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建筑基本上是指在中国国土上于近代社会发展历史时期(1840——1949年)所建造的建筑。 1840年以后,强势的西方近代文明向古老的中国倾泻而来,建筑风格的变化是中西方文明碰撞的重要标志。中国在这个时期的建筑处于承上启下、中西交汇、新旧接替的过渡时期,这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一个急剧变化的阶段。曾经秦砖汉瓦、源远流长、自成体系的中国建筑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中国传统风格之外,静穆庄重的古典风格,高耸奇拔的哥特风格,广远奇诡的巴洛克风格,富丽华贵的洛可可风格,雄奇豪放的浪漫派风格扑面而来,各色建筑争奇斗艳,异彩纷呈。
吕彦直
吕彦直是山东省东平县人,1894年生于天津。他8岁丧父,9岁随姐姐侨居法国巴黎。回国后入北京五城学堂,1911年改入清华学校,1913年毕业后去美国康奈尔大学,初学电学,后改为建筑,1918年毕业。他曾作为美国建筑师墨菲(Henry Murphy)的助手,参与金陵女子大学和燕京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回国后,先在上海与别人合作东南建筑公司,从事建筑设计,主要设计有上海香港路银行公会大楼。不久,又在上海改办彦记建筑事务所。
童寯
童寯先生,字伯潜,满族。1900年10月2日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25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在全美建筑系学生竞赛中获1927年亚瑟斯·布鲁克纪念奖(Arthur Spayed Brooke Memorial Prize)二等奖及1928年同一竞赛一等奖。1927年获学士学位,1928年获硕士学位。毕业后,他在美国工作两年,1930年赴欧洲考察建筑。回国后于1930~1931年间任东北大学建筑系教授、主任。1931年冬在上海加入赵深陈植建筑师事务所,1932年该所更名为华盖建筑师事务所,他主要是主持图室工作,直至1952年结束华盖的全部业务。1944年起兼任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1949年以后一直任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教授、建筑研究所副所长。
梁思成
梁思成先生是广东省新会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2月获学士学位,当年6月获硕士学位。1927年7月~1928年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毕业前,梁启超为他联系了天津基泰建筑公司和沈阳筹办的东北大学两处工作,他选择了任教。1928年8月回国后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是我国最早的大学建筑系(仅晚于中央大学),开始为培养中国自己的建筑专家作出重大贡献。1930年朱启钤组建营造学社,特邀建筑专家梁思成夫妇参加,于是他们1931年6月辞去东北大学职务。1931—1945年梁思成任中国营造学社法式部主任,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科学,并为创建中国的建筑学学科奠定基础。1932~1933年在北京大学讲授建筑史。1933~1946年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并兼任研究员。1934年起任中国古物保存委员会委员。1945—1946年任中国战区文物维护委员会副主任。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并担任教授、系主任。1947年被任命为联合国总部大厦设计委员会中国代表。1948年9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从1949年起,先后任北平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和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1953年起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杨延宝
杨延宝先生,字仁辉,1901年10月2日生于河南省南阳县。杨延宝是我国近代建筑设计科学的重 要创始人之一、与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齐名,有“南杨北梁” 之称。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中等科,1921年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1924年毕业后获硕士学位,后在美国费城工作,曾参加了克利夫兰博物馆的设计。1926~1927年赴欧洲考察建筑,1927年回国后加入天津基泰工程公司,主持图房工作直到1948年。1940年起兼任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1949年后历任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教授、副院长和建筑研究所所长。1979~1982年任江苏省副省长。1953年起当选为中国建筑学会第一、二、三、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1957年和1961年两次当选为国际建筑协会副主席。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
沈理源
沈理源先生是中国现代建筑的开山鼻祖。1920年他测绘杭州胡雪岩旧居,留下宝贵资料,使其能够在文革后得以重建。在天津建立华信工程司,在京津一带从事建筑师业务。他的主要设计作品有杭州浙江兴业银行,清华大学体育馆扩建工程,清华大学电气馆、机械馆、航空试验馆和教工住宅,北京大学沙滩图书馆,天津浙江兴业银行,天津盐业银行,天津新华信托银行。此外,他还设计了不少商业建筑和私人宅邸等。
庄俊
庄俊先生1888年6月6日生于上海,他于1910年考取清华学校庚款留学生第二届预备班,同年赴美国伊利诺大学建筑工程系学习,获建筑工程学士学位。1914年毕业后被清华聘为讲师和驻校建筑师。1923年秋,受清华委托,他率领百余名学生赴美留学,本人也于1923~1924年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进修,并到美国各地及欧洲考察建筑。1925年,庄俊在上海创办建筑师事务所。1949年以后,先后在交通部华北建筑工程公司、建工部中央设计院和华东工业建筑设计院任总工程师,直至1958年退休。
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作为中国建筑艺术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我国建筑艺术的变化与发展,表明了我国建筑艺术如何从封建社会的遗产走向紧跟时代的现代化过程。中国近现代建筑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风雨洗礼,对先进的西方建筑方式逐渐从移植、吸收,走到了融合的境地,也可以说是从照搬、模仿到借鉴与结合中国特点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全文] |
近代中国建筑的历史地位现代转型初始期的近代中国建筑,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承上启下、中西交汇、新旧接替的过渡时期。既有新城区、新建筑紧锣密鼓的快速转型,也有旧乡土建筑依然故我的慢吞吞的推迟转型;既交织着中西建筑的文化碰撞,也经历了近、现代建筑的历史搭接。[全文] |
近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近代中国建筑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本时期是中国近代建筑活动的早期阶段,标志着中国建筑开始突破封闭状态,迈开了现代转型的初始步伐。2、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末:这10年是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鼎盛阶段。[全文] |
近代中国建筑的建筑类型 |
近代中国建筑的建筑技术 |
近代中国建筑的建筑风格 |
烟台山近代建筑群保护规划出炉 六处文物亟待保护烟台山近代建筑群位于烟台山及周围地区,1861年开埠后,先后有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17个国家在烟台山及其周 围建立了领事馆、洋行等办事机构及众多别墅等。[全文] |
南京城内"三大民国建筑风貌区"保护规划出台南京的民国建筑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是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缩影,也是南京宝贵的文化资源和城市名片。南京城内的民国建筑,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全文] |
中德专家为武汉老建筑保护支招 呼吁成片规划1861年汉口开埠,随着英、法、德、俄、日租界设立,武汉出现了一大批欧式建筑,集中在汉口沿江大道到中山大道一带。2010年11月26日,中德专家齐聚歌德(江城)论坛,[全文] |
探究海口未来的骑楼文化2010年12月10日上午,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综合整治项目(一期工程)——保护与修缮设计方案评审会召开,清华、同济大学专家参会。评审会上, [全文] |
景观中国简介 | About me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会员注册 | 投稿中心 | 建议留言 | 操作帮助|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05-2010 Landscape.cn 京ICP备05068035号 |
景观中国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