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湿地现状及保护措施
admin
2009-10-28
来源:景观中国网
我国湿地总面积大,种类丰富,分布辽阔。湿地生态系统是独特结构和功能的生态系统,同时也是个极为脆弱的生态系统,容易受到自然因素和认为活动的破坏,并且破坏后的系统在短时间内很难恢复。鉴于我国湿地生态系统现状,湿地保护刻不容缓。
1 湿地的含义
湿地和水域、陆地之间没有明显边界,多年来湿地的定义一直存在众多分歧。《湿地公约》中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米的水域。同时还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以及退潮时水源不超过6 米的沿岸带水区[1]。
2 城市湿地的作用
2.1 保护生物多样性
湿地由于生态环境独特,决定了其生物多样性的特点。我国湿地生物极为丰富。据专家调查估计湿地哺乳动物有65 种,湿地鸟类300 种,爬行类50 种,两栖类45 种,鱼类1040 种.我国湿地还有高等植物1548 种, 其中被子植物1332 种,裸子植物10 种,苔鲜植物167 种[2]。因此,正是由于湿地的存在,很多动植物才能得以生存,湿地为复合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环境保障。
2.2 提供水源,补充地下水
湿地由于其特殊性,常常作为居民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用水的主要来源。很多湿地,如:溪流、河流中的水都可以直接利用。还有一些湿地,如泥塘、沼泽森林可以转化为潜水水井的水源,提供利用。湿地还可以为地下蓄水层补充水源。从湿地到蓄水层的水可以成为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又可以为周围地区的工农生产提供水源。
2.3 防洪护堤,改善水质
湿地是一个巨大的蓄水库,水的输入来自地表径流、地下水、降水等,水的输出有:蒸发作用、地表径流等。在水量暴涨时期,湿地可以均匀地把径流放出,调节存储过多的水量,减弱危害下游的洪水。另一方面,湿地中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这些湿地植物可以抵御海浪、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冲击力,防止或减弱对河岸的侵蚀,同时这些植被的根系可以固定、稳定堤岸。近年来工农业发展飞速,工农业污染物也随着进入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植物,微生物通过聚集,沉降作用将水中的营养物质排除,是水体得到改善。
2.4 物产资源丰富,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很多湿地富产鱼虾、藻类、芦苇、动物皮革、水果、药材、莲藕等,湿地中的泥炭是很好的燃料,同时湿地也是重要的油田分布区域。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2.5 保持小气候,改善环境
湿地水份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气,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影响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
2.6 美化城市环境,有很大的景观价值
湿地景色怡人,其丰富秀丽,安静优雅的自然风光,常常是人们观光旅游,娱乐休闲的最佳选择。如洞庭湖、鸟岛等都是著名的湿地风景区。
3 我国湿地现状
3.1 我国湿地总面积大,种类丰富
据统计中国的湿地面积约为6590 多万公顷(不包括江河、池塘),占世界湿地总面积的10%,据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位。其中天然湿地约为2594万公顷,人工湿地约4000 万公顷。照湿地公约对湿地类型的划分,31 类天然湿地和9 类人工湿地在中国均有分布。
3.2 我国湿地分布辽阔
我国湿地地理分布主要有八个区域:东北湿地,杭州湾北滨海湿地,杭州湾以南沿海湿地,云贵高原湿地,蒙新干旱、半干旱湿地,青藏高原高寒湿地和长江中下游湿地;长江、黄河、澜沧江之江源地区素有中华水塔之称,是世界上江河最多的地区,湿地面积在一万平方公里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湿地区,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3.3 我国湿地动植物资源丰富
据初步统计我国湿地的植被约有101 科,中国湿地的高等植物中属濒危种类的有100 多种;中国海岸带湿地生物种类约有8200 种;其中植物5000 种,动物3200 种。中国的内陆湿地高等植物约1548 种,高等动物1500 多种。中国有淡水鱼类770 多种或亚种,其中包括许多洄游鱼类,它们借助湿地系统提供的特殊环境产卵繁殖。中国湿地的鸟类种类繁多,在亚洲濒危鸟类57 种中,中国湿地内就有31 种,占54%;全世界雁鸭类有166种,中国湿地就有50 种,占30%;全世界鹤类有15 种,中国湿地内有9 种[3]。此外还有许多是属于跨国的鸟类,在中国湿地中有的是世界某些鸟类唯一的越冬地或迁徙的必经之地,如在鄱阳湖越冬的白鹤占世界总数的95%以上。
[NextPage]
4 我国湿地面临的问题
4.1 城市化对湿地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急剧,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对湿地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水面率逐步降低,不透水面积逐步扩大,导致城市湿地系统逐步消失[4]。湿地面积逐步减少。同时人口增加,大量的生产生活用水未经处理排入湿地,超出其自净能力,是湿地水体、土壤受到严重污染。据统计,长江每年接受的废水、污水量,是20 世纪70 年代的3 倍。我国沿海地区累计已丧失滨海滩除湿地约119 万公顷,有因经济建设占用湿地约100 万公顷,也就是说,相当于沿海湿地总面积的50%被毁掉了。
4.2 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
环境的污染、温室气体无休止的排放以及等等一些其他因素,导致生态环境变化严重,气候暖干化,冰川消减,风蚀、冻蚀,雪线上升,鼠害、虫害,地温升高,冻土退化,降水减少,草场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等,都对湿地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干化趋势明显,湿地生态退化不可回避。
