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搭起绿色京津走廊
admin
2013-08-27
来源:景观中国网
北京、天津两座特大型城市,是环渤海地区的两颗明珠。曾几何时,京津间的土地因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而沙化明显。近年来,天津市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如同一根绿色的丝带,串联起了京津。
北京、天津两座特大型城市,是环渤海地区的两颗明珠。曾几何时,京津间的土地因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而沙化明显。近年来,天津市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如同一根绿色的丝带,串联起了京津。
天津因水而兴,由于地处海河流域下游,河流纵横交错,素有“九河下梢”之称。历史上,这一区域曾水患频繁,而气候则干燥多风,导致部分土地沙化。尤其是武清、宝坻、西青、北辰四区,地处天津市西北部,是天津连接北京的“黄金走廊”和交通要道,而这一区域的土地沙化情况也最严重,沙化土地总面积占天津市沙化土地总面积的90%,是西北季风造成风沙侵袭天津市区的主风口。
记者8月中旬在京津公路旁的武清运河郊野公园采访时,遇到一个老年观光团在河堤上合影,身后水波流动、树影婆娑。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大娘是武清汊沽港镇居民,身为本地人的她“慕名而来”,第一次到运河公园游览。
京杭大运河纵贯武清区,境内全长63公里,历史上素有“潞水帆樯”的美誉。但因海河流域来水枯竭,已失去了往日盛景。武清区林业局营林科科长金学礼说,2012年,武清区投资6亿元对运河进行清淤、绿化和附属设施建设,长达15公里的运河郊野公园形成了“水清、岸绿、景美、游畅”的滨河景观带和产业带。不仅达到了绿化与生态保护的目的,更形成了带动地区发展的又一发动机,千年流淌的大运河焕发了新活力,随着改造的推进,今后人们可以沿河游览直到北京通州。
据天津市林业局吴西介绍,近年来,天津因地制宜从四个方面推进防护林,一是建设环绕天津城市中心区周边地区的生态风景林,形成“绿肺”;二是以外环线绿化带、主要道路放射线和河流两岸为重点,建设“肺叶”;三是在西北部土地沙化严重的主风口重点建设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以及护路、护岸林;四是在西南、东南的低洼、盐碱,条件较差地区发展品种产销对路的冬枣、葡萄等经济林,在条件较好地区大力发展成片林地建设,增加森林资源总量。
静海县地处天津市西南,京沪高铁和京沪高速公路从这里通向北京。从2008年开始,该县在西北部建设总面积100平方公里的林海循环经济示范区。炎炎夏日,在10多万株杨树组成的树林里,记者看到一排排整齐的黑色塑料大棚,这是林地食用菌种植区,钻入大棚,地面上密密麻麻摆放着香菇菌棒。静海县孟庄子村民马洪珍说,4年前他和几个村民合伙在林海承包种大棚蘑菇,一年收入好几万,比种地高多了。
记者了解到,静海县林海示范区除了发展绿色经济,为王口、独流等当地乡镇提供创就业机会,还是扶贫助残基地。静海县政府直接投资为残疾人合作社建设了部分林下冷棚,吸引残疾人入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还能来这里采蘑菇。
经过多年建设,天津市“三北”工程区的生态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田成方、林成网,为京津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贡献。
据天津市林业局介绍,武清区港北、西青区杨柳青、宝坻区青北等多处万亩以上的片林,十余条过境高速公路绿化带、外环线绿化带、津西北大型防风阻沙林带、主要干线公路绿化带等重点造林工程建设,使沙化土地面积较十年前下降了近30%,西北部的中度沙化土地基本消失。生态环境的改善,正在成为体现天津的地区吸引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的要素。
“三北”防护林的快速发展和效益凸显中瓶颈和隐忧仍在。
记者从天津市林业局了解到,随着“三北”工程所涉区县内的林木资源的快速增加,造林用地紧张的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三北工程造林的空间。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投资林业的比较效益下降,农民造林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
据介绍,近年来造林人工费、材料费大幅上涨,而尚未造林的土地多属盐碱,两头挤压使得造林绿化难度进一步加大。目前,一棵小杨树苗的价格要四五十元,而今后的管理养护人力成本更大,一棵树苗成活的成本要近200元,“三北”防护林的补贴不足。此外,天津市部分地区土地盐碱程度较高,造林需挖大边沟、上大台面,土方工程量大,而排盐淋碱的措施需要较长时间,这些都抬高了造林成本。
