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种族主义 * 文化偏见 * 政治正确

张唐景观 2020-05-08 来源:景观中国网
原创
秋季课程结束。学生们迎来了系里最后的公开评图。我们和系主任乔安娜合带三年级一门设计课。学生分三组,最后要做一比一大样模型。


作者:张唐景观 唐子颖


秋季课程结束。学生们迎来了系里最后的公开评图。

我们和系主任乔安娜合带三年级一门设计课。学生分三组,最后要做一比一大样模型。

第一组评图顺利。迪亚戈是葡萄牙人,曾经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做系主任,有实践经验。看得出问题,给得出建议。学生受到鼓励,皆大欢喜。



下午迪亚戈离开,莉莉加入了评审。

莉莉是系里的终身教授。学术方向是社会公平、种族问题。我一直颇为尊重她的学识,也见识过她的“毒嘴”。在某一次公开评图时她说学生:

你们因为没有足够的蠢 (not stupid enough),所以能够意识到这些问题;但是又没有足够聪明(not smart enough),所以又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我身后的美国学生玛丽受不了了“oh my god.....”。台上的学生不知是被国内的教育狗血惯了,还是没听懂,或者语言上反应不过来,默默的听着她的高论。有些不会做设计的理论家因为无法对设计做出建设性意见,往往通过其他话题寻找自己的尊严——有时不惜诋毁他人的尊严。



毫无例外的,下午的两组设计都被无情的抨击。学生十四周的辛苦工作被打击的一钱不值。攻击别人的设计不好也就算了,到最后一组她的评论开始过分:

这里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贩卖黑奴,你们知不知道?

学生表示做过研究。

也许是你们的文化尚处在catching up(不知道怎么翻)过程,所以你们会做出这样的设计。

说句不该说的,她继续。这个设计放在你们天安门可能还行,但是完全不适合这里的文化。

我非常喜欢这个设计。下面的美国学生玛丽发言。我喜欢这个场地里光的介入和应用。

她在声援这组学生。在她们一组的评图中她快被打击的哭了。

这个光的介入就像是把白人介入进来凌辱(abuse)黑人。莉莉不客气的反驳。

你们的设计是在讨论道德(ethic)问题吗?另一个美国学生丽兹也表示声援。

可惜中国学生没回答。

这组设计是三个中国学生做的。

他们开始上台时,莉莉就开始嘀咕:偶哦,这几个人让我开始觉得nervous(不知道怎么翻)。我不理解的是,莉莉一方面致力于社会公平、种族平等的研究(前不久还主持了该主题的高峰论坛),怎么可以同时持有这样的观念。



“我想投诉她,”事后我对乔安娜说。“这种人身攻击和文化攻击非常不健康。完全无助于学生成长。” 乔安娜做为代课老师之一,也非常愤怒。事实上,这组设计她觉得是三组里最好的。

“你觉得这种事是不是应该投诉?”我又咨询朋友。

“当然了!我帮你写投诉信!”亦欣定居美国二十来年,对这样的事得心应手。

前不久学校的一个教授因为说了脏话(“f”-word)被投诉(好像是一位黑人学生)继而被停课;杜克大学的一个教授因为要求中国学生不可以在教室说中文被投诉;这样的事基本是一告一个准儿。

“投诉信不用讲她具体说了什么,”张海对我说。“学校一般会有听证会,向在场的人取证。”

“你觉得这是不是种族主义(racism)?”我问汤姆。他被邀请到这次的评图,是见证人之一。汤姆是华裔美国人,早年从台湾移民美国。

“你要注意,使用racism这个词很敏感。”他说。“我知道莉莉实际上是研究社会公平,反对种族歧视的。”

“讽刺的就是这个!”我觉得愤怒。“中国人因为文化落后所以没能在设计中反应出来美国黑奴的历史,这是什么平等逻辑?”

“我理解她的意思是中国学生因为他们文化的差异不能理解这个场地历史。”汤姆好脾气的说。

“那什么叫‘你们的文化处在catching up’过程?”

