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的生态化策略
admin
2010-02-09
来源:景观中国网
当前,生态化建设实践已在我国城乡蓬勃展开。在新一轮跨世纪城乡总体规划中,生态意识已大大提高,全国已有30多座城市(如上海、扬州、张家港、乐山、成都、日照、襄樊、十堰等)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还有浙江、海南、吉林、黑龙江、陕西、福建等省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奋斗目标。这些目标的提出可能与本文探讨的生态城市内涵不一定完全相同,但都从不同的侧面体现了生态化发展的进程。这种选择不管是出于“应急”或“调整”或“自觉”,可以看出各级政府决策部门和广大群众越来越意识到城乡生态化发展及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迫
当前,生态化建设实践已在我国城乡蓬勃展开。在新一轮跨世纪城乡总体规划中,生态意识已大大提高,全国已有30多座城市(如上海、扬州、张家港、乐山、成都、日照、襄樊、十堰等)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还有浙江、海南、吉林、黑龙江、陕西、福建等省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奋斗目标。这些目标的提出可能与本文探讨的生态城市内涵不一定完全相同,但都从不同的侧面体现了生态化发展的进程。这种选择不管是出于“应急”或“调整”或“自觉”,可以看出各级政府决策部门和广大群众越来越意识到城乡生态化发展及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生态化发展策略
城乡生态化意味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因为它不仅涉及到城乡物质环境的生态建设、生态恢复和生态重构,更涉及到发展观、价值观、生活方式、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根本性转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科技水平、人口素质、意识观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到城乡的生态化发展。上千年的生态退化和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的国情更要求我们必须现在就行动起来,以新的生态视角开辟一条非传统式又非西方化的城乡生态化发展之路。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城市的发展与自然的演进严重失衡,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损害了自然!为挽救生态环境的破坏,解决城市发展的生态危机,人类首先必须以谦恭、友好的态度尊重自然,呵护自然,重构城市发展与自然演进的平衡机制。为此,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不懈的努力:
1、倡导东方人“和谐”的哲学观念,“天人合一”。
2、尊重城市的历史文脉与地域文化,复兴被冷落或被遗忘的城市历史场所,找回失落的空间,重新唤起对城市历史的记忆。实现城市现代化应与城市地域化、个性化相结合。
3、建立大地园林化、城乡一体化,城乡互动、互惠共存的协调关系,实现城市生态化。
4、建立城市的绿色平衡体系,加大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如努力做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绿地覆盖率不低于35%,城市应普遍建设森林公园,增加居民的户外活动空间,充分发挥绿地系统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
5、建立人与生物互惠共存的协调关系。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城市生存的基本条件。保护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城市与区域的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要像珍惜生命一样保护城市的山水体系,山脉、水系、水源保护地、郊野荒地、滨水岸线、湿地必须谨慎地加以保护。
7、树立健康的生态价值观。发展生态产业,推广生态建筑、生态社区、生态出行与交通、生态材料,提倡生态化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8、根据自然生态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合理组织城市空间结构,引导城市构建健康的发展形态,优化城市资源配置。
9、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利用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资源。
10、建立城市发展与自然演进平衡的监督与管理机制。
城乡生态化发展策略的实施
从现代城市发展到生态城市是一个长期的生态化过程,可能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生态城市的建设成功至少应具备以下5个基本条件:(1)普及与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2)协调的城市生态经济;(3)发达的文化与教育;(4)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精心编制的城乡规划与设计;(5)政府的生态化决策以及政策、法规、管理与监控机制。
实施城乡生态化策略,建设生态城市可分三步走,即三个阶段:
第一步,起步期。大力普及和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与环境意识,倡导生态价值观,唤起人们对城乡生态化建设的重视和环境意识的提高,制定行动计划,建立示范工程,加强能力建设,对社会经济组织结构、功能进行初步调整,为建设阶段作好准备、打好基础。实现城乡生态化发展,首先必须大力宣传、普及生态环境知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经济较发达地区或不发达地区,生态环境意识都需要极大的提高。自觉的生态环境意识是实现城乡生态化,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和动力。根据《中国21世纪议程》、《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和《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纲要》的总目标,就必须要改变一切不符合生态原则的政策,指定城乡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生态化发展的计划与措施,推行可持续城市和可持续小城镇的规划与设计,推广生态化示范试点小城镇、示范试点小区与示范试点村庄的规划与建设,推广生态技术、生态建筑,实施交通网络生态化,加快城乡生态化发展步伐。
第二步,发展期。重在逐步调整、改造社会经济结构,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生态重构和生态恢复,增强城市共生能力,大力推广示范试点工程,进一步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使之更加自觉地参与到城乡生态化建设的活动中去。加强生态立法与管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城市生态化发展法律、法规体系。对不符合生态发展的行为采取必要的行政与经济手段。
