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植物营造地方特色园林景观探讨
admin
2011-03-10
来源:景观中国网
乡土气息、地方特色已经成为园林界的共同呼声。然而,抄袭他人景观设计甚至套用其模式,已成为园林界低层次设计的一时之热。江南桃红柳绿粉墙梅影、岭南椰树成丛、英国牧场草坪景观,屡屡在城市园林甚至北方园林中出现景观“雷同”。植物造景呼唤本土特色已势在所趋。
杭州西湖明媚的春景——“桃红柳绿”景象模式,曾一度被引为城市水滨植物造景的范本,然而,在许多地方,桃柳组合模式越来越呈现诸多问题,如:由于垂柳的过于高大严重影响喜光性的桃花生长和开花效果、冬季桃花垂柳双双呈现枯败景象;最大的问题是当桃花胜放时,垂柳却刚刚展叶,难以形成动人的桃红柳绿景象。
乡土气息、地方特色已经成为园林界的共同呼声。然而,抄袭他人景观设计甚至套用其模式,已成为园林界低层次设计的一时之热。江南桃红柳绿粉墙梅影、岭南椰树成丛、英国牧场草坪景观,屡屡在城市园林甚至北方园林中出现景观“雷同”。植物造景呼唤本土特色已势在所趋。
1 乡土植物与地方特色园林景观
城市园林中应用的乡土植物一般以地区划分,指在城市所在区域内固有的,非引进的,能很好的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融入当地自然生态系统并生长良好且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的植物种类。乡土植物能表现强烈的故土情怀。
利用乡土植物营造地方特色园林景观要求在充分理解当地自然景观和实地环境特征的基础上,表现地方文化,以生态设计为手段,营造适合当地生长的特色植物群落结构。以植物构成城市园林景观的主体,创造植物绿量高的园林环境,给大众一个空气清新,在城市中享受自然的良好景观场所。
2 利用乡土植物营造地方特色园林景观创作途径
植物造景摈除标准化模式,遵从造景主要原则,走本土特色道路,一般可以从以下创作途径着手。
2.1 当地自然资源:寻找灵感
植物造景可以从当地丰富的自然风景资源中寻找灵感。自然资源包括当地特殊地质地貌资源、水文资源、宜人的气候资源、土地矿产资源、丰富的植被资源等。
经过岁月检验的特定的地形地貌中原生植被充分展现植物生长环境特点,并表现其适应特征。城市园林中的植物造景设计可以通过在园林场地中模拟、利用和改造植物原生环境,从而建立更加稳定的群落结构。
2.2 当地植物群落:挖掘特色
通过细致调查原生植被群落结构,分析群落中植物间的相互关系,趋利避害,选择适宜的植物,借鉴和改造原生植被群落,形成一定的本土特色。早在18世纪,英国风景园林师们已开始注意本土牧场草地自然美的挖掘并广泛营造稀林牧草风光,从而形成被广泛推崇的现代英国式风景园林。
2.3 本土特色植物:构建景观
地方性植物包括园林中已广泛使用的乡土植物和经驯化后表现良好生长势的具有较强观赏性的野生植物。植物选用当地的品种不仅经济,而且也容易创造出最适宜当地环境的植物群落,取得最佳的景观效果。通过本土特色植物营建群落结构,表现特色植物景观。
2.4 当地文化内涵:表达意境
中国园林植物造景强调自然特征,更体现植物的象征性。丰富的地方文化通过特色的本土植物配置体现浓郁的地方文化氛围,塑造地方文化特色,使植物景观具有艺术灵魂和价值,景观形象充满生机和活力。
3 “一本三元”的乡土植物创造园林景观手法
营造植物造景本土特色,参照以上提到的四大途径,衍生出“一本三元”的植物造景手法,其核心是理解人性,延续和发展本土文化,运用生态手段,关注场地环境。
3.1 一根本——“以人为本”的设计,指的是以人的感受和使用为设计宗旨,是人与自然密切相关的生态设计。
“以人为本”的植物造景包括两个方面的理解,广义上说,植物造景要体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甚至经济效益,为大众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狭义上说,植物造景要结合人们认知方式,了解人们的行为规律和精神需求、活动需求,通过植物设计辅以必要的园林设施为大众参与及获得良好体验创造行为场所。
同时,“以人为本”还应当考虑人们对景观欣赏的动态多样性,即既满足人们的行为活动需要又使人们获得良好的思维活动享受,即一定的意境美感。在满足人行为需要时,又要充分考虑人们行为的多样性选择。
3.2 “三元”即乡土植物营造园林景观的三个基础
3.2.1 研究基础:乡土植物群落
