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黑龙江省推进退耕还湿做大生态旅游

admin 2015-11-06 来源:景观中国网
登上数层楼高的科研监测观光平台,眼前是一望无垠的湿地风光,翠绿的植被与碧蓝的水泊相互交映,耳边不时传来声声鸟鸣。
  登上数层楼高的科研监测观光平台,眼前是一望无垠的湿地风光,翠绿的植被与碧蓝的水泊相互交映,耳边不时传来声声鸟鸣。

  前不久,记者跟随由本报和黑龙江省旅游局联合主办的“2015美丽中国行·走进自然的黑龙江”媒体采风团,来到位于鸡西市的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科科长刘友伟告诉记者,观光平台所在的这片湿地附近有个宝丰村,以前,村民在湿地里垦田耕种、打渔狩猎,湿地破坏严重。保护区建立以后,当地积极推进退耕还湿,发展湿地观光旅游,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参观,很多村民开始在景区任职或经营农家乐,走上了致富之路。

  “保护湿地、惠及民生、持续发展”是珍宝岛湿地一贯秉持的发展理念,也是近年来黑龙江湿地旅游发展的缩影。今年,黑龙江着力打造“避暑胜地·畅爽龙江”品牌形象,推出“火山湿地”、“华夏东极”两条特色湿地旅游线路,湿地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发展备受瞩目。

  多措并举保护湿地生态资源

  湿地又被称为“地球之肾”,因其多样性的生态景观魅力而日益受到旅游者青睐。黑龙江湿地资源十分丰富,全省自然湿地总面积5.5万多平方公里,占全国自然湿地总面积的八分之一,主要分布在松嫩、三江两大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包括河流、沼泽、湖泊、库塘4大类15个类型,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湿地高等植物689种,湿地脊椎动物326种。

  和珍宝岛湿地一样,黑龙江的很多湿地都曾面临耕地开垦面积不断增加、湿地面积急剧减少的困境。近年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和建设工作,始终坚持把湿地保护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来谋划、来推动,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

  据悉,黑龙江的湿地保护工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1998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加强湿地保护决定;2003年,黑龙江率先出台了《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保护湿地资源的地方性法规;2012年,黑龙江成立了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湿地面积较大的佳木斯、双鸭山、黑河等市也都成立了湿地保护管理局或中心,目前已初步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湿地保护管理机构。2014年5月,黑龙江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办法的通知》,将湿地率纳入全省64个县(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成为在湿地保护制度建设上的一大突破。

  经过多年努力,黑龙江湿地保护成效显著。2014年,黑龙江共退耕还湿12万亩,占全国退耕还湿总面积的80%。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已建湿地自然保护区138处(其中国家级23处、省级64处),已建湿地公园58处(国家湿地公园41处、省级湿地公园17处),还有扎龙、三江、洪河、兴凯湖、七星河、珍宝岛、南瓮河、东方红8处国际重要湿地,数量居全国之首。


  因地制宜培育湿地旅游产品

  近年来,在保护湿地的基础上,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湿地旅游工作,将其列入发展绿色产业、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项目,并将湿地旅游确定为今夏旅游的重要产品。

  在今年5月召开的2015·黑龙江湿地论坛暨夏季生态旅游产品推介活动现场,黑龙江省省长陆昊介绍了黑龙江经济发展特别是大庆油田作为工业经济支柱遭遇的问题,并就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表看法:“我认为旅游业、高品质食品加工、健康养老产业等都会有市场需求,会成为增长的有力支持。”

  而湿地旅游被视为黑龙江未来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不仅是重要的生态资源,同时也是重要的社会经济资源,开展湿地生态旅游,不仅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对湿地生态环境的积极保护,还可以对旅游者进行生动的环境教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黑龙江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焉申堂说。

  在此背景下,黑龙江推出了27个特色湿地旅游产品,设计了“火山湿地”、“华夏东极”2条湿地特色旅游线路,并精选了哈尔滨万顷松江湿地、扎龙湿地、兴凯湖湿地、珍宝岛湿地、东方红湿地、三江湿地、千鸟湖湿地、黑瞎子岛湿地、大沾河湿地、连环湖湿地等10个湿地旅游产品。

