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道格拉斯•J•沃伊特:2011北大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国际论坛

admin 2011-10-19 来源:景观中国网
    人物简介:  美国SOM建筑设计事务所芝加哥办公室 城市设计和规划工作室设计总监   1995年加入SOM,道格拉斯·沃伊特的工作重心是市中心、综合商业中心项目及新市镇规划,在各种城市设计和交通问题方面

 

  人物简介:

  美国SOM建筑设计事务所芝加哥办公室 城市设计和规划工作室设计总监

  1995年加入SOM,道格拉斯·沃伊特的工作重心是市中心、综合商业中心项目及新市镇规划,在各种城市设计和交通问题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从事过许多市区多用途群楼建筑项目、新城市设计以及大型建筑项目的设计。

  教育背景

  威斯康辛州大学,建筑硕士,1995年
  威斯康辛州大学,建筑学士,1993年
  威斯康辛州大学城市设计认证,1993年

  专业协会资质

  美国建筑师协会理事会员
  美国注册规划师
  城市土地学会会员
  学院与大学规划协会会员

 

  道格拉斯•J•沃伊特:

  感谢大家在星期天早晨来到,我想我们的讲座可以更加兴奋、更加愉快一些。我们看到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可以看出我们现在的城市在整个地球上占了很大的面积。城市之所以能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们居住在这里,因为城市提供了很多的资源,包括教育、医疗各方面的资源。

  这张图可以看出城市的比例,农田的比例,城市也在逐年的增加。所以我们已经看到2010年城市的面积已经超过了地球面积的一半,将来有可能会将近75%。而且我们知道在2050年之前中国会有4000万的人口涌入城市,印度会有2000万的人。同时从这张图可以看到,城市是一个主要的经济增长点的地方,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城市主要的经济体从西方已经转移到东方了。中国是有越来越多的的大城市在产生,一个例子说广州大的城市区将来有可能4200万的人口居住。到2050年有可能地球上所有的城市每个星期会100万的人口进入城市。这样一个现状,就象城市剧烈的增加,对于我们设计师、设计团队应该怎么样面对这样一个事实?

  对于SOM来说,过去我们一年总结我们所有的项目,我们希望总结的经验,这不仅是学术上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我们跟政府接触的时候,我们能够对他们的政策形成一定的影响。

  从我们总结的过程中,希望看到具体有什么样的问题现在正在面对?同时我们也在考虑下一步将是什么?下一步的措施将对我们的设计和新的过程有什么影响?

  SOM具体的一个措施就是创建了QS组织,以生态为中心的建筑、科学研究,这个中心就提供我们各种技术上的支持。

  比如这是一个建筑的表皮,我们通过太阳光照射来收集这些阳光,通过加热,对一些建筑局部进行加热的作用。我们直接将这些技术直接应用到设计中,同样这个例子也是一个模块,把这个模块应用在绿墙上,不仅建筑尺度上,同时扩展到整个城市的尺度,从而研究怎么建立一个城市的模型。我们今天会议的主题是设计的生态,需要提出的问题是现有的技术、工具能否应用在我们的设计中,或是我们的思考、考虑中,而不仅仅是我们考虑怎么样对待自然的生态,这是一个多方面的因素。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个体。我们从一个什么样的角度,或什么样的切入点进入设计我们的城市?我们可能不只是看生物的栖息地、看人类的活动,也不仅仅是依靠私家车小汽车的系统,更需要依靠公交系统。同样知道农业是人类发展很重要的方面,同时也要知道城市的发展是什么样的。我们也可以看出怎么对待水的岸边,采取的自然的方式或更人工性的方式。城市和自然是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我们同时要注意到人类是整个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我们受到生态系统的制约,同时我们也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因为就像我前面说到的,人类和生物系统一样对整个生态系统非常大的影响,我们需要建造钢筋混凝土的城市还是我们有可能有其他的方式?从这样一个对比和比较中,我们能够学到一些什么呢?第一个从自然界可以学到尺度,规模的问题,自然界是非常弹性的,不同大小方面可能有一些不同的特点。同时我们在自然界的个体都是相互联系的。

  在美国有一些研究,可能对我们有一些启发,比如特殊性尺度的系统经济的研究,他们的理论也就是说有机个体大小在增加了一倍的情况下,所需要的能量也只是75%。个体越大,人均需要的能量其实越少。

  我们来看一下深圳,深圳在近几十年的增长,人口增长肯定不止一倍,这样的增长城市是否使用这样的理论?能量消耗可能也只是75%?我们想也许不可能,因为深圳的一个增长,或这样一个过程没有通过一个系统的设计或我们这样一个规划的过程。

  另一个在自然界可以看到自然界的适应性和可调整性,对于生物来说个体在不停的增长,达到生物性的节奏可能后面一个阶段会慢慢的减慢下来。这个现象可以在美国的底特律看到,底特律在发展中曾经达到一个高峰,后来很快的箫条下来。作为设计师来说,我们的作用可以能够帮助城市在达到最高点的时候避免迅速的箫条或下降的趋势,能够继续将他保持在一个上升的过程中。

  我们现在继续回顾一下自然界,看下这些树的结构,还有我们人类这种器官的结构,还有自然界的河流各种各样的形态。我们人类居住中也是形成了这样的一个网络,这个网络构成了我们在各个点之间的运动。社会性的网络联系方式也是很重要的,这是FACEBOOK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如果我们刚才提到所谓的网络在自然界一样,是很重要的部分,我们的城市可以提供什么样的解决方式?