3.2.1.1 模仿自然植物群落组成的造景设计
在不少情况下,园林设计的植物选择都是根据人的功利性进行取舍的。生态学上把这种不顾自然种群组成而建立起来的群落称为“零模型群落”,这种群落结构不稳定、管理成本高和抵抗力弱。
模仿自然植物群落组成的造景设计是以生态学潜在自然植被和群落演替的基本理论为依据,选择当地自然植被的主要乔、灌木种类,通过容器育苗或直接利用野生苗木建设接近自然群落稳定性、外貌、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并在后期基本不需要管理的人工植物群落。
3.2.1.2 自然群落结构与外貌的模拟设计
通过选定参照植被、保育目的树种、人工栽植与造型等工作,可在较短时间内形成类似于自然植被结构与外貌的植物景观。
事实证明,一个本土模式的自然植物群落相对于人工群落更易吸引其他生物物种的光临,而且有更强的生命力,展现生物多样性。因此具体在环境设计时,选用地方性植物,提倡创造自然生境,使生物更具多样化。地方性植物既是植物造景创造本土模式的形式又是内容,地方性植物运用的越恰当,地方特色越明显。
3.2.2 价值基础:地方本土文化
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体现了当地人独特的人生哲学、信仰心理和价值取向,尤其是在众多的日常习俗中表现出来的对植物的崇拜现象,体现了人类对养育生命的大自然的崇敬之情。如“竹报平安”、“风水树”等等皆体现了人类的植物情结。
同时,视觉上给人和谐美感且具有地方文化和精神内涵的景观更能引起人的心理共鸣,与人进行精神上的交流,展现景观情感。植物造景的本土模式应以地方文化为基础,使文化成为其精神和灵魂。通过植物配合其他园林设施恰当的展现当地富有个性的健康的民俗民风,揭示出当地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给人以情感上的触动。
3.2.3 环境基础:空间场地特征
规划是给大众一种活生生的、搏动的、人性的体验。任何规划都只发生在特定的场地环境中,场地环境表现的特征是植物造景的重要基础,没有脱离场地环境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植物造景公式。
场地环境的特征体现在物质层面特征如地形地貌、山水、原生植被、人工设施的共同作用,也包括精神层面特征,即场地其自身孕育的含义,如,校园场地自身含义已经包括学校校训,司法单位固然包裹着公正和平的意义,居住区自然需要“家”的意义,等等。如南昌八一广场南部核心景区植物造景为了表现对革命的纪念和对革命者的哀思,大量运用松柏象征万古长青,用杜鹃隐喻“杜鹃啼血”。
同时,以场地为基础的植物造景必须以生态原理为设计法则,减少人为的漠视土地生命的大土方工程,充分利用场地现有特征,引导景观的促成,融人的需要与场地环境和谐于一体,实现场所特有的精神蕴涵。
4 乡土植物营造地方特色园林景观实例探讨
根据同一大环境下,相似生境条件下的环境特点要求,以下就重庆地区为例探讨。
4.1 以生境来分类探讨(以城市水滨植物景观为例)
城市滨水空间往往表现为线状空间和面状空间,或流动或开敞,具有较大的吸引度。空间个性体现开朗,空间要素也以相对活泼、自由的方式组合,强调安全性、易达性、舒适连续性,充分利用人的亲水性及较大水体的景观性,最大程度的组织人群活动和大众活动的多样化。
植物景观以水文化为主题,结合天空背景,往往以草坪或地被为基调,烘托自由清新的空气氛围。
4.1.1 开朗的空间表现
意欲营造疏朗景观,多借天空为背景,仰视和远视效果极佳,使人为之振奋。搭配如:白玉兰(+低矮花灌木)+草坪;水杉+草坪;黄葛树+草坪。
4.1.2 野趣的拟自然表现
取借和模拟重庆自然山谷、溪流、江边典型自然植物景观,营造本土植物景观特色群落结构。上层乔木参天,下层地被探水。可以开发如红花木莲、木荷、厚皮香、黑壳楠、贵州琼楠、新木姜子、南川木菠萝、缙云槭、北碚槭、薄果猴欢喜、大果杜英、交让木、虎皮楠、四川山矾、光叶山矾、四川大头茶、长蕊杜鹃等常绿阔叶树种,最终体现出重庆四季常青的亚热带阔叶林的自然风貌。搭配如“长蕊杜鹃+云南素馨+蝴蝶兰+楼梯草”。
4.1.3 深沉的意境表现
重庆素有“巴山夜雨”之称,夜里,人们常卧听风雨声,在居住区绿地规划时,可充分考虑这一城市文化,创造特色的意境植物景观模式。如“荷花+芭蕉+高山榕(或黄葛树)”,形成“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妙意境。
4.2 以时节来分类探讨
