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斤澜-藏龙卧虎
admin
2010-01-14
来源:景观中国网
北京的胡同,等同南方的巷和弄。说做“等同”不说“就是”,总是还有些差别说得清的在什么地方。北京胡同的风味,写家们有写悠闲,有写寂静,有写暑天和冬夜的叫卖声声,有写受八旗弟子影响的玩乐,有写八百年京师积攒的建筑格局。
北京的胡同,等同南方的巷和弄。说做“等同”不说“就是”,总是还有些差别说得清的在什么地方。
若论实用,都为的“衣食住行”的住和行,这是没有什么好说的。不过为是人为,不免发生了风味这么个套头,在食方面最明显,街上饭馆大都在显眼的地方,标明什么风味,好套牢过往行人。北京胡同的风味,写家们有写悠闲,有写寂静,有写暑天和冬夜的叫卖声声,有写受八旗弟子影响的玩乐,有写八百年京师积攒的建筑格局。。。各有各的学问。
让我来写,只可先写一个墙字,再做道理。
我不是老北京,五十年代之初才来到北京的,算是赶上老北京的模样还没有大改。我从江南水乡多半一间门面两层楼的巷弄里,来到北京旱地大小四合院的胡同。四合院当然是平房,大的中间是门台,两边是墙。小的开边门,门边是三间五间的后山墙。若是大杂院住十户几十户,墙上的门也只一个。一条大胡同可以没有几个门,我想悠闲寂静还有拉长的叫卖,都和墙有关。谁家没有一本难念的经呢,南北都一样,不过北京都捂在墙里头了。都说北京是藏龙卧虎之地,当然八百年的京畿,少不了龙虎人才,可怎么叫藏怎么称卧,难道没有墙的缘故!
老北京的外圈是高大厚实的城墙,里面是坚固精致的紫禁城。有一个那时侯叫苏联的建筑师,来参观了几天,说:“墙的城。”走过紫禁城外,笑指:“墙的城。”走到团城,小巧细作,城墙砌石方正煞有介事。又见这城墙到按城墙下,不料水汪汪一片好水,遂叹为观止,无疑是世上无双。
现在外围的城墙已经扒光,护城河堵的堵死,堵不得的掩盖在地下。不知后世子孙怎生议论?看来现代化的规模,干城墙底何事!白白毁掉了八百年京师的罕世一宝。
胡同里的四合院也多乎哉,不多也。悠闲寂静连同叫卖的消失,或者无可“可惜了儿了的”。藏卧墙里的龙虎,也随着自然规律社会变化所剩无几了。新生的龙虎没有物理的心理的墙,目前,十之八九只有投入市场经济的份儿。
但藏龙卧虎的情景,应是北京“胡同深深深几许”的韵味。我曾写过从辉煌的礼堂出来,拐进一条马路,再一拐是马趄胡同,,有拐句尾巴胡同,还拐是尾巴后坑,那也是胡同。胡同越拐越小,墙可越来越多。尾巴后坑没有商店,也没有什么“单位”,只有墙和几个门洞,有的有门严严关着、有的没门扇也静悄悄敞着。
一个敞着的门洞里,院子中间戳着公用的水管,防备管子冬天冻裂,堆起黄土像个坟头。这边接出来一个厨房,那里搭个棚子堆放东西,这个院子好比八卦阵了。
后山墙临胡同的三间南屋,有两间是套房,推门进去,可不像个人家。靠墙全是货架子,架子上又不是货,多半是人头。石膏的、石头的、树根和树冠的、竹子的、金属的、陶瓷的。。。里屋有张小床,躺得下一个老头。这老头成天穿着蓝灰工作服,往哪一拍都是灰尘。头发花白,佝背驼腰,可是伸出手来,多肉,紧绷,滋润,一双年青的手。后来老天爷赐他以癌,他站不住了,坐着做。胳臂抬不起来了,两手支着做。一天,年青的手突然僵硬了,叹口气说:机器磨损了。这才躺下,眼睛转来转去看着满架子的作品。“单位”说,给他开辟一个展览室,把他几十年的作品收走。其实是堆在储藏室里,展览还没有眉目。谁也不忍说穿,他自己也不给自己说透。有个徒弟来照顾他的生活,慢慢的把双人床,柜厨、八仙桌搬进外屋,塞得满满登登,只等里屋一断气,就摆开来后来人的家庭了。难道中间还少得了超脱奉献这些务虚,明争暗斗这些务实。
隔着一堵墙,一堵一尺黄土的墙外胡同,总是静悄悄。因为是尾巴后坑,晴天干燥起土,雨天死水不走。
