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孙峥:2013地理设计会议演讲

admin 2013-11-22 来源:景观中国网
首先很高兴能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们刚刚用三个月时间做完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所在地是哥本哈根,是跟我们集团母公司合作完成的,应该是在新城市理论,慢慢在生态水环境理论发展之下,比较能够在未来帮助我们寻找一种综合有效的设计方法和途径的一个比较好的案例。


 

  演讲人:孙峥 Zheng Sun 戴水道景观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监
  演讲主题:地理设计在城市防洪规划中的实际应用/丹麦哥本哈根案例


  首先很高兴能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们刚刚用三个月时间做完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所在地是哥本哈根,是跟我们集团母公司合作完成的,应该是在新城市理论,慢慢在生态水环境理论发展之下,比较能够在未来帮助我们寻找一种综合有效的设计方法和途径的一个比较好的案例。从地理的角度来讲,我们公司一直在关注城市水环境,或者叫大地水文状况,我们认为自然形态的结构的稳定性,是来源于蓝绿整体结构的交织。全世界城市率已经超过50%了,可能在中国是51%,按照我们更大的城市远景规划来讲,整个中国的城市目标率要大于65%左右,所以当人类侵袭自然环境来改变所谓的城市的蓝绿图纸结构的时候往往出现很大的一个问题。我们认为GIS在日常工作当中一般是来支撑我们来做分析的,即用我们的经验和另外的一些软件进行配合,来做水资源平衡设计,在这里叫做蓝绿图纸的设计,这也涉及到景观学在大的规划中,在密集型城市中经常会运用到的一些方法,同时遇到的问题也基本上是一致的。

  同时从大规划学的角度来讲另外一个因素也一直在困扰着我们,就是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我们未来设计的一个加值,在工程学和软件学或者我们的经验值上都是慢慢在改变的。我们未来在景观学或者水文学上可能会碰到的问题,比如比较大的暴雨,像去年在北京发生的7•21;比如就北欧来讲,由于地势比较平经常会遇到海平面上升的问题;比如说温度上升问题等等。所以从城市水文的角度来讲,从设计的基调来讲,如何进行城市防洪,进行地下水的保护,保证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如何创建一个微循环的气候,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我分享的项目案例叫做哥本哈根的云击计划,在哥本哈根城市核心区,探讨如何解决百年洪水的安全性问题,这张照片是2011年哥本哈根城市内涝的情况。这是哥本哈根整个城市的发展状况,它是一个比较遵从于原来总规设计的区域。因为就北欧的城市设计理论来讲的话,它还是比较成熟的,从左边的图纸可以看到1947年时城市是一个五指型的城市发展区域,中心区域就是哥本哈根现在的一个中心区和一个外延区。五指区域如何和城乡结合带慢慢发展?直到中间这张粉色、紫色和绿色交织的图纸,大家可以看到它已经建造的区域和未来的一个绿化区域之间有一个交叉,基本上还是遵循了所谓的五指型的城市发展的框架。哥本哈根今年发布了一个生态城市的理论,因为从我们能够调查到的欧美前150个生态城市的排名,哥本哈根是排第一,未来的目标是从2025年到2030年左右达到一个碳综合城市,这是很了不起的地方。

  这样的一个城市,也会发生暴雨侵袭带来的雨洪灾害问题。在2011年7月2号这里发生了一次百年一遇的降水。从经济角度来看,它的损失率是很可观的。去年北京7•21降雨我看到的数据是损失100亿人民币。哥本哈根2011年7月2号那场雨损失大概有120亿人民币。如果我们不改变环境,或者不改变做设计的方法,大家看到右边那个图表,这是2122年保险公司给哥本哈根做的一个测算,一百年以后它的赔付率在每一次大雨之后会增加三倍,所以说云击计划也是由市政府还有保险公司共同出资来进行和完成的,这个项目应该是在今年开始启动。

  这就是我们在设计当中一般会遵循的生态的方法,主要是运用生态学的设计方法把水环境在当地进行消化、消减和存储。在这个项目里我们遵循生态学的设计方法和工程学的方法,将百年一遇的洪水以最快的速度排到市政管网。大家看一下当时我们在哥本哈根的设计条件:右图给大家显示的是哥本哈根整个大区的一个状态,就是哥本哈根水文计划的一个大区,其中包括八个大的行政区,整个区域175平方公里,包括最大的两个废水场的处理和容积率的重新计算,牵扯到整个哥本哈根区域内40000个比较大的水井的重新规划。GIS工作在这里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从工程角度来讲,大约用了四年的时间,对整个哥本哈根城市管网管道进行重新的梳理。大家可以看到左边这张图,红蓝图基本上就是当时我们一步一步从各个区域对市政部门的资料进行汇总,然后转到另外一个软件叫Mike Urban。专门针对雨水环境的管道的GIS工作,我们称为pipe GIS。 

  另外这是一个软件的转换,我们catchments的一个转换也是经过四年的时间,像哥本哈根这样一个比较成熟的城市,和北京以及中国的其他区域不太一样,它的发展是比较平缓的,同时,我们对它的滞留区域也进行了一些转换,都是通过GIS来进行收集的。到现在为止,我们通过这个软件系统对所有设计的区域进行工程性的资料收集,这指的是雨水区域,同时还包括污水,因为在中间区域污水和雨水是同流的。最终完成了哥本哈根大区175平方公里的雨水环境的综合基础数据调查,我们公司一共做了四到五年,并用GIS合成了所有信息。

  对老城来讲,进行大规模改造的可能性不大,去年北京7•21暴雨之后,也在考虑要不要做一个大的通道,就是能够过车的通道。这也是当时在哥本哈根的第一个方案,但是通过用GIS进行模拟和可行性分析,我们最后避免了直径5米到6米通道的计划,大家看到一个粉色区域,在这个区域中间沿河下来,是段落式的,从5米的直径减到了1.5米到2米。这样对于市政来讲可行性就会非常大。经过四年的努力,明年开始我们要开始进行项目具体实施计划了,谢谢大家。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