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无锡新区:“创新生态圈”渐显样本效应

admin 2012-10-17 来源:景观中国网
新区菱湖大道与净慧东路间,30万平方米的无锡(国家)软件园四期已拉开框架,主体建筑初具雏形。2015年五期项目建成,软件园将成为全市首个单体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的科创载体。软件园的快速“扩张”,正是新区三创载体蓬勃态势的一个缩影。在政府主导国控园区唱“主角”的大格局中,新区正致力引进更多的社会资本和国内园区品牌“入市”,国资民营相互协作,有序竞争,为产业发展孕育良性“生态环境”。
  新区菱湖大道与净慧东路间,30万平方米的无锡(国家)软件园四期已拉开框架,主体建筑初具雏形。2015年五期项目建成,软件园将成为全市首个单体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的科创载体。软件园的快速“扩张”,正是新区三创载体蓬勃态势的一个缩影。在政府主导国控园区唱“主角”的大格局中,新区正致力引进更多的社会资本和国内园区品牌“入市”,国资民营相互协作,有序竞争,为产业发展孕育良性“生态环境”。

  目前,无锡(国家)软件园在已投用的55万平方米载体中已集聚各类创新企业460余家,综合出租率达85%以上,今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继续拉出“大阳线”,同比增幅达68%,在全市科创园区中稳坐老大位次。在新近出炉的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排名中,无锡(国家)软件园位列第七,是十强中唯一的二线城市园区。

  新区目前拥有各类创新创业园区10家,其中科技创业园、中国传感网国际创新园、无锡(国家)软件园被认定为五星级三创载体,占全市半壁江山,成了区域经济新增长点。统计显示,截至今年7月,新区累计建成三创载体面积达200万平方米,入驻科创企业1600余家,集聚高层次人才3000多人,实现营业收入69亿元,并初步形成以物联网、集成电路、软件与服务外包、生物医药等为特色的新兴产业集群。

  三创载体引入民资“活水”,营造更好的产业发展氛围。今年,继深圳天安智慧城一期项目的竣工投用,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太湖分园也开始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一南一北两大品牌园区的加盟,将为区域带来科技载体经营的全新理念和成功范本。

  背靠“中国第一园区”的“金字招牌”,中关村软件园太湖分园在建设之初就颇受瞩目,据介绍,园区总投资达45亿元,经过6-8年的开发建设和产业培育,将吸引10多家国际一流龙头企业、5家大型企业总部和500多家创新型企业,年均实现产值超过200亿元,吸引4万多名创新型人才创业就业。而宏大的发展蓝图同样也出现在天安智慧城的规划中:正式投运后,将力争引进600家左右物联网及相关企业,产出150亿元。

  “品牌园区有独特的优势。”业内人士坦言,依托原有园区的经营资源,中关村、天安都拥有完善的招商网络和客户储备。虽然园区载体以出租为主要运营模式,但也可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出售。同时,背靠母公司雄厚的资金实力,园区运营公司还可直接投资发展态势好的科技型企业。“新区在三创载体开发建设和运营上需要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更高的发展目标。”据相关人士介绍,科创园将走多元化引资道路。

  改“输血”为“造血”,政府主导园区破解产业发展与市场化的瓶颈。近日,海辉向软件园购置的二期白羊座2万平方米办公楼正式进入挂牌程序,成为全市科研用地转让“第一单”,虽然不能像民营园区在租售上如此灵活,但在不破坏园区形态和产业方向的基础上,“国字头”园区可以向发展潜力大的规模型企业转让科研用地,不仅可以充实园区运营资金,也能促进企业在此扎根发展。

  “国有、民营百家争鸣,是构筑创新生态圈的基础,但如何实现良性互动、有序竞争则需要合理布局。”业内专家建议,可根据物联网产业链不同领域形成不同的园区特色,厘清孵化与产业基地的区分,实施统一招商平台,按照招引企业类别统筹入驻园区。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