  “这些湿地旅游点绝大多数都在旅游核心线路上,与主要景区景点相辅相成,成为黑龙江夏季旅游的新亮点。”黑龙江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黑龙江的湿地众多,但每块湿地各有特色,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位于鸡西市的兴凯湖湿地是候鸟迁徙的驿站、栖息的天堂。每年春秋两季,往返于西伯利亚和南方温暖地带的候鸟从此处经过,当地有记录的鸟类达200多种,包括丹顶鹤、东方白鹳、白尾海雕、金雕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


  “每年3月是兴凯湖湿地的观鸟旺季,很多喜欢观鸟、摄影的人都会来这里。”兴凯湖管委会旅游局局长王文超介绍,目前湿地公园已建有湿地栈桥3000米、休闲观光亭6座、游船7艘、观鸟平台1座、观景平台1座,观景平台可容纳1000人游览观光。

  栈桥、游船、观光平台,是目前黑龙江湿地旅游景区的主要游览方式,这主要是基于保护湿地生态的考虑。在抚远县的黑瞎子岛湿地公园,记者看到了一种浮在水上的木质栈桥,有风的时候,桥面随风摇摆。抚远县旅游局局长祝司军解释,栈桥之所以会“漂”,是因为桥下垫着连缀的浮桶,这样就不用打桩破坏生态,而且可随水位升降浮沉,不怕被洪水淹没。

  周末,哈尔滨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游人如织。公园位于松花江北岸,与繁华的市区隔水相望,其核心区建有松鼠岛、天鹅湖、鹿苑等景观,与湿地自有的水系、植被紧密相关。小朋友们蹲着喂松鼠、看天鹅,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太阳岛湿地位于市区,其最大特色在于城市、景观和湿地生态的融合。”太阳岛风景区管理局副局长毛丽萍介绍,景区在产品打造上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比如在一些植被和景观旁竖有说明牌,游客用手机扫一扫,就能看到相关科普资料;再比如喂养松鼠、天鹅等体验活动,拉近了游客与自然之间的距离。

  树立品牌打造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

  随着黑龙江湿地旅游产品的不断增多,怎样更好地发展湿地旅游,打造黑龙江湿地旅游品牌,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对此,黑龙江省省长陆昊强调,发展湿地旅游要把握5条原则:

  “一是要特别突出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坚持将保护放在第一位,找准保护与开发结合的切入点。二是要科学把握湿地资源作为城市休闲功能和旅游景观功能的不同定位。三是要将湿地资源作为生态旅游当中的一种产品与其他产品组合开发、组合设计。四是要深入开发湿地旅游方式,采用最节能环保的方式,最大限度减少游客对湿地的干扰性、破坏性行为。五是要通过湿地旅游进一步探索人类观察、理解、认识湿地的新路径。在合理、严格的保护条件及措施下,让人适度、友好地接触、了解湿地。”


  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前提下,今年3月,黑龙江编制了《黑龙江省湿地生态旅游发展规划》。该规划依托丰富的湿地生态资源,围绕“醉美大湿地·魅力黑龙江”主题,以湿地文化、民族文化、乡村文化、时代变迁为线索,以高寒湿地的独有魅力为基础,探索和开发湿地生态体验、养生度假、探险猎奇等旅游项目。通过加强湿地保护交流和国际合作,塑造黑龙江省生态旅游龙头产品,提升龙江湿地世界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最具龙江特色的中国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湿地生态旅游体验地。

  焉申堂介绍,黑龙江计划用几年时间,大力发展高端湿地文化交流、湿地自驾游、湿地夏令营等,将其培育和建设成代表黑龙江省湿地生态旅游的拳头产品和核心品牌;利用省内湿地资源,推出10个精英养生度假基地、10个湿地消夏养老基地、10个湿地观鸟基地、5大湿地全景体验基地、10个精英游艇内陆港、5个湿地创意综合体、5个民族文化集聚区和20个湿地自驾游宿营地,满足不同人群的休闲、消费需求。

  当然,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最终都必须以保护为前提。在兴凯湖湿地芦苇荡中,王文超告诉记者,兴凯湖湿地是世界三大湿地之一,面积达22万公顷,但多年来,开发旅游的只有小兴凯湖西侧外围的一小片区域,还有大片的保护核心区是禁止人员进入的。“如果单从旅游的角度讲,当然人越多越好,但是发展湿地旅游,必须以保护为前提。”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