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与思考

admin 2013-04-23 来源:景观中国网
通过对唐山市南湖景区、德国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与纽约清泉公园三个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了它们的景观设计手法、特点,同时对它们的异同进行了思考,为形成城市废弃地景观生态设计理论提供基本资料,为城市的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摘 要】通过对唐山市南湖景区、德国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与纽约清泉公园三个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了它们的景观设计手法、特点,同时对它们的异同进行了思考,为形成城市废弃地景观生态设计理论提供基本资料,为城市的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 城市废弃地;对比分析;景观生态设计

  1  唐山南湖景区

  1.1 背景

  唐山南湖景区位于市中心以南,是唐山市采煤塌陷区中对城市影响最大的一个。经过几十年的沉降,塌陷区平均高度较市区低约20m,周边居民陆续搬迁,这里成了人迹罕见的废弃地。市区的各种垃圾以及电厂的粉煤灰都集中到这里,形成的垃圾山最高达20m。

  上世纪末唐山市政府开始对其进行景观生态治理,其分为两个时期:1997年至2005年的南湖公园建设时期;2005年以后的未来大南湖地区建设时期。

  1.2 景观生态设计

  1.2.1 南湖公园生态设计

  唐山市南湖公园规划用地面积1.8km2,是唐山市南部采煤塌陷区绿化改造的一期工程。该地是开滦煤矿采煤后塌陷波及区,建设前为城市废弃地,境内有因塌陷形成的大水面、农田废弃地、果园和垃圾场。1997年唐山市开始实施南部采煤塌陷区绿化工程,重点对南湖公园进行绿化规划设计。

  1)对垃圾、固体废物采取专项治理。高差过大的地块,将其推成缓坡状,创造出富有变化的地形。

  2)结合城市的排水与泄洪功能以及景观水体营建,综合治理污水。公园内有大小水面23个,有的水面较破碎零乱。公园的设计将这些水面进行适当调整:将南北两个水面挖通,形成近15hm2的广阔、壮观的大水面,以开展水上观光游览活动;水体区域内以现状绿化和水面为基础,科学配置植物,充分发挥植物对水体的净化功能,营造湿地特征的郊野公园。

  3)考虑到公园位于采煤塌陷区,今后有可能发生地形变化,园林景观以植物造景为主,避免做大的硬质景观建设。在植物选择上,原有植物保留,充分发挥原生植物改造城市环境的作用;植物配置选用乡土树种,突出本地特色。

  4)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尽量少用重型机械、钢铁、水泥和沥青,尽量减少土方量,不仅节省了费用,而且最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

  5)建立与城市道路有机衔接的路网体系,使城园相互渗透。

  经过近10年的治理,“南湖公园”初具生态景观规模。该项目于2002年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4年荣获“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2005年建设部公布包括南湖公园在内的整个南湖地区为首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1.2.2 南湖地区生态设计

  2001年以来,唐山市针对南湖地区进行的采煤塌陷稳定性评价,城市设计策略研究确立了“完善城市功能、延续城市文脉、坚持生态重建、塑造公共空间、突出专项治理、维护公共利益、循序渐进”的规划发展原则。2004年,又以前期研究为基础,举办了规划范围28km2的“唐山市南湖地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竞赛”。

  主持过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设计的德国拉茨景观建筑事务所与北京林业大学刘晓明教授合作完成的南湖地区城市设计方案最终中标。方案提出了建立在对南部采煤塌陷区进行综合生态治理的全方位的规划发展策略。具体设计过程如下。

  1)根据地质勘测确定规划期内塌陷波区域和影响范围,估测积水的范围和进行建设的适宜度分析。

  2)地形的改造和土壤的改良。结合地质勘测和场地内遗留物质的生态学特性进行“凿水造山”的工程(图1)。


  3)水系统整治。第一阶段,地段内污染的青龙河改道与新形成的水面景观相分离,河水和湖水的污水处理过程可以互不干扰独立进行。第二阶段,随着河道的迁移,对现状湖面进行清污,抽干湖水,清除垃圾,形成一片大的水面。大片沉降区的地表土壤及植物层将被清除。掘出的肥沃土壤转移到粉煤灰场和垃圾山,使在原有不毛之地上生长植物成为可能。

