同感与参与感的市民社会,您认为要怎样才能实现此目的?
  公共空间反映社会最新诉求
  陈跃中:城市公共空间,从来就是景观设计学里面的前沿的设计思路的一个舞台,它是实验品。最前沿的一些东西一定是在公共广场、公共空间上进行展示。所以它更多地结合当代艺术,景观类科学的最新的动态会在城市公共空间上有所反映,包括一些城市工业遗迹的保护。这10年以来,景观设计学上这种新的观念和新的手法,都会在城市公共空间这个门类里面得以展示。它实际上是一个新思路、新手法的展示的舞台。这基本上反映出景观设计的脉络。 
  现在比较新的、反映社会最新诉求的生态设计,这一系列东西都是未来要在公共空间、公共广场里面设计师来反映他的思路,比方说对乡土树种的运用,节水、节能的一些设计。当然,它可以放在居住区里面做,但是展示性就弱多了,对于行业的领导力就弱多了。这些最新的思潮,已经在公共空间反映了。政府对于他的施政理念,对于稳定、和谐等一些政治宣言的诉求,也会在公共空间反映。比方说政府所追求的公益性的文化,如通州文化广场,它反映出我们在发展很快的现代社会反过头看到我们古老的运河文化,保护运河文化是政府的责任,他必须反映当地的文化根源。我们所做的通州运河城市段就用现代语言诠释了古代的运河文化。类似这种,都是由市政府主导,反映最先进的设计理念、文化理念、政治理念。美国就与中国不同,它的政府广场很可能是最不起眼的地方但是整洁,完全向市民开放,一般来说规模也很小。
  Q3: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应怎样看待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与资源之间的关系?
  “大景观”理念
  陈跃中:对资源当然要非常节约,要珍惜资源。目前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景观设计所面临的问题不是景观设计师能解决的,它源于施政理念,需要政府从根本上进行解决。大景观这个理念,就是强调景观师做规划。比方说做一个20Km2的新区规划,景观设计师会根据地形的高差决定哪块应该是湖面,20Km2的地表水全汇集几个水湖里面,就根本不用凿井。旱季来了以后,水逐渐会吸到地表以下,被植物根系吸收,水季旱季交替,形成了呼吸,这块地自然就形成湿地,不用景观师在别的地方再造了。比方说在奥运场地非要人工造个湿地,我看是比较可笑的一件事。因为你不可能形成湿地,要硬造代价太大了,没有必要。
  Q4:城市公共空间是综合设计展示的舞台,您及贵公司在当代艺术展现、人性化设计和生态适应方面做出了怎样的思考和实践努力? 
  市场化是景观设计行业十年中最大的变化
  陈跃中: 其实在中国景观设计很早就有了,叫园林设计。1998~2008这10年我们开始把它叫做景观设计,它主要的变化是从围墙里走到围墙外。原来的园林设计是在围墙里面造一些园子。近10年有几个大的变化。第一,中国的景观设计师开始关注城市尺度下的空间营造,形成开放式的城市景观。原来他在围墙里面做园林,你进了颐和园才有景观,出了围墙就不叫景观而叫城市了。现在,城市和园结合成一体了。 
  第二个思路叫“大景观”。我在这十年一直提倡的一个理念叫“大景观”,简单说就是景观师来做规划。所谓“大景观”,是在城市设计层面上,以景观规划设计师为主导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将景观设计纳入场地前期的整体规划。在景观规划设计师确立总体布局、道路组织、地形环境、场地竖向标高的条件下,建筑师、规划师、景观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相互配合进行设计。这与国内传统的由建筑师先行布局建筑位置等,景观师而后填空的设计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它绝对是对传统建筑设计工作序列的一种颠覆性修改。景观师应该成为“区域规划中景观生态规划的制定者;城市规划中综合规划决策的参与者;城市设计中场地环境营建的领导者”。 
  第三,教育上有所突破。实际上,建筑还有其他的一些工程、水利等等都进入到景观教育的教学里面。以前景观设计更偏重的是构图、植物的研究,现在更多地引入建筑的研究、工程、交通等等。景观设计越来越是一门科学了,它不完全是一个美学问题。这也是在这10年里面发生变化的。
  第四,由于中国城市化速度非常快,就需要景观设计这个行业有一个迅猛的发展,所以这个行业的发展速度本身也成为一大景观了。很多学校都开设了这个专业。另外,很多事务所都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这也是我看到的一个现象。
  我们事务所(易兰)获得了很多奖项,如通州的运河文化广场,是在这10年里面建成,获得了很多曝光度。它也反映出了在这十年里,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取向及审美趋向。我觉得城市空间对景观设计学意义比较大,反映出了一些最先进的一些思路、思考。如果你将这些思考放在一个居住区里面或一个社区里面反映,那就受到很大限制。第一谁给你钱去做这些实验品。第二,一个居住区它并不需要承载这么多的文化、思考、理念,所以在这些领域,旅游、度假项目、公园都有它的局限,只有在公共空间、公共广场里面,它可以展示更多的思想,更多的前卫的东西。
  记者:从你自己做事务所,经营事务所来讲,你觉得事务所,你刚才也提到事务所像雨后春笋一样,他们这个行业有什么变化?比如说从你刚回国那会儿,大家开事务所是一个什么状态?到你开事务所的时候是什么状态?到现在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这其中有什么样的变化?
陈跃中:我觉得这个行业现在变得越来越成熟了,经过十年的发展,这个行业成熟了,而且积累了一些品牌。以前有点群雄并起之势,经过这10年的过滤、沉淀积累下的一些队伍是非常优秀的,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而且各有各的特点。比方说我们事务所做旅游度假的项目比较多,北大可能做城市公共空间多一些。这些品牌各有优势,都分别获得了那一块相关的市场,这标志着这个行业的成熟。再有一个,一些国外的事务所在中国操作了10年以后,也对中国这个行业提升起了很大作用。培养出一大批人才,设计手法各方面更加成熟。我们这一批先行者,不光是界定了景观设计这个行业,还向人们普及了什么是景观设计,规范了行业。整个行业基本上在这10年,是一个形成的过程。10年之前虽然这个行业不叫景观设计,但是它存在,比方说园林设计。但是在十年前这些人不是市场化状态。这十年发生最大变化就是这个行业走向了市场化,这就是他们对这个行业最大的贡献。我觉得,从园林设计变成景观设计,最本质上的变化是这个行业变得市场化了。不是像有些人说的,是行业本质发生变化,而是用国际化的语言包装了它。
  Q5:城市化的过程是多方面利益博弈的过程,您认为设计师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NextPage]
  重要的一员
  陈跃中:博弈,而且多层面。政治的、文化的、经济的都会在城市公共空间上反映。10年看过来有什么变化,实际上它在不断地反映出最新的一些文化、政治、设计理念。从规模也能看出来,有一段时间是规模庞大,曾经出现了一些县城的县政府的广场跟天安门广场的规模差不多。这样的一些,当然这有施政者个人膨胀的这样一种欲望,但是背后的支撑是一种自豪感。就跟我们办奥运会一样,是一种自豪感。可能这个奥运会在别的国家可能是一个平民的狂欢,但在这儿,可能它就变成了一个符号,中国政治崛起的符号。这些广场都是代表。现在一些精英人士,开始寻找新的价值观念,比方说节能、公民化、平民化,尊重人权,尊重历史,包括工业遗迹,对这种历史文脉的发掘,生态、绿色等等,这一些的价值观重新,在最新的一页里面要重新进入我们公共设计的视野里面。反过来公共空间设计它应该是什么?它就是不断地反映最新的思潮。但是如果你把它完全局限成一个设计领域的事,我觉得就可能说不全,它不完全是设计领域的事。

