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程泰宁:文明求同、文化存异、走出语言、抽象继承

admin 2012-05-24 来源:景观中国网
关于“文明求同,文化存异,走出语言,抽象继承”这个题目,文明求同这个牵涉面太广,简单来说,就是谈谈中国建筑现代文明和建筑文化发展的问题。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大师、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总建筑师、中联·程泰宁建筑设计研究所主持人

  1956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曾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建筑方案设计工作。1981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内外重要工程90余项。代表作品有:浙江美术馆、南京博物院、杭州铁路新客站、加纳国家剧院、马里会议大厦、联合国小水电中心、杭州黄龙饭店、上海市公安局办公指挥中心、宁夏大剧院等。其中四项获国家优秀设计奖,2004年杭州黄龙饭店、杭州铁路新客站入选“中华建筑百年经典”。 同年国际建协主编“廿世纪建筑精品选集”在全球100年中挑选1000件作品,加纳国家剧院、马里共和国会议大厦两项工程经国外建筑师推荐入选。除建筑作品外有四本专集出版,发表论文多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1990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2004年获中国建筑师最高奖“梁思成建筑奖”。


  关于“文明求同,文化存异,走出语言,抽象继承”这个题目,文明求同这个牵涉面太广,简单来说,就是谈谈中国建筑现代文明和建筑文化发展的问题。文明求同不是把所有的文明变成一个文明,而是说明文明的价值都有一种朴实性,这个朴实性是为人类做贡献的。这跟文化创新有什么关系呢,我想有这么几个关系,第一建筑文化作为载体,所体现的应该是一种朴实价值,所以我们讲建筑创新,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体现这些价值,我们如果只是在形式上创新,而实际上违反这个价值,这个作品不仅谈不上创新,对建筑文化的发展是很有害的。所以我们如果从这个观点分析我们国内外很多大师的作品,特别是一些影响大的作品,我们可能会看到一种并非正常的也并非是我们所需要的这样的趋向。

  第二,中国建筑如何走向世界,我想钱文忠先生不赞成这样的提法,作为片面的理解不是靠中国元素民族特色这些表象的东西,而是创造并提供这样的价值,它能体现中国文明的独特性,又能提供一种让世界了解的,而且能够为人类所共享的价值。只有体现这样的价值的建筑文化才可以跟世界接轨,也可以在文化对话过程当中取得话语权。我们现在讲走向世界,说实话都在讲中国元素,民族特点,而且把自己的特殊性表达出来,还是要在基本的价值上体现出来,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与世界对话。我们的文明体现在我们的哲学思想上,也体现在我们的制度和体制上,我们的决策权跟我们建筑师是无关的,而是掌握在领导和业主方面,这是对我们建筑人,对学术问题最起码的不尊敬。这些都在说明,文明求同,我们讲建筑的普适价值的现代中国文明对建筑文化的发展,建筑创新是十分重要的。这是我简单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体会关于“文化立异”这些文化和民族表达的不同形式和方式都各不相同。一个人一个建筑怎么样才算美,中国人和西方人的趋向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文化差异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同样不可否认的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建筑文化的强势涌入,在我们的建筑创作领域中,价值的判断和评价标准的同质化,西方化的问题非常的突出。在我们自己的文明还没有形成的时候,人们容易把西方文明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在建筑创作过程当中以他人的方式形成了一种集体意识的倾向,这使我们的非常的无奈。所以已经造成了千城一面的情况,我想我们不能适应全球化浪潮到来之前改变这一系列问题,它给我们中国建筑和文化建设带来很深远的影响。这个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如果我们在未来几十年,我们这个城市建设如果还是延续我们千城一面的这个情况的话,我们遗憾就要越来越大了。其实关于这个问题,中国早就有过非常清晰的论述和分析,我们很多大师都有很清楚的描述,而且欧美的学者也在转型,弗里德曼就讲句很潮的话,说世界是平的,但是同时他也说,在世界趋同的平台上,有多元化的潜能,但它更大的潜能促发文化的差异性和多元性。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文化的多样性关系到人类文明趋同的根本的问题。所以中华民族文化的趋存,是我们的意义所在。

