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设计要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充分考虑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以及自然能帮助我们做什么。要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适应场所的自然过程,并充分利用当地植物和建材。
【保护与节约自然成本】对地球自然资源的利用要采用保本取息的方式,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不到万不得已不予以使用。尽可能减少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利用废弃的土地、原有材料,减少资源浪费。避免产生不可再生垃圾和废物。
【让自然做功】自然提供给人类的服务是全方位的,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和合作关系,通过与生命所遵循的过程和格局的合作,可以显著减少设计的生态影响。
【显露自然】通过视觉生态,重新唤起人与自然过程的天然的情感联系,帮助人们看见和关注人类在大地上留下的痕迹,让复杂的自然过程可见并可以理解,把被隐藏看不见的系统和过程显露出来,强调人与自然尚未被认识的联系。
美国著名环境设计师麦克哈格的代表作,是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专著,在很大意义上扩展了传统“规则”与“设计”的研究范围,将其提升至生态科学的高度。作者提出以生态原理进行规划操作和分析的方法,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书中通过许多实例,详细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具体应用,对城市、乡村、海洋、陆地、植被、气候等问题均以生态原理加以研究,并指出正确利用的途径。
本书内容包括建设形态决定生活方式、进行中的城市、融入自然中的城市、历史上的城市、今日之城市便捷和交通、生态城市建设的内涵、城市转型的方法步骤等。作者提出要以立足长远的生态学原则为指导,以可持续性、文化上充满活力、健康的地球生物圈为出发点,重建城市和城镇,并提供了通往生态城市之路的方法。
通过11篇知名作者的文章和22个项目的多视角评述,深入探讨了俞孔坚及其景观作品。中国广袤的国土和无限制的城市扩张,给了俞孔坚检验许多在西方大多还停留在理论阶段的新理念的机会。俞孔坚因其生态立场而著称,常常面对当地甲方的阻力。他的设计指导思想是尊重寻常景观,与自然建立密切的联系,即使是破坏性的自然过程,如洪水。[详细]
近几年来,生态都市主义在欧美悄悄盛行,本书正是现今欧美最前沿学者们的理论精华。本书没有拘泥于对城市的起源、发展、演变等枯燥历史追溯和深究,而是放眼未来,用独特的想象力为我们构建了未来生态都市的各种可能途径和技术参考,而这种想象又是紧紧抓住生态都市的主线,建立在生态系统思想的基础上,这正是本书的魅力所在和价值所在。[详细]
本书以全面发展观及建设和谐人地关系为总体指导思想,以关怀土地和土地上的自然、生命和人文过程为论理基础,系统地讨论了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逆向规划”途径。作者以浙江台州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上,系统介绍了区域和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规划步骤,其中包括如何与现行城市规划体系的衔接,如何通过生态基础设施来形成健康的城市形态。[详细]
本书旨在通过对国土尺度上关键的自然过程的系统分析,来综合判断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战略性空间格局。研究表明,中国生态安全的最低底线需要有35%的国土面积来保障,并且必须有一个理想的空间格局,形成维护生态安全的基础设施。这个生态安全格局为明智的保护、生态修复、国家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以及发展规划的制定等提供科学的依据,是重整山河、再造秀美山川的空间战略。[详细]
美国著名环境设计师麦克哈格的代表作,是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专著,在很大意义上扩展了传统“规则”与“设计”的研究范围,将其提升至生态科学的高度。作者提出以生态原理进行规划操作和分析的方法,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书中通过许多实例,详细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具体应用,对城市、乡村、海洋、陆地、植被、气候等问题均以生态原理加以研究,并指出正确利用的途径。
本书内容包括建设形态决定生活方式、进行中的城市、融入自然中的城市、历史上的城市、今日之城市便捷和交通、生态城市建设的内涵、城市转型的方法步骤等。作者提出要以立足长远的生态学原则为指导,以可持续性、文化上充满活力、健康的地球生物圈为出发点,重建城市和城镇,并提供了通往生态城市之路的方法。
通过11篇知名作者的文章和22个项目的多视角评述,深入探讨了俞孔坚及其景观作品。中国广袤的国土和无限制的城市扩张,给了俞孔坚检验许多在西方大多还停留在理论阶段的新理念的机会。俞孔坚因其生态立场而著称,常常面对当地甲方的阻力。他的设计指导思想是尊重寻常景观,与自然建立密切的联系,即使是破坏性的自然过程,如洪水。[详细]
近几年来,生态都市主义在欧美悄悄盛行,本书正是现今欧美最前沿学者们的理论精华。本书没有拘泥于对城市的起源、发展、演变等枯燥历史追溯和深究,而是放眼未来,用独特的想象力为我们构建了未来生态都市的各种可能途径和技术参考,而这种想象又是紧紧抓住生态都市的主线,建立在生态系统思想的基础上,这正是本书的魅力所在和价值所在。[详细]
本书以全面发展观及建设和谐人地关系为总体指导思想,以关怀土地和土地上的自然、生命和人文过程为论理基础,系统地讨论了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逆向规划”途径。作者以浙江台州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上,系统介绍了区域和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规划步骤,其中包括如何与现行城市规划体系的衔接,如何通过生态基础设施来形成健康的城市形态。[详细]
本书旨在通过对国土尺度上关键的自然过程的系统分析,来综合判断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战略性空间格局。研究表明,中国生态安全的最低底线需要有35%的国土面积来保障,并且必须有一个理想的空间格局,形成维护生态安全的基础设施。这个生态安全格局为明智的保护、生态修复、国家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以及发展规划的制定等提供科学的依据,是重整山河、再造秀美山川的空间战略。[详细]
景观中国出品
策划:胡晞曦、卢玉洁
设计:冯 超
E-mail:news@landscape.cn
编辑部:010-62747825
广告合作:010-8278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