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杰:2013“最受大学生喜爱的景观设计师”参选设计师
关于汪杰
A&N尚源国际首席代表
注册高级策划师
注册高级环境艺术师
中国景观策划专家
景观设计师
《景观设计》杂志理事/编委会成员
《中外景观》杂志理事/编委会成员
《景观设计学》杂志理事
中国策划协会理事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
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
作为2013“大学生喜爱的景观设计师”参选设计师之一,景观中国记者采访了尚源国际首席代表汪杰先生。
景观中国:为什么会选择做设计? 您是如何走上景观设计之路的?
汪杰(以下简称“汪”):小时候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到我们县城里唯一的公园玩耍。公园不大,依山而建,小桥流水,绿郁葱葱,但它却承载着整个县城人们的集聚、游玩与休闲功能。那个公园虽然现在已不存在,但在我的脑子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从那时起我就对公共空间充满了激情与向往, 所以一直怀揣着这个激情走上了景观设计之路。
景观中国:您认为,设计意味着什么?
汪:设计是从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最终的结果意味着改善生存环境,由内至外的让人愉悦并获得幸福感。
景观中国:您最喜欢的设计师是谁?为什么?
汪:安藤忠雄,一个非设计专业的人变成了非常专业的设计大师.
景观中国:对您的设计产生最大影响的是什么?(人、事、物)
汪:刚开始做设计一直只注重表面的美观,我给它取名叫室外装饰设计。从2004年到北大景观设计学研究院跟俞孔坚和李迪华老师学习以后,对景观设计开始有了新的理解。可以用第二年回学校我写的一段文字来表达:
燕园涤心
归燕园 继功课 尊恩师
勺海 石舫 图书馆 远离繁华 思绪起伏 前景一片
博雅塔下 咫尺景仰诗意栖居 扬生态和谐 弃干城一面
虑生态破坏 大地施虐 翻天覆地 如海啸 如卡特里娜 痛哉
混沌理论 尽显足下野草美 宁静致远
拾梦想 洒九州 畅五四
西门 华表 校史馆 屏蔽喧嚣 心潮澎湃 热血一脉
未名湖畔 沉浮潇洒白话景观 展民族之魂 唾众景一境
喜景观设计 崇尚自然 鬼斧神工 如诗画 如香格里拉 幸哉
蝴蝶效应 继唱新文化运动 淡泊铭志
景观中国:一个好的设计作品的标准是什么?
汪:我认为一个趋于完善的设计作品应具备场地分析的透彻性、解决问题的逻辑性和可行性、文化的表达性、人类的关怀性、生态的可持续性和表现的创意性等。再就是景观实质上是动态的过程,需要具有长期的关怀与不断在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责任以及职业操守的态度。
景观中国:您是如何寻找设计灵感的?
汪:旅行, 旅行之意义就如同安藤忠雄一再强调的,旅行是他惟一的、最重要的“老师”。
景观中国:您怎样保持自己的设计作品不断的创新?
汪:感受生活, 然后从生活中去找寻设计的源泉。让生活变成设计的养分,像景观中的湿地一样,也就是人的肾一样,吸纳营养,过滤杂质。
景观中国:您是否组建了自己的设计团队?您的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汪:我的公司取名尚源。通过这个名字来表达我们的核心思想:
尚源赋
尚善若水 厚德载物 返本归真 源远流长
尚,崇尚、高尚、喻上也,以达上善若水之意,厚德载物之境;源,万物之本源,应源远流长之势,呈万物返本归真之谐。日月交替,万物轮回,科技文化之发展,万物已失本源,滥用土地,私伐乱建,大地之美已遭侵犯,自然资源亦污染变异,天、地、人之和谐无存,人类随意破环赖以生存的环境,肆意者无知、愚昧、道德的丧失造成人地关系之危机。
尚源聚慧者厚德之士,存善念,携诚心,行真事,融知识技术于景观领域,致力于大地规划设计的探索与努力,以万物返本归真为己任,倡导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境域。
景观中国:您认为在面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给社会和生活带来的诸多影响时,设计师能做些什么以改善这种状况?
汪:应该倡导对环境进行利用、改善与修复,而不是破坏。你对环境做过些什么,它将以什么回报你。
景观中国:对景观设计生态方面的考虑是如何在具体项目中实施的?