4.2.1 春季植物特色景观
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季枯零,春季的景色犹让人振奋。重庆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暖湿润,自然植被丰富,有较多的特色乡土植物。植物景观以表现春为主题,借助丰富的植物资源构建有个性的春季植物景观。
4.2.1.1 彩叶植物景观特色
选择春色叶美观的高大乔木,配合花色纯正的花灌木或草花,营造一派大地回春、欣欣向荣的景象。“香樟+山茶花+草坪”,香樟春色叶十分丰富,常表现为绿色、浅绿色、浅黄色、浅红色,山茶花花大显富贵,春景表现非常强烈。
4.2.1.2 繁花似锦景观特色
选择开花繁茂的乔、灌、草花组合搭配,形成特色观花植物群落。“白玉兰+山茶花+春鹃+蝴蝶兰”,春景表现突出。
4.2.2 冬季植物特色景观
营造植物冬季景观,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好的冬景极容易形成景观特色,对人们的活动有较强的引导作用。
4.2.2.1 雪景植物景观
重庆地区罕见雪景,人们对雪景有一定的心理渴望。可以通过“片植梅花+银叶菊+银叶草”构成冬季景象。置身其中,白茫茫一片,雪景犹然而生。
4.2.2.2 芳香植物景观
如通过片植或带植本土特色芳香植物——腊梅,营建芳香植物景观模式。
4.2.2.3 凋零植物景观
四季更替是自然规律。城市中的人们往往季节观念淡薄,通过营造凋零植物景观模式,唤起人们对自然的朴素情感。选择落叶植物,落叶前株形洒脱,落叶后干形美观、坚挺。“三角枫+栾树+紫藤+草坪”,落叶乔木、藤本与绿色草坪较好表现冬景。
参考文献
[1]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2]约翰.o.西蒙兹著,俞孔坚等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杨翀,齐康等.“场地精神”中孕育的情感建筑[J].东南大学学报,2002,32(3).
[4]孙卫邦.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J].中国园林,2003,19(7).
[5]刘翔未.银川体现地域特色的景观生态规划[J].城乡规划,2006,28.
作者简介
黄建军,男,东华理工大学教师,西南大学研究生毕业,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及园林景观设计。
乡土气息、地方特色已经成为园林界的共同呼声。然而,抄袭他人景观设计甚至套用其模式,已成为园林界低层次设计的一时之热。江南桃红柳绿粉墙梅影、岭南椰树成丛、英国牧场草坪景观,屡屡在城市园林甚至北方园林中出现景观“雷同”。植物造景呼唤本土特色已势在所趋。
1 乡土植物与地方特色园林景观
城市园林中应用的乡土植物一般以地区划分,指在城市所在区域内固有的,非引进的,能很好的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融入当地自然生态系统并生长良好且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的植物种类。乡土植物能表现强烈的故土情怀。
利用乡土植物营造地方特色园林景观要求在充分理解当地自然景观和实地环境特征的基础上,表现地方文化,以生态设计为手段,营造适合当地生长的特色植物群落结构。以植物构成城市园林景观的主体,创造植物绿量高的园林环境,给大众一个空气清新,在城市中享受自然的良好景观场所。
2 利用乡土植物营造地方特色园林景观创作途径
植物造景摈除标准化模式,遵从造景主要原则,走本土特色道路,一般可以从以下创作途径着手。
2.1 当地自然资源:寻找灵感
植物造景可以从当地丰富的自然风景资源中寻找灵感。自然资源包括当地特殊地质地貌资源、水文资源、宜人的气候资源、土地矿产资源、丰富的植被资源等。
经过岁月检验的特定的地形地貌中原生植被充分展现植物生长环境特点,并表现其适应特征。城市园林中的植物造景设计可以通过在园林场地中模拟、利用和改造植物原生环境,从而建立更加稳定的群落结构。
2.2 当地植物群落:挖掘特色
通过细致调查原生植被群落结构,分析群落中植物间的相互关系,趋利避害,选择适宜的植物,借鉴和改造原生植被群落,形成一定的本土特色。早在18世纪,英国风景园林师们已开始注意本土牧场草地自然美的挖掘并广泛营造稀林牧草风光,从而形成被广泛推崇的现代英国式风景园林。