  4)景观生态系统——由田园小网格、边缘公园、绿地草场、芦苇地等组成的生态网络。田园小网格:将原有田园的几何网格结构保留,在与景观公园整体协调的前提下,从生态和美学角度考虑,为田园网格提供不同的转型方式,如种植花木和果树;边缘公园:界于居住区与大景观公园之间,是由田园及废弃工厂改建的系列园林空间,沿环公园路布置,是城市与绿地的相互渗透节点;绿地草场:由粉煤灰场改造的大面积草场是一个典型的交往公园,草场上是从沉陷区中转移过来的润湿的表层土壤,在上面播种草种,边缘地区为原野树林;芦苇地:芦苇地界定了从开敞的水面到陆地的边界,其具有美学效果的秋景颇具吸引力,同时具有生态效应,调节水位并成为水生鸟类、昆虫和两栖动物的聚居地;运动休闲水面:通过有目的的措施,使采煤塌陷区形成湖面,新形成的视野宽阔的湖面具有显著的景观特性,为进行各种水上运动提供了可能。

  5)动态的景观公园交通系统:规划地区的景观建设是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主要游览路线将随着地质的变化、建设时序的推进而不断成长完善,体现一种类似生态演替、生命成长的过程。

  南湖地区的规划(图2)拟定了一幅世纪起跑线上的美丽的、富有战略意义的生态蓝图。


  2  德国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2.1 背景

  杜伊斯堡公园位于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鲁尔区杜伊斯堡市的北部,是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IBAEmscher park)的一部分,昔日曾经是奥格斯特·泰森(August Thyssen)钢铁厂。1985年钢铁厂关闭 ,很快陷入荒废破败之中。1989年,政府决定将工厂改造为公园,德国景观师彼得·拉茨在该项目的国际竞赛中赢得了一等奖,并担任设计任务。

  该钢铁厂具有百年的历史,曾经显赫一时,但是它无法抗拒产业的衰落,于1985年关闭。其众多的老工业厂房和构筑物很快淹没于野草之中,以前的厂址成了一个废弃地块。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用生态的手段对该地段进行了处理,使它成为城市废弃地改造为城市公园的一个经典范例。

  2.2 景观生态设计

  1)在废弃地生态恢复的设计中保留了大部分的工厂构筑物,对一部分构筑物赋予了新的使用功能。如大蓄气池储满了水,潜水俱乐部可以在此训练;以前的铸造车间改成了电影剧场;生锈的铁架和废弃墙体爬满了攀援植物;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成为公园中的游步道(图3)。这里的生态恢复设计并不是推倒一切重新建设,而是在原有的景观基础上寻求对旧有景观的重新解释。人们在此沉思,巨大的工业设备令人联想到自然、宇宙或者人类自身。同时在自然和气候的作用下,游人可以静静得感受到历史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图4)。


  2)在废弃地生态恢复的设计中并没有改变废弃地上的原始植被,即使是荒草也任其自由生长;矿渣被用作林荫广场的铺设材料;园内某些污染非常严重的地方,表层土被换走,一些污染稍轻的地方,将土壤移到储料仓中建造那些演示花园(图5)。接排场地上的工业废料被循环使用:红砖磨碎后用作红色混凝土的部分材料;厂区堆积的焦炭、矿渣用作一些植物生长的介质或地面表层的材料;用铁路护轨整修成新的道路;用49块废置的铁板铺设了金属广场。再生材料造景不仅节约资金,而且对场所精神的渲染也起到强化作用。

  3)公园中的水被循环利用。首先是污水被处理,让污水从地下管道流过,防止地下水被污染。其次是雨水被收集,引至工厂中原有的冷却槽和沉淀池,经澄清过滤后流入埃姆舍河。老的河床也由原来的硬质驳岸改为“可渗透性”的人工生态驳岸,把滨水区植被与堤内植被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图6),促进了埃姆舍河的水文、生物生态过程。但设计中河流驳岸保持了河渠的形式,而没有将其改造成自然式的河道驳岸,这主要出于保持工业时代景观的考虑。原工厂的旧排水渠改造成水景公园,利用风力设施(图7)带动净水系统,将收集的雨水输送到各个花园,用来灌溉。这些充分体现了利用自然再生资源造景的生态原则。


