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国际新城迅速崛起在北京运河畔
国际规划大师讨论新城核心区规划
千年古运河畔,通州,正在新生!
2009年12月,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集中力量、聚焦通州,借助国际国内资源,尽快形成与首都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国际新城”。
2011年8月,市政府成立了通州新城建设领导小组。9月,市委书记刘淇调研通州时强调,要突出通州作为“首都新区、历史名镇、北方水城”的特色,加快把通州新城建设成为首都科学发展的示范区。
当前,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已经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一核五区”建设顺利推进,通州新城核心区建设已由地下转为地上,由一点转向多点建设……一座集聚世界现代城市理念、荟萃当今最新科技成果、历史与现代完美融合、经典与时尚交相辉映、城市功能完备的美丽水城正加速在大运河畔崛起。
对话一把手
不负使命,最快最好建新城
——专访通州区委书记王云峰
从“卫星城”到“重点新城”,再到“现代化国际新城”,通州区委书记王云峰说,“过去5年,通州用行动阐释了什么叫‘日新月异’。”
昨天,王云峰在区委院里向记者介绍通州新城这不平凡的5年。“我们先后取得了国家级示范区、国家卫生区、全国双拥模范城等荣誉,在全市第一个建成了万亩大运河森林公园,发展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都大变样。”
如今,全北京都在关注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的建设,进度如何?“新城建设时间表确定为一年一跨越、五年展雏形、十年出形象。建设上海浦东用了20年,建设深圳特区用了30年,通州要更快,我认为有10年就能看到一个引领时代风尚的崭新城市。”王云峰说,“通州不仅能借鉴这些好的经验,新城的规划、建设、产业发展最大限度地集聚全市、全国乃至国际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通州将不负使命,用最快速度、最好质量建新城。”
当下新城建设的重点就是“一核五区”,“‘一核五区’中,一核指新城核心区,五区指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文化旅游区、国际医疗服务区和国际组织聚集区。目前已完成300公顷的土地一级开发和近3万户百姓搬迁,核心区多宗地块实现上市交易,东关大道、北环环隧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低密度水乡区年底前将完成一期建设任务。还有即将建设的‘北京中心’、‘彩虹之门’、‘大船’等项目将成为通州的新地标。”王云峰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产业应该说是一个地方科学发展的根基和支撑。“近几年来,我们坚持提升一产二产、集聚做强三产、加快产业融合、突出发展高端产业的产业发展思路,同时明确了包括高端商务、高端制造、现代物流、文化创业、金融服务、医疗康体、旅游休闲在内的‘三主四新’产业格局。”王云峰介绍说,2006年以来,通州已经引进了北京汽车动力总成、北京卷烟厂及烟草物流中心等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00多个。
“作为现代化国际新城,文化创意产业是通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是通州着力发展、重点培育的主导产业。在一核五区布局中,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达20.4平方公里,占全市3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总面积的一半,文化旅游区规划面积12.1平方公里。通州发展文化产业的空间优势十分明显,人才也不断聚集。”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王云峰信心十足。
“建新城是通州人民的幸事,是通州发展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是首都北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首都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战略之举,是破解首都北京发展所面临人口、资源、环境、交通等瓶颈问题的必然选择。”王云峰说,“市委市政府赋予了通州新城许多内涵,包括‘北京发展新磁极’、‘首都功能新载体’和‘首都科学发展示范区’等,通州新城必将被世界瞩目。”
看着门外的车水马龙,一个越来越繁华的通州初显雏形,王云峰说,在通州第五次党代会上,该区提出了“综合经济实力、城市建设管理、文化发展、城乡一体化、人民幸福指数”五个走在前列,“我坚信,经过今后5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一座象征首都科学发展、展现世界城市窗口形象、承载百万人民梦想的现代化国际新城将矗立于燕赵大地。”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国际新城绿色先行
“儿子在城里给我们找了个地方住,可现在运河公园环境太美了,我们舍不得离开。”昨天傍晚,记者在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遇到了70多岁的程大爷。
程大爷说,他每天晚饭后,都会骑着电动三轮车,带着老伴儿,到公园里转上一圈。老两口一边沿着堤路欣赏美景,一边听着音乐,真是不亦乐乎,“家就在旁边,5分钟就能到,这就是咱家门口的大公园啊。”
通州以水得名,境内分布着北运河、潮白河等大小13条河流,是北京多河富水特色最突出的区县,碧波荡漾的北运河和众多蜿蜒曲折的河流如涌动的血脉,给这座城市增添了灵气与润泽。近年来,依托温榆河、运河城市段,通州在全市率先建成了万亩滨河森林公园,打出了生态新城的靓丽名片。
放眼望去,运河两岸10公里长的堤路平坦蜿蜒,绿树成荫;大运河上岛屿散落,野鸭、白鹭悠闲嬉戏……据统计,截至目前,大运河森林公园开园不到3年时间,已陆续吸引各方游客210余万人次,越来越多的人领略到了绿色通州的魅力。
