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秀芳访谈: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
中国国家地理网:《中华遗产》是在今年年初加入了CNG这个大家庭的,请您介绍一下《中华遗产》在加入CNG之后,在内容、设计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黄秀芳:《中华遗产》是在今年1月底加入CNG的,由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成功,带动了市场上有一批杂志跟随,包括原先的《中华遗产》。在内容上,它偏向于人文地理。因此,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变这一现状,重新定位。不仅是不能像《中国国家地理》,而且要具有自己的风格。这点大家应该已经看到了,从选题,从视角等方面,都有了不同。但是,因为都是文图并茂的杂志,又受制于历史图片天生就匮乏的局限,我们在设计风格的形成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国家地理网:《中华遗产》作为CNG大家庭里重要的一员,是带领读者以历史角度看中国,请您在这一点上谈谈《中华遗产》的定位。谈谈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关注的不同角度。
黄秀芳:《中华遗产》与《中国国家地理》就像手心和手背,地理关注的是时空上的地理问题,遗产则关注的是空间与时间中的历史问题。也就是一切从历史出发。我们的宗旨是“扣击历史星空 梳理华夏文明”,从这一口号上也能看清遗产的定位,就是站在今天、当代人的角度去反思历史、重新认识历史,整理历史。华夏文明的悠久与灿烂,举世公认,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用可视的形式,让大家了解这一点。让大家通过这一本杂志,认识中国,认识华夏文明,并由此更加热爱她。
中国国家地理网:在即将到来的2009年,《中华遗产》会为读者奉献哪些方向的内容选题?
黄秀芳:明年是重要的一年,我们的内容会贴近时代和社会热点,在历史断代、考古发现、文物收藏等等方面,都会有精彩的内容呈现。经过今年的摸索,我相信,我们的视角,会更加有现实意义。
中国国家地理网:作为主编,你对编辑人员说的最多的是什么?
黄秀芳:读者、观点和细节。
读者喜闻乐见的是什么?编辑时时刻刻要思考和揣摩的就是读者的阅读心理。当读者喜爱你的杂志时,你所做的一切就都有了价值。
其次是观点。独道的观点和与众不同的视角。
再次是细节。细节关乎品质。一本品质糟糕的杂志,就称不上是精品。
中国国家地理网:在带领《中华遗产》编辑团队的过程中,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黄秀芳:责任、要求和关爱。我们是新团队,成员之间需要磨合,对杂志的理解需要磨合,杂志与编辑都属于成长中的幼苗。因此在创业与探索的路上,既需要我有百倍的责任,严格的要求,同时还需要我对我的团队成员有关爱和理解。大家痛着、累着但是快乐地成长。
中国国家地理网:在CNG集体里,你觉得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黄秀芳:我很感激上苍,有机会加入这个集体,让我收获很多。最大的收获就是树立了市场观念、品牌观念以及围绕它们该如何去行为的方法。
中国国家地理网:有没有考虑过,《中华遗产》杂志的未来三年的发展?
黄秀芳:说实在,还没有具体规划。但是在我眼前,始终有一个很好的样本,那就是朝着《中国国家地理》的目标而去。《中国国家地理》像一面镜子,让我知道,我要做什么。
中国国家地理网:最近,《中华遗产》编辑部组织了一次古墓探险考察活动,并把活动纪实发布在新浪网、中国国家地理网的博客上,许多读者也都非常感兴趣。以后编辑部还会不会组织一些类似的活动,会不会邀请读者一起参与这种活动?
黄秀芳:这是《中华遗产》编辑部的第一次活动。最初大家只是想在连续加班、极度疲劳后出去走走,休整一下,但是后来我们想,可以把休整和考察结合起来,这样休整也就更加有意义。结果也正是如此。我们精心挑选了线路,考察鲜为人知的明清王陵,既像探险又是考察,大家非常开心。把此行的见闻发表出来,确实受到了网友和读者的关注。以后等我们的组织活动成熟一些,会邀请读者一同活动的。
中国国家地理网:问一个个人点问题,都说黄老师能跳一段很美的芭蕾舞,请问除此之外,你还有哪些业余爱好?平时都看些什么书?
黄秀芳:呵呵,愿望与爱好很多,但有机会实现的可能性很少。最爱的芭蕾,自然也被冷落了。现在看书已经分不清是爱好还是为了业务。与历史文化相关的小说、专著、杂志甚至考古报告都会看。
中国国家地理网:您以前是在《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现在作为《中华遗产》主编,我想您对《中国国家地理》一定也有很深的感情,在《中国国家地理》改版十周年之际,您想说些什么?
黄秀芳:是啊,毫无疑问,我对《中国国家地理》有很深的感情。她就像我的又一个家一样。我会为她的一举一动而忧喜。在她辉煌的成功改版十周年之际,我能说什么呢?只有把所有祝福的话,都献给她。
中国国家地理网独家专访 编辑整理/吕振勇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