金元明清屡建屡修的城墙,可以一扒而光,还说什么胡同四合院。有日本人怀念宁静四合院。有好古的欧洲人寻找古城旧址。现在我们在城角头,新砌几十米,立块碑,这碑竟刻着文物保护!还要保存几条胡同,几处四合院。
一个耄耋作家说,他没有写清楚一个人。
若论实用,都为的“衣食住行”的住和行,这是没有什么好说的。不过为是人为,不免发生了风味这么个套头,在食方面最明显,街上饭馆大都在显眼的地方,标明什么风味,好套牢过往行人。北京胡同的风味,写家们有写悠闲,有写寂静,有写暑天和冬夜的叫卖声声,有写受八旗弟子影响的玩乐,有写八百年京师积攒的建筑格局。。。各有各的学问。
让我来写,只可先写一个墙字,再做道理。
我不是老北京,五十年代之初才来到北京的,算是赶上老北京的模样还没有大改。我从江南水乡多半一间门面两层楼的巷弄里,来到北京旱地大小四合院的胡同。四合院当然是平房,大的中间是门台,两边是墙。小的开边门,门边是三间五间的后山墙。若是大杂院住十户几十户,墙上的门也只一个。一条大胡同可以没有几个门,我想悠闲寂静还有拉长的叫卖,都和墙有关。谁家没有一本难念的经呢,南北都一样,不过北京都捂在墙里头了。都说北京是藏龙卧虎之地,当然八百年的京畿,少不了龙虎人才,可怎么叫藏怎么称卧,难道没有墙的缘故!
老北京的外圈是高大厚实的城墙,里面是坚固精致的紫禁城。有一个那时侯叫苏联的建筑师,来参观了几天,说:“墙的城。”走过紫禁城外,笑指:“墙的城。”走到团城,小巧细作,城墙砌石方正煞有介事。又见这城墙到按城墙下,不料水汪汪一片好水,遂叹为观止,无疑是世上无双。
现在外围的城墙已经扒光,护城河堵的堵死,堵不得的掩盖在地下。不知后世子孙怎生议论?看来现代化的规模,干城墙底何事!白白毁掉了八百年京师的罕世一宝。
胡同里的四合院也多乎哉,不多也。悠闲寂静连同叫卖的消失,或者无可“可惜了儿了的”。藏卧墙里的龙虎,也随着自然规律社会变化所剩无几了。新生的龙虎没有物理的心理的墙,目前,十之八九只有投入市场经济的份儿。
但藏龙卧虎的情景,应是北京“胡同深深深几许”的韵味。我曾写过从辉煌的礼堂出来,拐进一条马路,再一拐是马趄胡同,,有拐句尾巴胡同,还拐是尾巴后坑,那也是胡同。胡同越拐越小,墙可越来越多。尾巴后坑没有商店,也没有什么“单位”,只有墙和几个门洞,有的有门严严关着、有的没门扇也静悄悄敞着。
一个敞着的门洞里,院子中间戳着公用的水管,防备管子冬天冻裂,堆起黄土像个坟头。这边接出来一个厨房,那里搭个棚子堆放东西,这个院子好比八卦阵了。
后山墙临胡同的三间南屋,有两间是套房,推门进去,可不像个人家。靠墙全是货架子,架子上又不是货,多半是人头。石膏的、石头的、树根和树冠的、竹子的、金属的、陶瓷的。。。里屋有张小床,躺得下一个老头。这老头成天穿着蓝灰工作服,往哪一拍都是灰尘。头发花白,佝背驼腰,可是伸出手来,多肉,紧绷,滋润,一双年青的手。后来老天爷赐他以癌,他站不住了,坐着做。胳臂抬不起来了,两手支着做。一天,年青的手突然僵硬了,叹口气说:机器磨损了。这才躺下,眼睛转来转去看着满架子的作品。“单位”说,给他开辟一个展览室,把他几十年的作品收走。其实是堆在储藏室里,展览还没有眉目。谁也不忍说穿,他自己也不给自己说透。有个徒弟来照顾他的生活,慢慢的把双人床,柜厨、八仙桌搬进外屋,塞得满满登登,只等里屋一断气,就摆开来后来人的家庭了。难道中间还少得了超脱奉献这些务虚,明争暗斗这些务实。
隔着一堵墙,一堵一尺黄土的墙外胡同,总是静悄悄。因为是尾巴后坑,晴天干燥起土,雨天死水不走。
金元明清屡建屡修的城墙,可以一扒而光,还说什么胡同四合院。有日本人怀念宁静四合院。有好古的欧洲人寻找古城旧址。现在我们在城角头,新砌几十米,立块碑,这碑竟刻着文物保护!还要保存几条胡同,几处四合院。
一个耄耋作家说,他没有写清楚一个人。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