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用5到10年努力建成国家级低碳生态城市
6月17日,渭南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渭南市创建低碳城市总体规划新闻发布会,从会上了解到,我市将经过5-10年的努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建设“六位一体”的低碳渭南、生态渭南、美丽渭南,率先在西部地区建成国家级低碳生态城市。
渭南市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市发改委主任褚锦峰在发布会上说,我市创建低碳城市是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增加碳汇能力为核心,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火力发电等资源型工业和建筑业、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为重点,构建城市低碳经济体系;坚持“政府引导协调,市场有效驱动,企业主体实施,社会公众参与”的工作方针,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规划优势,在低碳发展手段、低碳发展政策、碳汇能力建设和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实施一批降低碳排放强度、增加碳汇能力的工程、基地和项目,全面推进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经过5-10年的努力,构建一个具有区域特色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建设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渭南、生态渭南、美丽渭南,率先在西部地区建成国家级低碳生态城市。
渭南市创建低碳城市的主要目标是: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2015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10年下降19.1%,达到4.25吨/万元;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比例提高。2015年新能源和清洁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以上;区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等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较2010年提升10个百分点;单位能源消耗不断下降。 2015年万元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7%,年均下降3.7%,达到1.479吨标准煤/万元;低碳建筑得到普遍推广。太阳能光热、光电技术和建筑结合逐步推广,低碳交通体系初步形成。2015年公共交通新能源汽车比重达到80%以上,实现交通低碳化;碳汇能力建设取得实效。2015年林木覆盖率达到35%,林木蓄积量增长10%以上,新增碳汇能力38万吨;低碳社会建设有效推进。低碳生活理念基本形成,低碳发展政策日趋完善,低碳保障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基本形成,低碳交流合作平台全面建立,按照生态、节约、循环、低碳、环保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稳步推进。
为了抓好《规划》的启动和实施,渭南市将强化规划的落实机制;切实抓好规划的宣传;开展低碳示范园区试点;加强政策引导;完善二氧化碳排放考核制度;大力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倡导低碳起居、低碳出行、低碳饮食、低碳着装,鼓励选用公交出行、拼车出行、徒步出行、骑车出行,将节能、节约、低碳理念贯穿到日常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