5 湿地的保护措施
湿地生态系统是独特结构和功能的生态系统,同时也是个极为脆弱的生态系统,容易受到自然因素和认为活动的破坏,并且破坏后的系统在短时间内很难恢复。鉴于我国湿地生态系统现状,湿地保护刻不容缓。
5.1 法律手段
法律是最有力最强制的措施,湿地治理也应做到有法可依,为了防止我国湿地生态环境继续恶化,湿地立法刻不容缓,通过有关法律程序,如民事、刑事等等来进行湿地保护,加快湿地保护方面立法步伐。
5.2 行政手段
制定有关行政部门的湿地保护政策,在湿地生态管理中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湿地监控和功能评价体系,对已有的湿地进行长年的追踪测定和调控,并且强制执行湿地保护政策,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5.3 湿地污染要防治、治理统筹兼顾
湿地管理要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湿地污染主要来自工农业的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中的污水和废弃物的排放,要严格加强对城市排污场所的管理。严禁在湿地附近进行大型农业生产、建设重污染工业园,已建的工业基地要强行迁走。对已经污染的湿地,通过一些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对退化或者消失的城市湿地进行修复或者重建,逐步恢复湿地受干扰前的结构、功能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最终达到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状态[5]。严格做到治理和防治统筹兼顾。
5.4 技术手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习、开发先进的湿地污染治理技术,做到高效治理,低成本治理。贯彻执行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研究,运用可持续性发展的理论来解决湿地结构可持续性、功能可持续性等方面的科学问题。
5.5 宣传教育方面
实施湿地保护教育,普及湿地知识,树立全民环保意识,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计算机网络,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让更多群众参加到湿地保护中来。
参考文献
[1]蔡晓明.生态系统生态学[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3]周围.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
[4]张明亮.城市化对湿地的影响及保护措施,中国北方地下水可持续管理[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6.
[5]李春晖,郑小康,牛少凤,蔡宴朋,沈楠,庞爱萍.城市湿地保护与修复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9,3,28,2.
湿地和水域、陆地之间没有明显边界,多年来湿地的定义一直存在众多分歧。《湿地公约》中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米的水域。同时还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以及退潮时水源不超过6 米的沿岸带水区[1]。
2 城市湿地的作用
2.1 保护生物多样性
湿地由于生态环境独特,决定了其生物多样性的特点。我国湿地生物极为丰富。据专家调查估计湿地哺乳动物有65 种,湿地鸟类300 种,爬行类50 种,两栖类45 种,鱼类1040 种.我国湿地还有高等植物1548 种, 其中被子植物1332 种,裸子植物10 种,苔鲜植物167 种[2]。因此,正是由于湿地的存在,很多动植物才能得以生存,湿地为复合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环境保障。
2.2 提供水源,补充地下水
湿地由于其特殊性,常常作为居民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用水的主要来源。很多湿地,如:溪流、河流中的水都可以直接利用。还有一些湿地,如泥塘、沼泽森林可以转化为潜水水井的水源,提供利用。湿地还可以为地下蓄水层补充水源。从湿地到蓄水层的水可以成为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又可以为周围地区的工农生产提供水源。
2.3 防洪护堤,改善水质
湿地是一个巨大的蓄水库,水的输入来自地表径流、地下水、降水等,水的输出有:蒸发作用、地表径流等。在水量暴涨时期,湿地可以均匀地把径流放出,调节存储过多的水量,减弱危害下游的洪水。另一方面,湿地中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这些湿地植物可以抵御海浪、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冲击力,防止或减弱对河岸的侵蚀,同时这些植被的根系可以固定、稳定堤岸。近年来工农业发展飞速,工农业污染物也随着进入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植物,微生物通过聚集,沉降作用将水中的营养物质排除,是水体得到改善。
2.4 物产资源丰富,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很多湿地富产鱼虾、藻类、芦苇、动物皮革、水果、药材、莲藕等,湿地中的泥炭是很好的燃料,同时湿地也是重要的油田分布区域。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2.5 保持小气候,改善环境
湿地水份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气,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影响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
2.6 美化城市环境,有很大的景观价值