2.3 本土特色植物:构建景观
地方性植物包括园林中已广泛使用的乡土植物和经驯化后表现良好生长势的具有较强观赏性的野生植物。植物选用当地的品种不仅经济,而且也容易创造出最适宜当地环境的植物群落,取得最佳的景观效果。通过本土特色植物营建群落结构,表现特色植物景观。
2.4 当地文化内涵:表达意境
中国园林植物造景强调自然特征,更体现植物的象征性。丰富的地方文化通过特色的本土植物配置体现浓郁的地方文化氛围,塑造地方文化特色,使植物景观具有艺术灵魂和价值,景观形象充满生机和活力。
3 “一本三元”的乡土植物创造园林景观手法
营造植物造景本土特色,参照以上提到的四大途径,衍生出“一本三元”的植物造景手法,其核心是理解人性,延续和发展本土文化,运用生态手段,关注场地环境。
3.1 一根本——“以人为本”的设计,指的是以人的感受和使用为设计宗旨,是人与自然密切相关的生态设计。
“以人为本”的植物造景包括两个方面的理解,广义上说,植物造景要体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甚至经济效益,为大众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狭义上说,植物造景要结合人们认知方式,了解人们的行为规律和精神需求、活动需求,通过植物设计辅以必要的园林设施为大众参与及获得良好体验创造行为场所。
同时,“以人为本”还应当考虑人们对景观欣赏的动态多样性,即既满足人们的行为活动需要又使人们获得良好的思维活动享受,即一定的意境美感。在满足人行为需要时,又要充分考虑人们行为的多样性选择。
3.2 “三元”即乡土植物营造园林景观的三个基础
3.2.1 研究基础:乡土植物群落
3.2.1.1 模仿自然植物群落组成的造景设计
在不少情况下,园林设计的植物选择都是根据人的功利性进行取舍的。生态学上把这种不顾自然种群组成而建立起来的群落称为“零模型群落”,这种群落结构不稳定、管理成本高和抵抗力弱。
模仿自然植物群落组成的造景设计是以生态学潜在自然植被和群落演替的基本理论为依据,选择当地自然植被的主要乔、灌木种类,通过容器育苗或直接利用野生苗木建设接近自然群落稳定性、外貌、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并在后期基本不需要管理的人工植物群落。
3.2.1.2 自然群落结构与外貌的模拟设计
通过选定参照植被、保育目的树种、人工栽植与造型等工作,可在较短时间内形成类似于自然植被结构与外貌的植物景观。
事实证明,一个本土模式的自然植物群落相对于人工群落更易吸引其他生物物种的光临,而且有更强的生命力,展现生物多样性。因此具体在环境设计时,选用地方性植物,提倡创造自然生境,使生物更具多样化。地方性植物既是植物造景创造本土模式的形式又是内容,地方性植物运用的越恰当,地方特色越明显。
3.2.2 价值基础:地方本土文化
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体现了当地人独特的人生哲学、信仰心理和价值取向,尤其是在众多的日常习俗中表现出来的对植物的崇拜现象,体现了人类对养育生命的大自然的崇敬之情。如“竹报平安”、“风水树”等等皆体现了人类的植物情结。
同时,视觉上给人和谐美感且具有地方文化和精神内涵的景观更能引起人的心理共鸣,与人进行精神上的交流,展现景观情感。植物造景的本土模式应以地方文化为基础,使文化成为其精神和灵魂。通过植物配合其他园林设施恰当的展现当地富有个性的健康的民俗民风,揭示出当地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给人以情感上的触动。
3.2.3 环境基础:空间场地特征
规划是给大众一种活生生的、搏动的、人性的体验。任何规划都只发生在特定的场地环境中,场地环境表现的特征是植物造景的重要基础,没有脱离场地环境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植物造景公式。
场地环境的特征体现在物质层面特征如地形地貌、山水、原生植被、人工设施的共同作用,也包括精神层面特征,即场地其自身孕育的含义,如,校园场地自身含义已经包括学校校训,司法单位固然包裹着公正和平的意义,居住区自然需要“家”的意义,等等。如南昌八一广场南部核心景区植物造景为了表现对革命的纪念和对革命者的哀思,大量运用松柏象征万古长青,用杜鹃隐喻“杜鹃啼血”。