第三步,成熟期。实现城乡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全面生态化。这一阶段生态城市不是处于“静止”的理想状态,而要自觉地通过各种技术的、行政的和行为诱导的手段实现其动态平衡、持续发展,增强自行组织、自行调节能力。若其正负反馈失衡或自我调控失灵也会导致衰败。以上三个阶段,对于不同城乡因发展水平不同,每一阶段的时间跨度不相同。可喜的是我国已有不少城市乡村已处于起步期或发展期,但还有不少城市与农村仍在继续重蹈传统工业化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或“先污染,后治理”的城乡发展老路。在新的生态价值观指导下,应用生态化理念和综合生态系统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城乡规划建设的理论、原理、方法、手段、技术和法规、管理等系列问题,对新时期的城市政府决策者、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和规划师、建筑师来说,无疑将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生态化发展策略
城乡生态化意味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因为它不仅涉及到城乡物质环境的生态建设、生态恢复和生态重构,更涉及到发展观、价值观、生活方式、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根本性转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科技水平、人口素质、意识观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到城乡的生态化发展。上千年的生态退化和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的国情更要求我们必须现在就行动起来,以新的生态视角开辟一条非传统式又非西方化的城乡生态化发展之路。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城市的发展与自然的演进严重失衡,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损害了自然!为挽救生态环境的破坏,解决城市发展的生态危机,人类首先必须以谦恭、友好的态度尊重自然,呵护自然,重构城市发展与自然演进的平衡机制。为此,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不懈的努力:
1、倡导东方人“和谐”的哲学观念,“天人合一”。
2、尊重城市的历史文脉与地域文化,复兴被冷落或被遗忘的城市历史场所,找回失落的空间,重新唤起对城市历史的记忆。实现城市现代化应与城市地域化、个性化相结合。
3、建立大地园林化、城乡一体化,城乡互动、互惠共存的协调关系,实现城市生态化。
4、建立城市的绿色平衡体系,加大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如努力做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绿地覆盖率不低于35%,城市应普遍建设森林公园,增加居民的户外活动空间,充分发挥绿地系统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
5、建立人与生物互惠共存的协调关系。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城市生存的基本条件。保护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城市与区域的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要像珍惜生命一样保护城市的山水体系,山脉、水系、水源保护地、郊野荒地、滨水岸线、湿地必须谨慎地加以保护。
7、树立健康的生态价值观。发展生态产业,推广生态建筑、生态社区、生态出行与交通、生态材料,提倡生态化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8、根据自然生态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合理组织城市空间结构,引导城市构建健康的发展形态,优化城市资源配置。
9、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利用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资源。
10、建立城市发展与自然演进平衡的监督与管理机制。
城乡生态化发展策略的实施
从现代城市发展到生态城市是一个长期的生态化过程,可能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生态城市的建设成功至少应具备以下5个基本条件:(1)普及与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2)协调的城市生态经济;(3)发达的文化与教育;(4)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精心编制的城乡规划与设计;(5)政府的生态化决策以及政策、法规、管理与监控机制。
实施城乡生态化策略,建设生态城市可分三步走,即三个阶段:
第一步,起步期。大力普及和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与环境意识,倡导生态价值观,唤起人们对城乡生态化建设的重视和环境意识的提高,制定行动计划,建立示范工程,加强能力建设,对社会经济组织结构、功能进行初步调整,为建设阶段作好准备、打好基础。实现城乡生态化发展,首先必须大力宣传、普及生态环境知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经济较发达地区或不发达地区,生态环境意识都需要极大的提高。自觉的生态环境意识是实现城乡生态化,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和动力。根据《中国21世纪议程》、《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和《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纲要》的总目标,就必须要改变一切不符合生态原则的政策,指定城乡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生态化发展的计划与措施,推行可持续城市和可持续小城镇的规划与设计,推广生态化示范试点小城镇、示范试点小区与示范试点村庄的规划与建设,推广生态技术、生态建筑,实施交通网络生态化,加快城乡生态化发展步伐。
第二步,发展期。重在逐步调整、改造社会经济结构,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生态重构和生态恢复,增强城市共生能力,大力推广示范试点工程,进一步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使之更加自觉地参与到城乡生态化建设的活动中去。加强生态立法与管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城市生态化发展法律、法规体系。对不符合生态发展的行为采取必要的行政与经济手段。
第三步,成熟期。实现城乡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全面生态化。这一阶段生态城市不是处于“静止”的理想状态,而要自觉地通过各种技术的、行政的和行为诱导的手段实现其动态平衡、持续发展,增强自行组织、自行调节能力。若其正负反馈失衡或自我调控失灵也会导致衰败。以上三个阶段,对于不同城乡因发展水平不同,每一阶段的时间跨度不相同。可喜的是我国已有不少城市乡村已处于起步期或发展期,但还有不少城市与农村仍在继续重蹈传统工业化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或“先污染,后治理”的城乡发展老路。在新的生态价值观指导下,应用生态化理念和综合生态系统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城乡规划建设的理论、原理、方法、手段、技术和法规、管理等系列问题,对新时期的城市政府决策者、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和规划师、建筑师来说,无疑将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