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华:好说不好做
看“第三届中国建筑思想论坛”专家们的发言,马上想到了两句话,也许有点刻薄:这是一个眼高手低,会说不会做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人都是批评家,人人都不愿意被批评的时代……
对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这个时代并不缺正确答案。譬如,保护过去的建筑遗产;保护生态和环境;节能、低碳、可持续发展;人的活动优先;尊重城市人文等等。而所谓专家,就是能熟练说出正确答案的人。
孙振华 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主任
原因很简单,为什么专家们一边在说正确的话,另一边错误还在继续发生,甚至愈演愈烈呢?
对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这个时代并不缺正确答案
把这些问题的责任归结为政府的无知恐怕并不公正。现今的政府中,至少在发达地区的政府中,具有城市规划和建筑专业背景的官员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博士、硕士;以这些人的专业知识以及国内外考察所获得的见识而论,他们对“正确答案”的知晓程度未必在这些专家之下。为什么他们知道而做不到呢?
还有,那些站在讲台上的专家是不是因为敢于批判,就免去了自身的责任呢?
前不久,因为“设计深圳”的展览,请部分建筑界人士推荐心目中优秀的深圳建筑,想来想去,他们竟然举不出几个满意的例子。千万不要说,深圳这么多的建筑都是委托方主观意志的产物,应该说,建筑师自由创造和发挥的机会还是比较多的;也千万不要说,活跃在深圳建筑市场的,只是些二流、三流的建筑师,应该说,它更是中国乃至世界一流建筑师的舞台。为什么建筑大师们作为批评家出现的时候振振有词,一旦他们自己动手的时候很难拿出让人服膺的优秀作品呢?
提出这些问题并不是要追究谁的责任,只是想说,当人们为专家们在论坛上的发言叫好的时候,这些“正确答案”可能遮蔽了背后更深刻的问题;也就是说,人们不满足一次又一次地听这些正确的话,人们更想知道的是,为何说起来都好说,做起来却很难?
拿保障房来说,有建筑师说话了,在二十一世纪,大规模地建一些质量不高、面积有限的简易住房是建筑学的倒退。那么,是为了社会的公平、稳定而牺牲建筑学呢,还是为了建筑学而牺牲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呢?还有,当一些实验建筑师打着生态的旗号尝试重新启用古代的砖瓦、木头、竹子的时候,它的中看不中用,它对资源的耗费,正好又走向了它的反面,这种做法是当今的中国承受不起的……
中国的规划和建筑常常在两难的状态中相互纠缠;我们知道什么是对的,只是同时有一些同样基于现实的强大理由来抵消这些所谓对的东西。中国规划、建筑的问题不是找不到“正确答案”,也不是缺乏好的方法和技术,而是无法解决综合性的社会问题、资源问题、权力关系问题。
就问题的复杂性而论,建筑思想论坛更需要对当下中国现实进行深入分析,而远远不是像说出正确答案这么简单。
问题是,答案的清晰、明确,不等于容易实现;于是,就有了建筑思想论坛上对今天城市规划和建筑的批判。总体而言,专家们是从两个参照系统来批判当下现实的,一是以古人遗产为参照;二是以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为参照。可是,中国问题的复杂、中国经验的特殊,决定了既不可能回到古代,也不可能照搬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