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发布
近日,由中国市长协会主办、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承办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卷,在京举行首发式。
本着“为城市发展服务,为市长工作服务”的宗旨,中国市长协会一直关注中国城市发展的最新动态,关注社会各界瞩目的城市发展热点和焦点。协会自2002年起,组织编辑《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现已出版11卷。《报告》系统记述了中国城市在新世纪的逐年发展历程,它的连续出版有助于读者了解我国城市发展的全貌,总结城市发展的经验,思考城市发展的问题。
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主席蒋正华在《报告》序言中指出:“一年来,围绕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速度、规模、质量、特色和推进路线等,国内各界一方面积极参与讨论,各抒己见;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创新的理论与实践不断涌现。《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紧扣‘十八大’这一主题,聚焦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注重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与城镇化全过程相结合,在各篇章中为读者展现出一年来中国城市发展的清晰脉络和丰繁画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中国市长协会执行会长姜伟新为《报告》撰写了题为“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前言。他说:“推动13亿人的现代化和城镇化,在人类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实现这一项长期战略目标,需要几十年、几代人持之以恒的努力,需要扎扎实实地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国城镇化这篇‘文章’做好了,不仅造福中国人民,对世界也是一个大的贡献。”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卷以党的“十八大”和城镇化为主题,侧重民生和绿色环保。《报告》邀请了数十位院士、专家和学者撰稿,全面记叙了我国城市发展在2012年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和典型案例。《报告》分为六大版块:综论篇、论坛篇、观察篇、专题篇、案例篇、附录篇,全书约70万字。
综论篇是全面反映2012年中国城市发展的主体部分,包括城市发展综述、城市发展十大事件、城市经济发展、城市交通进展、房地产市场和城市信息化进展等内容。
为适应区域协调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要求,支持民族地区和边境口岸发展中小城市,我国的城镇建制在2012年又有了新的调整。根据国务院批复,撤销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设立地级三沙市;撤销县级吴江市,设立苏州市吴江区;撤销县级姜堰市,设立泰州市姜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先后设立了县级阿拉山口市和县级铁门关市。至2012年末,全国共有设市城市658个,建制镇的数量增加至19881个。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19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81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169处,并有646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江苏省太仓市和山东省泰安市被授予2012年“中国人居环境奖”、“上海市宝山区顾村公园建设项目”等38个项目被授予2012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论坛篇特邀吴良镛、何镜堂、汪光焘、林珲等院士,以及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林树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盛馥来等撰写专题文章,立论新颖,内容丰富。吴良镛院士的“明日之人居”一文,回顾人居科学发展,展望其未来的方向,提出“人居环境科学的理念,关键在于付诸实践”的呼吁;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原主任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常务副主席汪光焘以“新能源示范城市的研究和实践”为题,详细介绍了新疆吐鲁番市新区可持续发展城市项目。吐鲁番新区是当前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整合最全面的太阳能利用与建筑群一体化项目,城市规划、绿色建筑、气候预测、智能微电网、绿色交通等领域高度整合,以太阳能利用为重点,探索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是一次具有创新性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实践。
观察篇收集了“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2012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热点问题,还有关于城市社会管理创新、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资源型城市发展等方面的文章;来自国外的学者对中国城市化经验、发展和任务的探讨。
专题篇中,“2012中国幸福城市”、“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修订和实施概述”、“以实施为导向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规划编制方法” 等文章值得参考,来自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有关人口发展、民办教育和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等实践经验的总结值得借鉴。
案例篇选择了一组广州市的实践,包括:南沙规划、低碳城市建设规划、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绿色住区发展等;此外还收录了绍兴市古城保护规划、郑东新区建设等案例,以及来自台北市中国文化大学环境设计学院郭琼莹教授的文章“回应气候与社会变迁——台湾城市发展之策略与实践”。
附录篇收录了“中共十八大主题报告摘录”、“2012年中国城市规划发展大事记”、“中国城市基本数据(2010年)”等有关城市建设发展和管理等方面的各类重要信息,便于读者从统计数据的角度,定期定量观察中国所有城市所发生的基本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