  拉茨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工厂的历史信息,利用原有的“废料”塑造公园的景观,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新材料的需求,减少了对生产材料所需的能源的索取。

  杜伊斯堡景观公园的改造为德国的城市生态建设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望,启发人们对城市废弃地改造的思考。

  3  纽约清泉公园

  3.1 背景

  纽约市斯塔腾岛的清泉垃圾填埋场(Fresh KillsLandfill)是纽约最大的垃圾填埋场,长期垃圾污染导致其自然系统严重退化。垃圾场总面积约891hm2,是纽约中央公园的3倍,其中约45%由垃圾山组成,另外55%由溪流、湿地和坑地构成(图8)。


  改造方案经由国际景观设计大赛经过两轮角逐,由詹姆斯·康纳(James Corner)领导的菲尔德设计团队(Field Operations)提出的“生命景观”(Lifescape)方案脱颖而出,成为最终获奖方案。

  3.2 景观生态设计


  1)对生命景观的阐释拓展了生态与生命的内涵。清泉公园总体规划的主题定位是“生命景观——纽约城市的新公共用地”;设计团队对“生命景观”的定义是“生命景观=活动项目+栖息地+循环”,寓意清泉公园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有生命、有活力的景观。菲尔德设计团队提出的生命景观理念开创了生态风景园的新形式以及废弃地再生的新范例。创造性地提供了一条建立在自然进化和植物生命周期基础之上的长期策略,以期修复严重退化的土地,通过恢复湿地、森林、引入新栖息地、添置休闲娱乐项目,为野生动植物,也为文化社会生活提供了优质场所。

  2)将不同运动和文化活动等分别纳入公园的5个主要区域:综合区、北部公园、南部公园、东部公园以及西部公园,每个区域均将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生态设计方法。综合区:位于清泉公园中心地带,分为清泉湾北岸的亲水平台区和南岸的中心区,总面积为40.5hm2。亲水平台区位于3条溪流的交汇处,包括滨水散步平台、皮划艇和划船项目、游客集散中心、停车场以及可供聚会野餐和日光浴的大草坪。中心区是清泉湾南岸的一片平坦区域,提供会议场所、艺术工作室、滨水散步道、饭店、宴会厅和露天市场等设施,展示清泉垃圾填埋场的器械设备是其最大特色,比如把旧驳船改装成漂流在水面上的移动花园,这里还提供来往曼哈顿的轮渡服务。东部公园:占地195.2hm2,除了分布着公园基础设施和几片湿地之外,该园的最大特点是包含一条东起里士满大道、向西连接西海岸高速的景观车道。北部公园:面积约94.4hm2,与特拉维斯大道毗邻,其特点是简单、淳朴的自然风貌。环绕北部垃圾山,各种用途的道路交错延伸,组成道路网,其中有不少小路野径通向溪流岸边。北部公园安排了观光、野餐、垂钓和休憩的场所,在这里可以眺望威廉戴维斯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南部公园:面积约172hm2,该园的特点是拥有巨大的体育休闲空间,包括足球场、山地自行车道、赛马场、野餐区等,游人也可以攀登到南部垃圾山顶欣赏风景。西部公园:占地220.7 hm2,设有自然保护地,巨大的垃圾山构成了该园最大的特征,垃圾山顶上将建造一座巨大的大地艺术纪念碑,尺寸、长度均与原来的世贸中心双子塔楼一样。

  3)景观的演变是一个随着时间不断持续的过程,生命和生态的展示也是一个随着工程分期而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整个工程被精心安排成三个阶段:一期工程,从2008年初开始,为期10年,公园的积极作用将从这里开始得到展现,并推动后面的两个发展阶段,该阶段将初步确建立公园的交通系统与项目设施,开放南部、北部公园以及集中区的部分区域,完成新公共用地的定位以及东、西垃圾山的关闭与覆膜,展示明显的生态环境改善过程。二期工程,由于公园大部分基础构造已经组织到位,该阶段的重点放在增加项目设置、促进生态恢复上。三期工程,扩大对外开放面积,增加栖息地面积,合理开发利用垃圾填埋场的原有基础构造。