二、房地产浪潮下的居住环境问题
  Q6:在十多年的房地产浪潮中,您认为中国人的居住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具备怎样的时代特征? 
  生态——未来的居住主题
  陈跃中:房地产方面的影响,主要是一些私人的金钱对于景观行业的支持和带动。实际上,我们景观设计服务的是买房人的需求。这方面的景观设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开始大家都追求西化、洋化,所以把想象中的一些西方的东西,欧式的也好、现代的,做的非常“硬”,应该是在2004年以前,普遍追求硬质景观,过于追求设计语言的表述,硬质的景观多于软质景观,设计追求堆砌。然后逐渐地,设计师越来越结合市场,感觉到追求的设计实际上是一种很休闲的、放松的状态,植物多一些,地形变化多一些。慢慢发现原来是最质朴的、原始的才是他所追求的风格。景观最主要的目的是给居住区带来休息、带来休闲,他忽视了这个问题。这10年中,前5年追求硬质,后5年追求软质。我觉得未来有新的东西提出来,应该是生态。这个生态绝不仅仅是绿色甚至可能不是一个概念。实际上这个东西我需要我们从业人员慢慢给它定义。比如说高尔夫球场很绿色,但是它一点也不生态。但是有些很生态的东西不一定是绿色。不一定美,不一定漂亮,漂亮的东西它不一定是生态。
  记者:沙漠景观设计虽然满眼黄色,但也是很生态。
陈跃中:生态的东西它有生命力。比方说我们为办奥运到处是摆花,它不生态,因为它浪费很多水,而且它不能持续,这不叫生态,这只是绿色但是不生态。但这个理念必须为买房人接受,因为我们原来走过弯路。我们服务于买房子的人,当然我们要引领他,但是不能离市场太远。但是,恰好我们买房子的普遍的老百姓意识到了这一点,排放、有害气体的排放对他们不好。节能、节水这都是他们的诉求。
  Q7:房地产行业中,地产开发商为获得更多的价值,不断增强项目的综合品质,纷纷对居住的环境建设进行独立投资,您怎样看待现时的、普遍的中国居住区景观设计?
  绿色不等于生态
  陈跃中:生态方面存在问题。过多的雕琢,对于景观设计造成很大浪费。比方说,过多的浇灌、凿井对于水资源是浪费。很多绿色的堆砌变得越来越不生态,甚至比原来还不生态。人们对于生态的理解,确实有局限性,审美观还没有转变过来。另外,功能方面的缺失是个问题,应该深入的研究居住区中涉及到人的使用功能方面。
  Q8:近十年来,大量的居住区景观设计是以居民对美的视觉感受和便利的使用为主导,商业运营和实用主义原则的设计是大量房地产项目的一般特征,您如何看待地产项目中当代艺术的探索、生态学的应用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下的设计实现?
  审美观发生巨变的10年
  陈跃中:包括对于乡土树种的使用,节水、节能的这种景观设计,应该达到高环保、低维护的要求。否则设计就有问题了。另外,审美观方面,这十年实际上景观的审美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以至于我们如果组织一个景观设计竞赛的话,以前很清楚谁是第一名,现在可能你认为他是第一名,我可能认为他不及格,审美观已经有了颠覆性变化,是人的意识在发生变化了。这种变化还在发生,但是包括我们大部分从业的设计师在内很多人,还没有领会到这种变化。以前、包括现在,可能看精雕细刻、很精致的东西很美,未来也许不是这样,看着一片野草有可能认为很美。
  记者:你是觉得我们的审美是根据我们的需求产生的。
  陈跃中:对,人类对于健康美好事物的向往就直接影响他的眼睛,它一定是逐渐反映的。工业遗迹,还有一些文化遗址,以前我们发现它破破烂烂,在这十年里面这些东西越来越少,它变得越来越美了。以前是静止地看待,把它保护起来。后来人参与其中,把它变成餐厅、酒吧,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结合。这10年绝对是这些审美观发生巨变的10年。这使得我们开辟了很多新的领域,以前的一些传统的景观设计还有它用武之地,但是有一些新的领域,就需要具有新的审美观鉴赏力的设计师进行开拓。
  在美国的大学里面,强调设计感的传统事务所、传统的教授,实际上不被美国《景观设计》类杂志所推崇。《景观设计》类杂志所推崇的东西是一些很前卫、非传统的审美观指导的一些项目,比如生态。这10年,我觉得景观设计领域至少是拓宽了,余地会越来越大。
记者:中国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设计师应该开拓更大的空间。你如果仅仅是想要守住你那块自留地,那就完全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陈跃中:景观设计事务所里面几个主要的驱动者,他们对这个行业的拓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这个行业面临着很大的机遇,如果不开拓,可能只是一个小行业,如果努力,则有可能变成一个大行业。这对于从业人员都非常重要,关键在于行业的领袖人物有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景观设计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是抱残守缺,还是不断地开拓新的“蓝海”?很多行业实际上都是如此,它可以在这个历史进程中逐渐被边缘化,也可能越来越变得重要。

