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锡山因地制宜打造景观河道 构建不同的护岸生态格局
这段时间,江苏无锡锡山区东北塘街道梓旺社区富村里村民最喜欢的去处,就是当地去年建成的生态河道两岸。在这条0.86公里长的村庄河道两岸,桃红柳绿掩映着幽静的曲径,呈现出如画的美景。“河岸变绿了,河水变清了,景观河道让我们畅享闲适生活。”当地村民们乐呵呵地说。
以前亲水性差、与地面生态景观不协调的刚性护岸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草坡护岸、叠石护岸等生态护岸,这是锡山区构建景观河道的得意之作。自2011年起,锡山区在基本完成村庄河道综合整治的基础上,针对部分河道淤泥沉积、水质下降、重现二次污染等实际情况,加快建设村庄河道生态护岸。
针对不同的河道等级和功能,锡山区专门邀请南京大学、扬州大学和省水利科学院等高校院所专家,注重因地制宜构建起不同的护岸生态格局,主要采用鱼巢式、生物桶式、双圈式等多种方式实施生态护岸。“主要目的是既能达到保持水土和净化水质的生态效果,又能很好地兼顾河道景观功能。”该区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解释。截至今年3月底,该区114个村(社区)都相继建成一批景观河道,共计80多公里。
走进率先实施生态护岸工程的东港镇湖塘桥村,只见3.2公里多的河道两边大多栽种着美人蕉、菖蒲、茭白等喜水植物,它们发达的根系不仅起到坚固河堤和净水作用,而且还通过与岸上芦苇、柳树、水杉等其它多种植物配置,使整个护岸初步形成一个原生态的河岸植物群落。当地村干部介绍,这样既能让村民在岸上放心地休憩散步,又能较好地涵养水源。而在与之不远的新巷村蜿蜒曲折的多条村庄河道上,则主要采用鱼巢式生态护岸技术,河两边用砖石砌筑成密密麻麻的“生态窝”,引来鱼虾、螺蛳等栖息繁衍;河岸上建成的多层次绿化带,使河道逐渐形成完整的河流生物链,常有白鹭、野鸭翩飞,吸引村民驻足赏景。
据介绍,目前锡山区已投入逾2亿元,使生态河道九成以上达到景观河道标准。今后几年,该区将结合村庄环境建设和旅游开发,对所有村庄河道进行科学规划,力争都建成名副其实的景观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