汪:对场地最大的尊重就是景观设计生态的表现。在我们设计的一个项目中说服开发商保留了原始的山头,坡体的自然植被也得到了保护,设计一条小径人们可以到达山顶休闲观景,从视觉效果来说也起到了美化背景天际线的目的。从山顶一直到水库,利用汇水冲击的沟槽设计跌水效果和溪流,汇集的雨水通过跌水经过修复的驳岸湿地过滤后流入水库,既有效的疏导了雨水的收集,也保证了雨水流到水库后的质量;既节约了造价成本,也对后期运营物业管理减轻了负担。并且对项目自身也起到了宣扬的作用。
景观中国:您觉得中国设计师相对于境外的设计师或海归的设计师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汪:优势在于国内有很多大型的项目都有机会去尝试,通过这些项目的实践和磨砺会很快的成长。但往往这也会导致大家盲目的去完成大量的标准化产品,而并非作品,没有时间和环境沉下来创意和思考, 在理性与现实的天平上为了生存的压力倾向了现实。
景观中国:您对中国城市发展和设计的感触是什么?
汪:千城一面。
景观中国:在从事设计的道路上,您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汪:心存梦想,面对现实。
景观中国:您认为设计师最不可或缺的素质是什么?
汪:心存善念,从以人为本到以地球为本。
景观中国:设计工作带给您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汪:你会发现设计其实来源于生活,它是人生旅途自豪的见证者。
景观中国:到目前为止,您最满意的个人作品是什么,为什么?
汪:觉得相对满意的作品是刚获奖的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设计师广场——《瓷源》。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将于2013年4 -10月在北京举办。为更好的体现主题和宗旨,面向国内外的知名设计师征集设计师广场设计方案,主题是"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经过资格审查,最后有国内外包括戴安娜•巴尔莫里(Diana Balmori),伊娃•卡斯特罗(Eva Castro)和朱育帆在内的27名设计师获得了参与竞赛的资格。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瓷器很早就沟通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瓷器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密不可分。一条是伴随“丝绸之路”的陆上通道,一条是日本陶瓷学者三上次男所称“瓷器之路”的海上航线。
同样,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也将和瓷器一样为中外文化交流和发展起到宣扬与传播的作用,所以我用瓷器来表达这种文化精神与园博会不谋而合。在我看来瓷器除了充满了艺术气质外本身就是一种很理想的造园材料,它拥有非常坚硬的表面,其精致光滑、洁净剔亮的表面非常符合表达造园的美感,竹林地面散铺的碎瓷片则是废弃材料的利用。瓷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次品一般约6%左右,过去碎瓷都是随意丢弃,占据城市空间,还污染环境,废弃物的碎瓷在城郊附近随处可见,因其较为低廉的成本和耐久性为本项目所使用。铺装材料采用小青砖或者瓜米砾石,价格低廉并耐久透水,施工便捷。以瓷器作为创作元素,将它贯穿到现代设计手法中重构组合焕发新的生命,这恰好是一种对中国悠久精湛制瓷历史的宣扬、传承和创新。
景观中国:您经常加班么?设计师是一个工作压力很大的职业,您是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关系的?
汪:对加班可能应从两个方面去理解。第一指的是赶图赶任务,这是应对当前市场的一种生存状态,我们也会时常有。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景观设计是对人类生存环境有帮助的职业, 是一项自豪的职业,在生活中随处都可以感受到景观的存在和意义,经常有可能刚躺下准备睡觉的时候一个灵感闪现,或者是见到某件事和物能突然激发你的创意,然后就会马上记录下来或者立即投入创作,这种属于生活式的加班,所以我乐于把工作当作生活的一部份。
景观中国:您在非工作时间最喜欢做什么?
汪:打兵乓球.打乒乓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对长期面对电脑的眼睛非常有帮助, 眼睛在乒乓球来回的推挡之中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在打球过程中,乒乓球快速的来回逼着你必须迅速的应对接球,所以能锻炼大脑的反应,使其更加敏捷。
景观中国:您最近阅读的一本书是什么?带给您的思考和感悟是什么?
汪:《包容与智慧》
爱就是包容,如果我们爱赖以生存的地球就应该包容它的山川、河流、湿地等等以及生存在上面的一切生物,与它们和谐相处。这其实也是智慧的做法,也即智慧就是包容。书里星云大师曰:无论你是否意识到,或者是否愿意,我们每个人都终将要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迹。一旦我们的脚印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社会历史。所以,我们要对自己的那一步负责。
景观中国:如果不做设计,您会选择什么职业?
汪:我会选择做一个关怀地球的网站,让大家都参与到对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关怀。
景观中国:您的设计梦想是什么?它“照进”现实了么?
汪:我的设计梦想是人人都是设计师,人人都对地球和人类充满关怀。希望能“照进”现实。
景观中国:您未来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计划什么时候退休?
汪:未来把公司交给接班人,做自己内心一直保存的那个“梦想”设计。至于退休,那就是设计不动的时候就摆弄花花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