  那么文化立异的意义在哪里,我们先说“走出语言”,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之家”,我们可以联想到,西方现代建筑是不是在一种程度上也是语言。到我们后面的数字语言、参数化语言,实际上这些语言都可以看成是西方哲学和语言哲学的一方面。全球化背景下通过30年的交流,西方的现代建筑也深深的扎根到我们的建筑教育、建筑理论和建筑创作实践当中。所谓符号、元素、圆形以及非线性操作等等,在不经意间成为我们建筑创作当中最常见到的语言。这些语言我们怎么看,尽管这些语言都有自己的寓意,但是相对而言,由于它们对建筑的本题、本质的教条性,特别用语言表示创作的机制并不充分,因此这些语言流行一段时间以后,创作过程当中也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另外相对西方对语言的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美不言”“天何言哉”来讲,我们的语言只能是第二位了。我们走出语言就是摆脱语言的局限、有分析的看待西方语言哲学及其论述方式影响,思考我们建筑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当然走出语言绝对不是不要语言,而是走出语言的圈圈,看一下古今中外的建筑语言和艺术语言,来一个创造性的创新实践。

  走出语言就是在“走出语言”的同时走出中国的精神。这可能是创新的,也是最根本的。我想就是在创新语言的同时,走进中国化精神,对中国建筑学来讲这可能是创新最重要的意义。

  那么怎么走出中国化精神。我讲下面一个问题“抽象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从形、意、合理三个层面解读,这对我们建筑文化创新有很重要的提示。我想什么叫中国文化精神,我把它归为“天人合一”,“理象合一”。这几个合一体现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能不能在重实践和个性的同时,从“天人合一”的理念出发,更加重视总体、和谐、自然,重视建筑环境和物质精神的环境之间的融合,从而改善。目前存在的城市空间混乱无序和文化缺失的状况。其二,能不能在重视理性思考的同时,同样重视“直觉”“神思”“混沌”,使我们的建筑更加具有文化性和科学性。我觉得我们在这种审美的方式、方面,审美的情况下和我们创作的方式方法上面,跟西方是不一样的。特别是这里面,中国文化当中有一些就是它的一些包括文艺创作当中的很多非常有超脱形式主义的一些创作形式都可以。

  其三,能不能从“眼前一亮”以“怪”为美的评价标准中解放出来,分清含蓄内变和“怪力乱神”的区别,这个问题还是蛮大的,使我们的建筑也要像雕塑一样像一把发出颤声的琴,人们能通过建筑的琴声体验到宁静和美好。

  黄州的黄龙饭店是很早的建筑了,我为什么想把它讲一讲,就是把建筑的整体性放在第一位,体现它的整体性。这个位置是在城市和宝石山之间的位置上。这个方案当时是美国的建筑师做了方案,但是没有通过,而我们中标了。我想从大环境出发留白、渗透,求整体起运使它联系起来。这是悠然见南山的一个标牌,这是从庭院看到对面的宝石山,这个是从城市方向看这个城市建筑,可以看到一个很远。我经常跟我的同事讲,这并不是我们的设计经验和设计水平比人家美国的水平高,这是因为我们的这种整体化的精神使我们拿到了这个建筑。
 

\

  接下来以浙江美术馆的某建筑为例,我是想把画境和心境统一在一起,它的地理位置也是非常好,做这方案的时候我也画了三幅画,这个是讲建筑和环境的关系。它的整个设计跟江南的文化的关系是这样的。这副画是讲用新的建筑材料,钢、玻璃等等来表达一种有现代的审美意识的形象。所以有了这个构建,这个是在21世纪不可能用的老的材料,我们用新材料之后来转换能不能表达现代中国风韵味同时又是中国的文化。 
 