三、 遗产保护与再利用问题
  Q11:十年中,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理念已经在近逐渐被中国社会接受并认可,在经过了原址保护、符号提炼设计的阶段后,您认为怎样才能更好的消化工业遗产留给我们的精髓?
  “享受”遗产
  陈跃中:我们的文化传统非常深厚。,我们怎么看待我们的遗产,不管是文化遗产还是工业遗产,跟我们怎样看待主流社会有关。设计领域无非就是反映这样一个价值观。对于遗产方面,我觉得景观设计责无旁贷。第一应该加以保护,第二要和景观相结合,第三加以利用,使它变得有价值,不成为城市经营者的负担。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现在进入了服务型、消费型的社会,这些都变成独特的一些人文景观,那必然应该与使用相结合。以前我们对于所谓遗产的保护,对于文化的看待,过于严肃了。包括举办北京奥运会这件事。它实际上应该是一个大开派对、狂欢的节日,应该鼓励市民在街上边看礼花,边吃冰淇凌、边喝啤酒。我们却认为啤酒摊、水果摊影响市容,就全撤了,到那除了看到“奥运”这样一个干干净净的东西以外,连一个冰淇凌都买不到,好像拿肥皂洗过的一个东西一样,一点尘埃都没有,它也就没有趣味了。
  以后景观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越来越让人享受,包括工业遗产在内的商业配套、服务设施都是景观的一部分。景观规划设计本身就是关于这些小卖部、服务站之类怎么布局的,而不是由别人设定好这些功能,剩下种花、种草的工作才叫景观设计,应该是大景观,包含了功能配备、功能布局的。遗产也是一样,强调使用,强调和某种消费功能结合在一起,这绝不是实用主义的观点,它绝对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观点。就是要消费它,使用它,并不是把它磨损掉,而是把它变成日常享受的一部分。 
 

