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restoration)是将城市废弃地生态系统从远离初始状态的方向推移回到初始状态。杜伊斯堡公园西部3/5的废弃土地所采取就是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策略。 | 恶化(degradation)与恢复的方向相反,使生态系统受到更大的破坏。目前一些城市在废弃地更新中普遍采用的房地产开发模式使城市中仅有的一点绿色消灭殆尽,使病态的城市生态进一步恶化。 | 重建 (enhancement)是将生态系统的现有状态进行改善,结果是增加人类所期望的"人造"特点,压低人类不希望的自然特点,使生态系统进一步远离它的初始状态。硬质景观为主的开敞空间设计模式是典型的废弃地重建策略。 | 改建或修复(rehabilitation)是将恢复和重建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使恶化状态得到改造。 |
原则 | 具体应用 | |
减量(Reduce) | 除必要的管理用房外,不再设立其他建筑项目。减少园区内能源、土地、水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植物配植中林地取代草坪,乡土树种取代外来园艺品种,可大大节约能源,并且植物能够进行自身繁衍。 | |
再用(Reuse) | 利用废弃的土地以及原有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服务于新的功能,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耗费。利用现有废弃场地内的植被、建筑设计成开放的市民休闲场所。将新的环境伦理引入现代都市中。 | |
循环与再生 (Recycle) |
中水利用 | 结合具体场地情况,改良土壤并重建湿地系统,形成良性循环的水系统。 |
人工湿地 | 将经中水处理过的水进行净化流入人工湿地塘床系统,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及水生植物的净化功能达到国家水质安全标准。其作用是成为多种生物的栖息地,亦对广大游客进行了自然与生态保护教育。 |
设计方式 | 具体应用 |
自然式 | 与传统的规则式设计相对应,通过模拟植物群落和地形起伏的设计方式,从形式上表现自然,立足于将自然引入城市环境之中。在规划设计应力求通过对场地景观重建、塌陷地的生态恢复,营造具有自然特色的景观。 |
乡土化 | 通过对基地及周围环境中植被状况和生活史的调查研究,使设计切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并反映当地的景观特色。根据该园区特殊的生态条件选取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进行植物景观绿化。 |
保护性 | 垃圾填埋场的山体以及塌陷地的现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形成了较好的造园和造景基础,禁止"三通一平",保护好现有的地形地貌或对其进行合理的改造,节省经济成本的同时形成优美的景观。 |
恢复性 | 在设计中运用种种科技手段来恢复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