  4)处理垃圾的技术与手段。为防止渗滤液污染地下水以及填埋气体逸出,为每个垃圾山裹上一层高分子聚合物的保护膜,在膜上覆盖泥土层,从而在垃圾与地面、大气之间形成一个隔离层。

  5)土壤改良。通过等高条植法(图9),一种经济实用的农业方法来改善土壤状况、增加土壤厚度,创建更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针对填埋体沉降,除了强夯以减小工后沉降、采用工程手段固土护坡外,建立分析预测填埋体沉降的体系以指导项目的建设。


  6)道路系统。交错的陆路与水路,为公园构建出一个多层次的道路网络框架。这些道路相互联系,将为当公园的使用者提供多样的旅途并让他们体验无穷的新鲜感。

  菲尔德设计团队的规划不同于以往的固定化设计,它提供了一个建立在自然进化和植物生命周期基础之上的、长期的策略,以期修复这片严重退化的土地。“生命景观”方案在尊重场地现状的基础上,既使环境得到了逐步改善,又为场地的长期发展赢得了资金。清泉公园“生命景观”方案没有被考虑建设成一种固定的形式,而是保留了某种特定的流动性,选择以时间和自然变化这两种存在于景观和景观变迁内部的现象为基础,利用植被对环境持续变化的适应和回应能力,构建场地生态恢复和景观更新的框架。

  4  启示与反思

  通过对以上3个典型城市废弃地设计范例的分析发现,他们的设计理念基本相同。都是通过保留、利用原有的生态基础和景观要素,采用了不同于传统公园设计手法和传统生态恢复的手段,综合两大学科甚至更多学科的特点,采用景观生态设计的手法对城市内生态退化的废弃地进行改造。同时又有各自的特点和风格,三者都是在尊重生态系统循环过程、强调场地的自我改善和恢复、对迹地和废料采取了保留和再利用基础上的创新。

  三者又各具不同的特点。唐山南湖景区的设计理念有个转化的过程,在南湖公园设计阶段,设计者期望采用传统造园艺术结合塌陷地的生态改造营建风景式园林,设计尝试掩饰原有破碎的景观,对旧有的景观结构和要素采取美化的手法,从而割断与昔日工业历史的连续;对给自然造成严重破坏的人类工业活动采取批判的态度,希望通过景观改造修复这种破损的自然生态。到了南湖地区城市设计阶段,由于彼得拉茨的介入,南湖的设计理念发生了转变,设计者在调查了整个地区未来土地塌陷演变和生态演变的基础上,不再掩饰历史和生态演变过程,而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场地的历史和自然信息,对旧有的景观结构和要素进行重新阐释,同时设计注重游客的主动参与性、娱乐性、舒适性,为静态景观注入动态元素。

  德国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也保留了大量的工业构筑物和设备,但在保留的基础上加入了大地艺术的造景元素;彼得拉茨的生态设计理念在改造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工厂的工业空间结构、工业设施、自然植被、地形、废弃材料全部保留后再加以利用,更甚者利用自然中的再生能源——风力发电来维持和强化原有历史信息,体现了一种纯粹的生态主义理念。

  这种思想在纽约清泉公园设计中的表现有过之而无不及。詹姆斯康纳领导的菲尔德设计团队不仅延续了现代生态造园理念,而且拓展了生态和生命的内涵,将场地景观在历史基础上的自然生长也看成是历史生命的延续。其提出的“生命景观=栖息地+活动项目+循环”设计模式开创了景观生态设计的新时代。

  这3个成功的废弃地改造范例,同中存异,为景观设计师针对场地特征改造城市废弃地提供了良好的参照和借鉴。为探索贯穿于这些景观改造实例中的生态思想,从更高的层次来系统阐述城市废弃地景观生态设计提供了有益资料。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