湿地景色怡人,其丰富秀丽,安静优雅的自然风光,常常是人们观光旅游,娱乐休闲的最佳选择。如洞庭湖、鸟岛等都是著名的湿地风景区。
3 我国湿地现状
3.1 我国湿地总面积大,种类丰富
据统计中国的湿地面积约为6590 多万公顷(不包括江河、池塘),占世界湿地总面积的10%,据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位。其中天然湿地约为2594万公顷,人工湿地约4000 万公顷。照湿地公约对湿地类型的划分,31 类天然湿地和9 类人工湿地在中国均有分布。
3.2 我国湿地分布辽阔
我国湿地地理分布主要有八个区域:东北湿地,杭州湾北滨海湿地,杭州湾以南沿海湿地,云贵高原湿地,蒙新干旱、半干旱湿地,青藏高原高寒湿地和长江中下游湿地;长江、黄河、澜沧江之江源地区素有中华水塔之称,是世界上江河最多的地区,湿地面积在一万平方公里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湿地区,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3.3 我国湿地动植物资源丰富
据初步统计我国湿地的植被约有101 科,中国湿地的高等植物中属濒危种类的有100 多种;中国海岸带湿地生物种类约有8200 种;其中植物5000 种,动物3200 种。中国的内陆湿地高等植物约1548 种,高等动物1500 多种。中国有淡水鱼类770 多种或亚种,其中包括许多洄游鱼类,它们借助湿地系统提供的特殊环境产卵繁殖。中国湿地的鸟类种类繁多,在亚洲濒危鸟类57 种中,中国湿地内就有31 种,占54%;全世界雁鸭类有166种,中国湿地就有50 种,占30%;全世界鹤类有15 种,中国湿地内有9 种[3]。此外还有许多是属于跨国的鸟类,在中国湿地中有的是世界某些鸟类唯一的越冬地或迁徙的必经之地,如在鄱阳湖越冬的白鹤占世界总数的95%以上。
[NextPage]
4 我国湿地面临的问题
4.1 城市化对湿地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急剧,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对湿地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水面率逐步降低,不透水面积逐步扩大,导致城市湿地系统逐步消失[4]。湿地面积逐步减少。同时人口增加,大量的生产生活用水未经处理排入湿地,超出其自净能力,是湿地水体、土壤受到严重污染。据统计,长江每年接受的废水、污水量,是20 世纪70 年代的3 倍。我国沿海地区累计已丧失滨海滩除湿地约119 万公顷,有因经济建设占用湿地约100 万公顷,也就是说,相当于沿海湿地总面积的50%被毁掉了。
4.2 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
环境的污染、温室气体无休止的排放以及等等一些其他因素,导致生态环境变化严重,气候暖干化,冰川消减,风蚀、冻蚀,雪线上升,鼠害、虫害,地温升高,冻土退化,降水减少,草场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等,都对湿地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干化趋势明显,湿地生态退化不可回避。
5 湿地的保护措施
湿地生态系统是独特结构和功能的生态系统,同时也是个极为脆弱的生态系统,容易受到自然因素和认为活动的破坏,并且破坏后的系统在短时间内很难恢复。鉴于我国湿地生态系统现状,湿地保护刻不容缓。
5.1 法律手段
法律是最有力最强制的措施,湿地治理也应做到有法可依,为了防止我国湿地生态环境继续恶化,湿地立法刻不容缓,通过有关法律程序,如民事、刑事等等来进行湿地保护,加快湿地保护方面立法步伐。
5.2 行政手段
制定有关行政部门的湿地保护政策,在湿地生态管理中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湿地监控和功能评价体系,对已有的湿地进行长年的追踪测定和调控,并且强制执行湿地保护政策,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5.3 湿地污染要防治、治理统筹兼顾
湿地管理要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湿地污染主要来自工农业的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中的污水和废弃物的排放,要严格加强对城市排污场所的管理。严禁在湿地附近进行大型农业生产、建设重污染工业园,已建的工业基地要强行迁走。对已经污染的湿地,通过一些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对退化或者消失的城市湿地进行修复或者重建,逐步恢复湿地受干扰前的结构、功能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最终达到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状态[5]。严格做到治理和防治统筹兼顾。
5.4 技术手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习、开发先进的湿地污染治理技术,做到高效治理,低成本治理。贯彻执行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研究,运用可持续性发展的理论来解决湿地结构可持续性、功能可持续性等方面的科学问题。
5.5 宣传教育方面
实施湿地保护教育,普及湿地知识,树立全民环保意识,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计算机网络,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让更多群众参加到湿地保护中来。
参考文献
[1]蔡晓明.生态系统生态学[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3]周围.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
[4]张明亮.城市化对湿地的影响及保护措施,中国北方地下水可持续管理[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6.
[5]李春晖,郑小康,牛少凤,蔡宴朋,沈楠,庞爱萍.城市湿地保护与修复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9,3,28,2.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