  会议中的嘉宾做了一些研究,对未来城市做一些预估和创想,希望创造一个和谐的城市。有很多的原则可以指导这样一个过程,需要同时拥有这些原则,不能只拥有个别,因为他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

  刚才我们谈了很多,可能是学术上的想法,现在我们希望谈一下SOM具体的案例。  

   十年前上海的崇明岛政府要求我们参与了这样一个设计,关于这个项目当时的谈话涉及整个上海地区的发展,这个地区生态的发展同时也是很重要的点。

  在我们刚提出众多的原则中,我们觉得对于这个项目有一个核心的点,就是关于生态,怎么保留这个生态?最后的结果事实上保留了崇明岛上大部分的生态,保留了大部分的农田,只是小部分进行了一些城市化的开发。绿色的系统页就是说很重要的一点,我们怎么样保留整个水系?大部分的城市发展集中在南边的岸边,在北边保留了大部分的水系统,将绿色的净化系统和所有的城市连接起来。

  我们同时也研究了整个交通系统,也希望能够保留现状的村落,其中将这些八个紧密型的城市发展集中在南岸的发展通道上。将他与所有的公交系统联系起来。这可能已经很久以前做的规划,现在将规划中带来的价值不停的实现。整个团队因为这个项目非常受到鼓励。

  下面谈一个密度问题,可能在中国很多城市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密度问题。

  在北京我们参与了CBD东扩的项目竞赛,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在现有的城市密度基础上,我们新设计的东扩区的密度已经翻倍,特别是在总建筑面积上翻倍。提到刚才的尺度上的扩大,在这样一个密度已经扩张的基础上,我们怎么样做到50%节能的效果?这不仅是一块地区,有可能是北京更大范围的节能。

  节水的研究上,我们发现可以很大的程度降低冷却所需要的水,或者说对于人的饮用水来说,可以进行再循环再利用。

  城市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就碳排放问题,我们怎么减少碳排放,不仅仅是减少汽车的碳排放量,对于建筑来说,我们也同样可以做到。我们同样也达到了80%废物的回收。

  有一点很重要,我们需要更清楚的了解北上CBD的可行性,我们有一个建议,延长轻轨系统,将机场和CBD向南延伸一直到高铁站。同样也是对地铁系统进行继续延伸,同时我们希望创建有轨电车系统。

  建筑面积增加了一倍,单交通可以通过公交系统而不需要增加私人汽车的数量。同样我们也是关注整个公园和绿地系统怎么联系起来,我们将比较高密度的建筑、特殊的建筑放在公园的周围,界定公共系统。

  另外一个问题,城市我们应该在哪里建筑?这是一个珠江三角洲多年以前的航拍图,现在2006年航拍图可以看出整个人类的足迹在不停的蔓延。可以看出这个航拍图有很多的水道有一部分是湿地系统。

  我们参与的一个项目,刚好在广州市政府对岸,有一大片的区域进行城市性的建设。现状上这块地方大部分是工业用地、城中村的地方,很多部分都被水淹。我们的设计达到了一个目标、一个期望,在完成建筑面积的同时,平衡自然生态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广州我们知道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洪水泛滥的问题。如果海平面的上升0.5m,对我们的设计或城市有什么影响?甚至到海平面上升1.5m的时候,会有什么影响?我们的设计其实需要和很多工程设计师合作,共同探讨面临洪水的问题。我们需要恢复这样一个多元的栖息地的生态系统,来恢复各个水道的生态系统。我们发现通过挖掘和填方,能够达到地区发展的土方平衡。我们可以看出很多的项目的尺度不仅仅是一个街区或街道,更大的涉及整个城市的发展。

  下面谈修复的原则,涉及到上海周边的青浦区的项目。实际上在这个项目里,开发商要求我们在原有农田的基础上增加建设密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在扩张水道系统的情况下,同时需要对各个水道进行净化,我们研究怎样将农田肌理发展到稍微高密度或与人类活动更多的城市形态。尽可能的保护农田,增加建筑面积的要求下,我们希望能将这两者平衡起来,希望建造一个相对洪水区域比较密集的城市中心。