陈跃中个人简介


头衔
易兰(亚洲)规划设计事务所首席设计师兼总裁
美国注册景观规划设计师
美国环境景观协会成员
美国环境景观专业硕士及城市规划专业硕士
清华大学房地产EMBA客座教授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研究院客座教授
“大景观”理念的倡导者,主张从项目的总体布局入手,按照生态和景观的原则布局建筑和道路,并提出了完整的工作框架。


简历
1984年 北京林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1988年 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环境景观专业硕士、城市规划专业硕士
1988-1990 美国多得森设计事务所项目负责设计师
1990-1993 美国纽约马克莫里森事务所主设计师
1993-2000 美国EDSA总部副总裁/董事
2002-2006.3 EDSA(亚洲)总裁兼首席设计师/董事
2006.3至今 易兰(亚洲)规划设计事务所总裁兼首席设计师


个人所获奖项
1.联合国“人居环境贡献奖”
2.“中国优秀设计师大奖”
3.“国际风格设计师”
4.“ 2004 年度 CIHAF 中国建筑二十大品牌影响力青年设计师”
5.“ 2003 年度中国房地产十佳楼市影响力青年设计师”
6.“中国知名景观设计师”


获奖项目
1. 多罗高尔夫温泉度假区(美国)
  权威高尔夫杂志评选活动金奖
2. 皇家梦幻酒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杜拜)
  美国旅游发展协会金奖及银奖
3. 威斯廷卡莎瑞娜度假区(大巴哈马群岛)
  美国旅游发展协会金奖及银奖等多项大奖
4. 亚特兰提斯旅游度假区(巴哈马地区天堂岛)
  美国旅游发展协会3个金奖,3个银奖在内的多项国际专业设计大奖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