同时,以场地为基础的植物造景必须以生态原理为设计法则,减少人为的漠视土地生命的大土方工程,充分利用场地现有特征,引导景观的促成,融人的需要与场地环境和谐于一体,实现场所特有的精神蕴涵。
4 乡土植物营造地方特色园林景观实例探讨
根据同一大环境下,相似生境条件下的环境特点要求,以下就重庆地区为例探讨。
4.1 以生境来分类探讨(以城市水滨植物景观为例)
城市滨水空间往往表现为线状空间和面状空间,或流动或开敞,具有较大的吸引度。空间个性体现开朗,空间要素也以相对活泼、自由的方式组合,强调安全性、易达性、舒适连续性,充分利用人的亲水性及较大水体的景观性,最大程度的组织人群活动和大众活动的多样化。
植物景观以水文化为主题,结合天空背景,往往以草坪或地被为基调,烘托自由清新的空气氛围。
4.1.1 开朗的空间表现
意欲营造疏朗景观,多借天空为背景,仰视和远视效果极佳,使人为之振奋。搭配如:白玉兰(+低矮花灌木)+草坪;水杉+草坪;黄葛树+草坪。
4.1.2 野趣的拟自然表现
取借和模拟重庆自然山谷、溪流、江边典型自然植物景观,营造本土植物景观特色群落结构。上层乔木参天,下层地被探水。可以开发如红花木莲、木荷、厚皮香、黑壳楠、贵州琼楠、新木姜子、南川木菠萝、缙云槭、北碚槭、薄果猴欢喜、大果杜英、交让木、虎皮楠、四川山矾、光叶山矾、四川大头茶、长蕊杜鹃等常绿阔叶树种,最终体现出重庆四季常青的亚热带阔叶林的自然风貌。搭配如“长蕊杜鹃+云南素馨+蝴蝶兰+楼梯草”。
4.1.3 深沉的意境表现
重庆素有“巴山夜雨”之称,夜里,人们常卧听风雨声,在居住区绿地规划时,可充分考虑这一城市文化,创造特色的意境植物景观模式。如“荷花+芭蕉+高山榕(或黄葛树)”,形成“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妙意境。
4.2 以时节来分类探讨
4.2.1 春季植物特色景观
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季枯零,春季的景色犹让人振奋。重庆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暖湿润,自然植被丰富,有较多的特色乡土植物。植物景观以表现春为主题,借助丰富的植物资源构建有个性的春季植物景观。
4.2.1.1 彩叶植物景观特色
选择春色叶美观的高大乔木,配合花色纯正的花灌木或草花,营造一派大地回春、欣欣向荣的景象。“香樟+山茶花+草坪”,香樟春色叶十分丰富,常表现为绿色、浅绿色、浅黄色、浅红色,山茶花花大显富贵,春景表现非常强烈。
4.2.1.2 繁花似锦景观特色
选择开花繁茂的乔、灌、草花组合搭配,形成特色观花植物群落。“白玉兰+山茶花+春鹃+蝴蝶兰”,春景表现突出。
4.2.2 冬季植物特色景观
营造植物冬季景观,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好的冬景极容易形成景观特色,对人们的活动有较强的引导作用。
4.2.2.1 雪景植物景观
重庆地区罕见雪景,人们对雪景有一定的心理渴望。可以通过“片植梅花+银叶菊+银叶草”构成冬季景象。置身其中,白茫茫一片,雪景犹然而生。
4.2.2.2 芳香植物景观
如通过片植或带植本土特色芳香植物——腊梅,营建芳香植物景观模式。
4.2.2.3 凋零植物景观
四季更替是自然规律。城市中的人们往往季节观念淡薄,通过营造凋零植物景观模式,唤起人们对自然的朴素情感。选择落叶植物,落叶前株形洒脱,落叶后干形美观、坚挺。“三角枫+栾树+紫藤+草坪”,落叶乔木、藤本与绿色草坪较好表现冬景。
参考文献
[1]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2]约翰.o.西蒙兹著,俞孔坚等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杨翀,齐康等.“场地精神”中孕育的情感建筑[J].东南大学学报,2002,32(3).
[4]孙卫邦.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J].中国园林,2003,19(7).
[5]刘翔未.银川体现地域特色的景观生态规划[J].城乡规划,2006,28.
作者简介
黄建军,男,东华理工大学教师,西南大学研究生毕业,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及园林景观设计。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