  我们将整个项目放在一个更大的生态系统中研究,同时不仅仅研究一个地表水的问题,更深层的含水层是怎么和生态系统进行连接。同时我们可以看出也许在我们原来的开发中,我们面临的左边所提到的所有的问题,比如水循环系统破碎、水质恶化等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解决方式能够实现右边的和自然结合,比如水恢复。

  另外一个项目想提的问题,现在我们居住的北京和天津是用高铁系统联系,而且未来高铁站的终点站会在塘沽。在过去四年里,我们一直在这个项目上工作,和政府的很多人员、很多市长沟通,整个项目的面积是27km2。第一需要创建一个独特的滨水城市;第二是绿色的城市,怎么实现?我们创造了不同的大大小小公园,在不同的公园之间有很多的基础设施联系起来。红色的点是高铁中间站,是交通核心,基于这样的基础,怎么创造交通网络来创建公交为导向的城市?

  这里需要是多样性的城市,这个多样性不仅是商业,同时需要有居住、教育各方面的使用功能。我们同时要建立一个生态城市,这个生态城市需要创造一些更具多样性的生物栖息地和整个生态系统。比如这个我们叫做生态岛,相对独立但同时也和城市有所连接的。我们希望创建的城市有高效的,更重要的一点是宜居的。

  前面的交流中也提到了这样一个文化,历史遗迹的问题。同样我们在广州的项目也涉及到了,比如城中村的问题。我们有一个项目是在整个广州大学城的范围之内,可能里面有十个大学,里面可能有四个城中村。在这些城中村里,我们知道这些人不是农民,或不在和农田打交道,但是城中村有比较好的自然环境是我们希望能够保留的。

  这是其中一个城中村,叫做穗石村,我们的甲方提出其实很喜欢城中村的自然形态,但是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希望增加建筑面积的开发量。我们对整个地区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希望确认一些比较重要的建筑可以保留的。同时一些重要的通道,在现状中这些通道非常活跃,人们已经非常适应在这样的通道中活动,这也是我们希望能够保留的。

  可以看出我们所建造的道路系统,希望尽量能够和现状的形式来进行开发,新建的街道系统也是和同样的整体性的连接起来。这个项目同时也给我们一个机会,怎么在旧有街道系统中新建系统。在增加整个地区的密度上,将主要的高层塔楼放在边缘,或尽量集中在某些重要的位置上。最终我们创建了一个活跃的多样性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不仅与自然结合,同时有不同的实用功能,同时为不同的人群服务。

  这是我们现在正在南京做的一个项目,主要的概念将城市和河流联系起来,将南京现状的城市中心、商业中心和我们新建的项目联系起来。现在的现状这个地区正好在两个墙之间,一个是南京的古城墙,另外一个河岸边的岸堤,在这之间我们怎么建设一个城市,将这些城市和南京联系起来。这里的河岸有一些污染,同时提供我们一个机遇,怎么对这些河岸进行修复。

  目前的现状有一些商业的区域,基本上没有人,因为比较隔离。同样我们需要寻找到一种方式,在这样的历史街道中寻找一些价值。很重要的一点,怎么强调这座城市和长江界面的情况。

  这个项目给我们提到的机遇是不仅仅建造300hm2的城市,同时我们需要重新审视2km长的河岸线。这些效果图可以看出我们应用了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和技术。可以看出在原来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达到33%的能源效率。同样我们也是更新一些水处理的系统,怎么使水冷却和水加热的系统更加有效。

  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现在建造的市政公共设施,怎么面临未来的发展。这是在芝加哥市中心南边一点,原来也是一块工业用地,在美国是棕地,现在上面没有任何的东西,芝加哥政府提出一个想法和要求,清理这快地进行修复,之后建立一些住宅。在我们要建新的一个地区,刚开始需要想想,我们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市政系统支持未来的发展。

  下面提出了一些我们的想法,比如我们建多伦多的案例,采取湖水作为冷却水的来源。他们所做的方式,比如在湖中心有一个建筑,通过那个建筑采取湖底的水,采取之后输入到城市,利用冷却水来为城市服务。我们发现其实离我们基地大概4km有一个湖建成的水处理厂,我们利用这个水处理厂来达到我们刚才说的设施。同时,我们也发现在距离我们基地的不远处也是有这样一个废物处理厂,我们希望利用现有的厂,达到我们所说的低碳。我们应用雨水处理的系统可以减少70%的饮用水,这个处理系统不仅涉及建筑,也涉及街道公园,整体整合雨水处理系统。

  作为设计师,各位学生作为未来的设计师,我们的设计,我们的项目怎么影响所有全球的人类的活动?在很重要的机遇下,我们怎么以更加聪明的方式来建造城市?作为所有的设计师,如果我们是一个预想家或构想家,怎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构想家和预想家,我们需要做些什么?谢谢!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