“我的确认为她有文化偏见(culture bias)。她显然不懂设计,只能找这样的话题去评价一个设计的好坏。”

莉莉最后还指出,学生的效果图里都是白人,还都是男人!太没有平等意识了!

“我最讨厌这种所谓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ion)的评论,”我还是愤愤的。“都像好莱坞电影一样,黑白黄三个角色,其中再有个女人,就可以演无论什么狗屎剧情了!这么多的美国设计公司在中国做设计,难道给中国社会带来社会公平了?!美国的文化为什么就发达到可以在中国到处做设计了?!”

曾经在波士顿地铁里遇到过一位黑人妇女,一上车口若悬河的做了一番演讲后(大致是这个社会太不公平),然后拿出钱罐走向每个乘客——如果我的英文能像她那么好并且乞讨都可以这样气势恢宏,这话就可以当场说出来了。

我最后没有投诉。

大概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祖训,也许是骨子里的懦弱。乔安娜说她会向院长汇报。但是对终身教授,学校也经常没办法。我只是写了封长信给当时在场的学生和老师,重申了设计的重点。

美国的政治正确误导了很多学生。前十几二十年是生态问题——不讲生态的设计不配叫景观设计。最近在院长莎瑞的理论课上,我第一次完整读到Forman的理论:

首先,生态科学必须成为设计和规划的核心基础。(First, the science of ecology must become a central foundation of design and planning.)

其次,理论必须构架清晰并应用在设计和规划中。(Second, theory must become clearly stated and put to use in design and planning.)

最后,必须是大尺度。(Third, boldness must become the norm.)

我难以相信这样偏执的理论引导了哈佛设计学院过去那么多年。

“你不觉得处处是矛盾吗?”我在课上问莎瑞。“一方面说尺度不够大的设计没有生态意义,另一方面攻击以艺术和美学为基础的小场地设计会破坏自然生态系统。(... destroy nature and significantly damage natural ecosystems.)” 

我在哈佛教书的时候和他做过很多相关辩论。莎瑞说。他的知识背景是生态科学。你不知道一个科学家的思维多么固执,他只在自己的逻辑里讲话。幸好现在哈佛转风向,要谈谈设计了。

然后是政治问题,社会公平,伦理道德.....在美国学校里景观设计恨不能管理地球,回到设计公司中不过是给建筑师打下手。景观设计的核心是什么?无论关心什么主题——生态、社会,都只是设计中不容忽视的基础条件。设计师要学会的是怎么用景观的语言表达设计思想,表象一点说是挖坑还是修墙?做地形还是种树?往深了说用什么样的空间塑造表达什么样的环境感受。Garden是一个景观设计师起步最合适的尺度,同时又具备无限的深度可以探究。景观的艺术性才是其本质。艺术是启发人思考,挑战社会现象,而不是服务各种政治口号(political slogan)的......这个话题可以另起一篇论文了。

而社会问题,因为往往宏大抽象,在设计里最难具象。对社会问题的理解也会随着个人差异、阅历增长而不同。不懂或者不理解社会问题并不会影响学习做设计。不能说因为对社会问题理解肤浅,或者文化背景不同,做的设计就不对。哈佛新院长Sarah Whiting在她的演讲里大谈“物性”的危机:复杂的社会现象已完全主导审美取向,“实体”已被归入“缺乏社会关怀”的范畴;她质问,如果我们都不教学生如何设计,谁会教他们呢?


谢天谢地,设计终于要回归本位了。

我非常希望学生们,特别是在美国求学的景观系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慢慢形成自己的辨识能力,而不是盲目的跟风或者吹捧名人。这样也就不枉这十四周我们花的精力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作者于景观中国网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景观中国网立场。如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稿,需注明“文章来源:景观中国网”。如有侵权,请与发布者或我们联系。

投稿邮箱:contact@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


打赏
  • 给Ta打个赏

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