\

  以四川建川博物馆为例,这里是以“形”写“意”以“静”传“神”,这个馆表达什么呢,当时做了很多的草图,我就想首先还是我对人如何的理解,绽裂,但仍保持方正的新体和锋锐的了棱角,对战俘人格的理解。有一个东方早报的记者给我打电话说你这个是一个个结构,我当时没有引到结构,我表达的就是建筑创意。为了表达建筑创意应该采用最适合的语言,所以我说语言的我运用上我也有自己的看法,关键还是你要表达什么东西,语言的话你管它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在转化过程当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种文化的精神。这是一个很取舍的展现,我们整个内部的环境还是很压抑的,我这里也讲,实际上扭曲的空间压抑的环境想造成一种意境和氛围。不少人参观了以后就流泪了,我想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这也是我原来做设设计的时候想达到的目的。最后出来有一个水院,参观完以后有一个很沉静的心情来反思我们参观的过程。 

\

  还有一个还没有建成的龙泉青瓷博物馆,在这个环境当中体物创新的语言。龙泉这个地方有很多的古窑池和瓷器的碎片,当时的草图是我想表达的一种瓷韵。这是当时因为没有建成,没有完全成,所以拿了这样的一张图。这个是建筑的情况,景观也没有做好,外立面也没有做好,大致是这样的一个情况,这个语言是我从环境,就是青瓷的那个地方看了以后自己体验出来一种语言,因为它的下坡、残片给我的一种感觉。建筑现场还乱七八糟的现在正在建造过程当中,这个是北京当地的一家公司做的,当时很担心,做了以后,觉得整体的效果还是不错的,而且价格也相对的来说比较低。这是从后面看过去,看到它山体和田野体现它和田野的关系。这是进去以后像窑一样,然后直接到大厅。 
 
  湖州市南巡区行政中心是官方建筑,我在做这个的时候很注意,就是让他们的领导换一个思路不要做的很官方的样子,能不能创造一个公共参与的开放空间,用一种空间的层次感有一种亲和力来表达我们的建筑。这也是传统空间的现代演绎。 
 
  这是总图,这是第一层空间,第二层空间是一个廊子,第三个就是内部庭院的感觉,这个空间还是比较有层次的,不是很大,很有亲和力。这个房子应该讲没有大广场,也没有大门,都是由院子组合成的。这就是前面的水边,我们廊子下面看到的水。这是二层看到的样子,从这里进去。这是从主楼到下面的建筑,文化中心,后勤部分由连廊连在一起,这也是我们功能上非常需要的。我们也采用了一些传统的语言。它就是混凝土上面刷了漆,这个还可以。这是里面看庭院的感觉,这是水院,这是水院的下面,这是主流后面的一个庭院。所以这个建筑都是以庭院来组合表达的。所以这个进去以后,管理人员也想,这个房子粗看没有什么,你要进去好好走走慢慢体会体会,就会感觉到不同,这也达到了我们想达到的目的。

  从温岭市的博物馆来看,参数化语言还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它作为一工具的话它确实大大的拓展了我们的一种建筑表现力。你用这个语言主要是跟环境怎么融合,如何表达我们中国的环境。所以温岭市博物馆,温岭文化第一个文化就是石文化,红色的部分就是它的位置,周围都是高层,我想这样,在这样的一种高层建筑的前面,放一个一般的建筑,有可能成为高层建筑的裙房,他们是希望跟这个环境和温岭文化能够取得一个很好的结合。这是透视的一个情况,数字“语言”作为方法和手段,大大拓展了我们的表现方式,我不希望这个建筑档住人和水的关系,所以做了一些加工,这是室内。现在因为造价还差2000万,所以现在不知道有没有开工。 
 

\

  下面一个介绍一个也是半个月之前做的一个项目,太原的晋阳博物馆(见图四),我这里写的是青铜出水,它在晋阳的新城里面,中间有一个很大的湖,跟西湖一样大,它中间有一个湖心岛,在这个上面造一个博物馆。我一开始的时候想能不能在博物馆当中用青铜器,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创作不知道行不行,但是它整个造型应该是以青铜器为主的。对各种艺术语言进行抽象的提炼,来一个建筑语言的创新。这是当时的一个草图,这就是做出来的样子,它就是有好多个展厅,外部还是青铜的感觉。非线“语言”似乎更能表达中国的文化特制和美学调性。这是用另外一种材料做的。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