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斯蒂芬•布吕克曼:“海绵城市”与行业趋势主题沙龙主旨报告

admin 2015-04-23 来源:景观中国网
  戴水道是一家德国企业。今天我们应景的提出演讲题目,也是“海绵城市”,其实对于我们来说,现代性或者说综合性的雨水管理,是我们一直在努力进行的工作。


德国戴水道设计公司全球水文首席专家斯蒂芬•布吕克曼(Stefan Brückmann)

  戴水道是一家德国企业。今天我们应景的提出演讲题目,也是“海绵城市”,其实对于我们来说,现代性或者说综合性的雨水管理,是我们一直在努力进行的工作。

  首先讲我们从什么样的视角来看海绵城市。第一是全球化背景,在这种背景下,不光是中国,在欧洲,在我们做项目的中欧、中东、或者是南亚地区,都有很多很多类似的问题。第二是我们怎么样来理解海绵城市中最重要的水。水在自然的状况下,有上升有下降,有多有少,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充当一个中间人,把水管理好。这是我们首先要达到认识的状态。

  这个数据是德国一项研究成果,在未来40年内,到2050年为止,由洪水污染和干旱所带来的损失是3300亿欧元的水平。我们谈了很多技术问题,谈了生态城市,现在又是海绵城市,其实对我们来说,终极的目标是宜居城市,就是怎么让居民更喜欢呆在这个城市,更好的享用周边的环境。我们的对海绵城市理解是,它是宜居城市的一条腿,是其中一部分。所以我们把宜居城市各个方面分为户外的舒适度、新鲜空气、绿色自然、水源、气侯适应性、人性化设计。从中可以分出来不同的专业,来共同努力,打造宜居城市的状态。

  我们是一个战士,一直在第一线奋斗。从30年前在欧洲刚刚开始海绵城市建设的时候,我们在和甲方做斗争,在不断的推陈出新,更新我们的方法。所以今天主要通过我们的设计案例,并结合切身的感受,来谈一谈对公共政策的有关理解。

  这是我们在中国比较早的一个项目,天津张家窝新镇。我们二月份拿到设计委托,当时初衷是好的,包括居民在内大家都希望那条河变得干干净净,有一个好的小区环境。但是第二个月甲方就开始动工了,说赶快给我们图,我们要施工了,这是项目的背景。其实这条河不是我们主要设计的部分,更多设计是放在小区里面的。但整个雨水系统构建以后,干净的水可以收集起来流到河里,原来的污水河现在变成一条干净的河。最后实现了图片上的这个场景。我们很欣慰,居民能够在良好的室外空间中享受自然,进行亲水活动。可以看到,中国的城市也可以通过好的设计,来实现和德国小区一样的条件,一样的福祉,这可能是海绵城市要达成重要目标之一。

  这是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是我们完成的河道改造项目。这个公园在新加坡的自然条件非常好,大家也可以看到,完工以后,我们真正的把河道从一个非自然的状态,恢复到了自然的状态。现存很多硬化的河道,这里面涉及到很多海棉城市的具体技术部分,比如怎么自然化,或者说生态化。

  这个项目是早期比较经典的管理项目,这个场地做到了100%的云收集。其实在景观的磋商过程中,开始这个湖是被建筑师提出来作为一个水景的倒影湖。而我们根据海绵城市的理念,直接把这个水景变成了一个生态的调蓄湖。现在它符合五年一遇到十年一遇的调蓄标准,而现在它的水质可以用来洗澡。

  这是我们最新和丹麦安博集团的合作项目,在丹麦歌本哈根,是个排水防涝规划的项目。它成功地完全实现了海绵城市理念在整个城市尺度上的覆盖。其次,这个项目完完全全是PPP模式,政府投资一部分,私营部门投资一部分,但是两方的分工、利益,设计怎么样去落实,其实是多方面沟通的结果。比如说,我们具体的设计有两套方案。这个湖这样做,可能最后节省1.34亿欧元的投资,通过反复的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直接影响到规划的实施、最后公私合营,或者是投资方的具体的决策。

  可以这样来实现多方合作。我们海绵城市的专业设计人员,只是其中这样一个一个的小角色,这个圆桌会议,表示包括财政等各个方面的人员都可以加入,大家从整个设计的起始一直到设计的实施都是合作的状态,就这样从单向思维转向综合的规划设计。

  对于海绵城市,我们除了技术性的理解,其实最根本的是从哲学上,或者说是从我们内心的感受上去理解的。我们对水的认知其实还存在着很多误解,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去发现,去做实验来研究水的现象,观察河流冰川的形象,来发现水与景观的关系。

  传统的模式是像一个筛子一样,把水都留在池子上,如果堵住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风险。而我们的目标是将绿色基础设施与蓝色基础设施结合,从整个城市的层面提升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在政策层面上,德国有莱茵河系统,我们欧洲公司的位置就是在莱茵河发源地。通过一个水的框架性导则,德国大大小小的河流,从流域尺度上首先要提供一个认证,来证明我们流域的管理是合乎这个标准的。1998年德国发布了一个可持续的水政策,我们公司也参与起草了一部分。在德国或者国际上,通过众多的实施的工程,我们反过来总结了一下,绿色基础设施一般会节约30%的造价,这种投资上的减少,是我们说服甲方和投放方的一个有力工具。

  总之,通过最后三个案例,我们试图从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气侯条件下给大家展示一下相关的经验。其实就像车教授所说,当前设计中没有一个统一的设计标准,而最好是我们每一个设计师都熟知海绵城市的相关基础知识,才能共同把这个体系完善发展起来。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