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保护总体规划》获批
admin
2013-08-02
来源:景观中国网
由陕西省文物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心编制的《乾陵保护总体规划》近日获国家文物局批准。这个规划将推动乾陵的考古调查、勘探与保护利用工作走上一个有序发展的轨道,对乾陵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永续传承起到指导性和强制性的重要作用。
近日,由陕西省文物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心编制的《乾陵保护总体规划》近日获国家文物局批准。这个规划将推动乾陵的考古调查、勘探与保护利用工作走上一个有序发展的轨道,对乾陵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永续传承起到指导性和强制性的重要作用。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的合葬陵;是陕西唐十八陵中唯一未被盗掘的一座陵墓。陵园位于陕西乾县城北的梁山上。1961年3月,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文献记载,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病逝于东都洛阳,武则天按照高宗的遗愿,选取雍州好畤之梁山为高宗修建陵寝。按照“因山为陵”的葬制,乾陵寝宫修建于海拔1047.3米的梁山主峰之中,工程艰巨浩大,到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八月埋葬时,主要工程竣工。埋葬高宗后乾陵营建工程继续进行,及中宗李显于神龙二年(公元706年)五月重启乾陵玄宫隧道,合葬女皇武则天、迁葬永泰公主李仙蕙等陪葬乾陵,到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乾陵最后一座陪葬墓建成,因此,乾陵的所有营建工程,经历了武则天、中宗、睿宗至玄宗执政初期才全部竣工,历时长达57年之久。
乾陵陵园规模宏大,建筑富丽雄伟,是唐代帝陵葬制的典范和后世帝陵营筑的楷模,在中国古代陵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中国古代陵寝建筑的里程碑和丝绸之路鼎盛时代的重要遗产,乾陵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从上世纪50年代末至今,陕西文物考古部门对乾陵陵园进行过多次考古调查、勘探和试掘,搞清了陵园布局。乾陵陵园仿唐长安城格局营造,陵园分为内城、外城和陪葬墓区三个部分:内城基本呈方形,周长5920米,面积约230万平方米;外城“周八十里”,外城垣东段距内城垣约220米;城内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碑亭、狄仁杰等六十朝臣画像祠堂、下宫等辉煌建筑群多处。目前已发掘了地宫隧道、碑亭基址、王宾殿基址、内城南门阙楼基址、双乳峰阙楼基址等多处。乾陵陪葬墓位于陵园东南隅的黄土台地上,现存封土堆15个,目前已发掘清理了5座,出土了以唐三彩、墓壁画、石椁线刻画为主的珍贵文物三千余件,对研究盛唐文化和唐陵陪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其中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和章怀太子墓建有博物馆对外展示。2006年,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制定《国家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乾陵被纳入陕西唐陵大遗址保护项目。2007年4月,乾陵博物馆委托陕西省文物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心编制《乾陵保护总体规划》,先后有数十名专家学者参与了规划的调研和编制。2008年6月,该规划经陕西省文物局组织有关专家讨论并反复修改,2010年11月上报国家文物局。按照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的意见,规划经过多次修改完善,终获批准。
唐乾陵保护总体规划将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实施。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考古与保护项目、遗址展示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环境整治和绿化项目等。在整体保护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而且可以使其成为陕西区域旅游发展中的亮点,对促进乾陵文化遗产保护和永续传承必将产生重要的意义。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的合葬陵;是陕西唐十八陵中唯一未被盗掘的一座陵墓。陵园位于陕西乾县城北的梁山上。1961年3月,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文献记载,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病逝于东都洛阳,武则天按照高宗的遗愿,选取雍州好畤之梁山为高宗修建陵寝。按照“因山为陵”的葬制,乾陵寝宫修建于海拔1047.3米的梁山主峰之中,工程艰巨浩大,到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八月埋葬时,主要工程竣工。埋葬高宗后乾陵营建工程继续进行,及中宗李显于神龙二年(公元706年)五月重启乾陵玄宫隧道,合葬女皇武则天、迁葬永泰公主李仙蕙等陪葬乾陵,到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乾陵最后一座陪葬墓建成,因此,乾陵的所有营建工程,经历了武则天、中宗、睿宗至玄宗执政初期才全部竣工,历时长达57年之久。
乾陵陵园规模宏大,建筑富丽雄伟,是唐代帝陵葬制的典范和后世帝陵营筑的楷模,在中国古代陵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中国古代陵寝建筑的里程碑和丝绸之路鼎盛时代的重要遗产,乾陵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从上世纪50年代末至今,陕西文物考古部门对乾陵陵园进行过多次考古调查、勘探和试掘,搞清了陵园布局。乾陵陵园仿唐长安城格局营造,陵园分为内城、外城和陪葬墓区三个部分:内城基本呈方形,周长5920米,面积约230万平方米;外城“周八十里”,外城垣东段距内城垣约220米;城内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碑亭、狄仁杰等六十朝臣画像祠堂、下宫等辉煌建筑群多处。目前已发掘了地宫隧道、碑亭基址、王宾殿基址、内城南门阙楼基址、双乳峰阙楼基址等多处。乾陵陪葬墓位于陵园东南隅的黄土台地上,现存封土堆15个,目前已发掘清理了5座,出土了以唐三彩、墓壁画、石椁线刻画为主的珍贵文物三千余件,对研究盛唐文化和唐陵陪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其中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和章怀太子墓建有博物馆对外展示。2006年,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制定《国家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乾陵被纳入陕西唐陵大遗址保护项目。2007年4月,乾陵博物馆委托陕西省文物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心编制《乾陵保护总体规划》,先后有数十名专家学者参与了规划的调研和编制。2008年6月,该规划经陕西省文物局组织有关专家讨论并反复修改,2010年11月上报国家文物局。按照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的意见,规划经过多次修改完善,终获批准。
唐乾陵保护总体规划将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实施。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考古与保护项目、遗址展示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环境整治和绿化项目等。在整体保护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而且可以使其成为陕西区域旅游发展中的亮点,对促进乾陵文化遗产保护和永续传承必将产生重要的意义。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