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城惊现“十”字形东汉古墓
广州大学城所在小谷围岛又发现一座东汉砖室墓,墓为“十”字形,墓砖有精美纹饰,还有刻写的“番”字。据推断墓主非富则贵,但目前尚无实物证实到底是有一定品级的官员还是富商。专家透露,广州正筹划将大学城内南汉二帝陵和古代墓葬群统一规划、建设为墓葬、遗址文物保护展示区。
东汉古墓出土61件文物
今年6月9日,小谷围岛西北部的北亭村村民在山文头岗边挖土修路时,挖出一些古代砖石,经广州市文物考古所专家确认,这是一座东汉砖室墓。因南方酸性土壤,墓主遗骨无存。
羊城晚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墓位于山文头岗西北坡,墓葬为“十”字形,由墓道、甬道、前室、后室、耳室构成。由于施工破坏,仅剩部分券顶,墓长9.5米(不计墓道),宽约5米,近东西向。
主持该墓发掘清理工作的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朱家振介绍,该墓在墓室和耳室位置有两个盗洞,墓土中混入了唐代和明清瓷片,专家推断,该墓两次被盗时间约为唐代和明清时期。“墓中珍贵文物几乎洗劫一空,劫后余生的61件文物主要是残损的陶器”,现场正有考古工作者修复陶器,器物包括陶屋、陶仓、陶灶、三足釜、陶酒樽、陶碗、陶勺、陶盒、陶案,还有陶牲畜(鸡、鸭、猪、牛、羊)、陶人、陶灯等。“难得的是,还有陶船和陶牛车,这在目前出土的东汉墓葬中很少见到”。出土文物还有50多颗玛瑙珠、玛瑙管,三个银戒指,半个铜镜等,“从规格上看,这是个中等偏上规模的墓葬,墓主非富则贵。这样规格的墓,一般会陪葬100多到200件器物”。
墓砖有精美纹饰还有文字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室主任张强禄带记者走进墓室。许多墓砖上有精美的模印纹饰,包括卷草纹、菱形纹、对三角纹等,后室顶部一块墓砖上,赫然刻着两个字,一个由于墓砖残损已无法辨认,另一个字上面三横,下面一个“田”。
张强禄说,这是“番”字的古代写法,此前在番禺另两处古墓葬中也发现过“番”字,“从该墓砖所在位置看,这个字不可能与墓主人身份有关,而应该和烧造墓砖的工匠有关”。
张强禄推断,这种墓砖就在番禺本地烧造,“砖上刻字,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商标;唐宋以后的城墙砖上,刻字标号很常见”。
“墓砖上的‘番’字是个弥足珍贵的重要发现,充分说明至少在东汉阶段,地处广州东南隅的小谷围岛,已经是当时番禺城的重要的墓葬分布区。”张强禄分析,汉武帝平南越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墓葬分布区也随着便捷的水路交通往南、往东南扩展。
张强禄说,该墓已清理完毕,将于近日回填,“所谓回填,是一种就地保护措施,先用沙土填满墓室,上面再封土;将来有条件展示时,再清出墓中沙土即可”。
山文头岗存在东汉古墓群
广州大学城虽新,但这个地方的古代文化遗存却非常丰厚。张强禄说,至今小谷围岛已出土了2000多件文物。
据史志记载,五代南汉国皇帝曾在此修御苑和陵区。2003年大学城建设中经考古专家确认,南汉二陵(南汉烈宗刘隐的德陵和南汉高祖刘岩的康陵)就在北亭村的青岗和大香山,已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
张强禄说,2003年就在距离这座东汉墓20多米远的地方,发掘过一座大型东汉墓,“那座墓葬为双‘井’字形,穹隆顶,是夫妇同冢异穴合葬墓,两个前室的侧室并连相通,形制非常罕见,也是广州地区所发现东汉墓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另外,山文头岗上还清理过两座东汉墓,规模比这两个偏小一些。“最近我们对山文头岗开展了一次全面的考古探查,已查明这座山岗上埋藏着十余座古墓!”张强禄透露,广州市文物考古所已向广州市申报,把该墓葬群连同不远处的南汉二帝陵等墓葬、遗址等打包规划,建设成文物保护展示区,“争取年底立项,明年动工建设,两年后有望建成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