天津参与实施了四期“三北”防护林工程,今年已是五期工程的第三年,京津逐渐形成绿色走廊,西部沙化土地得到有效遏制,农田林网不断加密,在《天津市2011—2015年造林绿化规划》和“三北”五期规划的推进下,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红利将逐步释放。
天津因水而兴,由于地处海河流域下游,河流纵横交错,素有“九河下梢”之称。历史上,这一区域曾水患频繁,而气候则干燥多风,导致部分土地沙化。尤其是武清、宝坻、西青、北辰四区,地处天津市西北部,是天津连接北京的“黄金走廊”和交通要道,而这一区域的土地沙化情况也最严重,沙化土地总面积占天津市沙化土地总面积的90%,是西北季风造成风沙侵袭天津市区的主风口。
记者8月中旬在京津公路旁的武清运河郊野公园采访时,遇到一个老年观光团在河堤上合影,身后水波流动、树影婆娑。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大娘是武清汊沽港镇居民,身为本地人的她“慕名而来”,第一次到运河公园游览。
京杭大运河纵贯武清区,境内全长63公里,历史上素有“潞水帆樯”的美誉。但因海河流域来水枯竭,已失去了往日盛景。武清区林业局营林科科长金学礼说,2012年,武清区投资6亿元对运河进行清淤、绿化和附属设施建设,长达15公里的运河郊野公园形成了“水清、岸绿、景美、游畅”的滨河景观带和产业带。不仅达到了绿化与生态保护的目的,更形成了带动地区发展的又一发动机,千年流淌的大运河焕发了新活力,随着改造的推进,今后人们可以沿河游览直到北京通州。
据天津市林业局吴西介绍,近年来,天津因地制宜从四个方面推进防护林,一是建设环绕天津城市中心区周边地区的生态风景林,形成“绿肺”;二是以外环线绿化带、主要道路放射线和河流两岸为重点,建设“肺叶”;三是在西北部土地沙化严重的主风口重点建设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以及护路、护岸林;四是在西南、东南的低洼、盐碱,条件较差地区发展品种产销对路的冬枣、葡萄等经济林,在条件较好地区大力发展成片林地建设,增加森林资源总量。
静海县地处天津市西南,京沪高铁和京沪高速公路从这里通向北京。从2008年开始,该县在西北部建设总面积100平方公里的林海循环经济示范区。炎炎夏日,在10多万株杨树组成的树林里,记者看到一排排整齐的黑色塑料大棚,这是林地食用菌种植区,钻入大棚,地面上密密麻麻摆放着香菇菌棒。静海县孟庄子村民马洪珍说,4年前他和几个村民合伙在林海承包种大棚蘑菇,一年收入好几万,比种地高多了。
记者了解到,静海县林海示范区除了发展绿色经济,为王口、独流等当地乡镇提供创就业机会,还是扶贫助残基地。静海县政府直接投资为残疾人合作社建设了部分林下冷棚,吸引残疾人入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还能来这里采蘑菇。
经过多年建设,天津市“三北”工程区的生态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田成方、林成网,为京津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贡献。
据天津市林业局介绍,武清区港北、西青区杨柳青、宝坻区青北等多处万亩以上的片林,十余条过境高速公路绿化带、外环线绿化带、津西北大型防风阻沙林带、主要干线公路绿化带等重点造林工程建设,使沙化土地面积较十年前下降了近30%,西北部的中度沙化土地基本消失。生态环境的改善,正在成为体现天津的地区吸引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的要素。
“三北”防护林的快速发展和效益凸显中瓶颈和隐忧仍在。
记者从天津市林业局了解到,随着“三北”工程所涉区县内的林木资源的快速增加,造林用地紧张的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三北工程造林的空间。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投资林业的比较效益下降,农民造林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
据介绍,近年来造林人工费、材料费大幅上涨,而尚未造林的土地多属盐碱,两头挤压使得造林绿化难度进一步加大。目前,一棵小杨树苗的价格要四五十元,而今后的管理养护人力成本更大,一棵树苗成活的成本要近200元,“三北”防护林的补贴不足。此外,天津市部分地区土地盐碱程度较高,造林需挖大边沟、上大台面,土方工程量大,而排盐淋碱的措施需要较长时间,这些都抬高了造林成本。
天津参与实施了四期“三北”防护林工程,今年已是五期工程的第三年,京津逐渐形成绿色走廊,西部沙化土地得到有效遏制,农田林网不断加密,在《天津市2011—2015年造林绿化规划》和“三北”五期规划的推进下,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红利将逐步释放。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