打造绿色环境,通州还有大动作。作为首都平原造林主战场,通州将利用5年时间完成绿化造林面积20万亩,使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4.44%,净增14.7个百分点,着力打造“一环、四带、四廊、多组团”空间布局,在全区营造绿道纵横、公园镶嵌、林水相依的生态景观。截至5月1日,全区已植树4.2万亩,完成了今年任务量的84%,为全市平原造林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
水是通州发展的灵魂,但以前由于河道老化,淤泥堵塞,通州的大小沟渠还是“死水一潭”。为此,2008年起,通州开始治水,将区内大小沟渠与主要河道打通,形成循环的水系。相继在全区11个乡镇清淤河道、沟渠33条,总长度达139公里,清除土方量达302万方。通过治水,使13条河道和百余条沟渠水域形成了循环流动生态水环境,通州水域循环流动从此“活”了起来,循环起来的宝贵水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实现水源保护、节水、生态和安全四大效益。
关键词
党建民生
“真是做梦也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新房子!”在通州区次渠北里小区,北神树村的回迁户杨如意非要拉着记者参观一下她的新家。
“去年12月底搬进来的。你看,这新房多敞亮。”她说。两室一厅的房间,干净整齐,客厅向南,采光特好,一水儿的新家电。“我都不敢相信,我能住上这样好的房。”她说,过去住的老村,环境脏乱差,“甭提了,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在新家,咱过新生活。”
在通州,还有无数的杨如意。经过近年来不懈努力,通州农村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不仅完成了规划范围内42个旧村的改造,还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北神树等4个重点村建设任务,66万平方米安置楼投用,6千名农民喜迁新居。特别是在重点村建设中,通州创造了“先建后拆”的新模式,在全市树立了重点村建设、城乡一体化、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标杆。为此,市委市政府专门对通州给予表彰和奖励。
正所谓“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5年来,通州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财政支出更多投向民生,政策措施更加倾向了民生。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是民生之本,通州积极引进优质资源,相继建成了北京二中分校、史家小学分校等多所名校。新建改扩建通州三中、龙旺庄学校等60多所中小学和公立幼儿园。建成新中医医院,实施潞河医院手术病房楼等工程,覆盖城乡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5年来,通州共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165项,旧城棚户区改造累计搬迁2.1万余户居民,实现了棚户区居民多年的期盼。投入资金10多亿元,解决了2.3万余名农民征地转非这一问题,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
通过不断拓展增收致富渠道,2011年,通州区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2.7万元和1.4万元,分别是2006年的1.6倍和1.7倍。
近年来,通州还严格围绕打造“党建工作创新区”的要求,深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涌现出“双述双评”、“三区一门”、“党员示范窗口”和“小支部,大党建”等先进模式,充分展现了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关键词
产业发展
引进亿元项目198个
一条国际一流的生产线,宛如科幻电影中的未来工厂,工人们穿着统一的制服,一台台最先进的发动机诞生了,“堪称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动机生产线。”在位于通州的北汽动力总成发动机厂内,该厂负责人向记者说。
这家发动机厂,于2011年11月30日投产,“预计到2015年,将形成年产40万台汽油机、60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能力,预计年税收将超过10亿元。”该负责人兴奋地说。
近5年,多个百亿元项目落地,国际财团扎堆入驻,展开通州的产业地图,其发展之快,令人惊奇。
5年来,通州共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932个,亿元以上项目198个。北京烟草物流中心、北京卷烟厂、苏宁总部、李宁总部等项目相继建成,IDC数据中心、金融街分区等一批投资百亿元、十亿元以上项目加快建设,国际金融论坛永久会址、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国家时尚创意中心、派格5D秀、新乐城、世界侨商产业园及总部基地等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优质项目签约落户,产业大项目呈现出梯次推进、滚动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1年,通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0亿元、税收总额12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2.4倍、2.8倍、2.8倍。同时,三次产业比例由2006年的7.5:50.2:42.3转变为2011年的4.0:48.9:47.1,第三产业比重上升4.8个百分点。
5年来,全区累计上市土地108宗,三分之二用于产业发展。随着通州新城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速,金融、文化创意、电子商务、总部经济等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高端、集聚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
关键词
规划建设
汇集国际顶级智慧
周末,记者来到了通州五河交汇之处,这里,未来将是通州新城的核心区。
巨大的塔吊林立,工地上,令人震惊的庞大地下工程正在加紧施工,工人们挥汗如雨。“你看,”施工负责人手一指,“年内,三座通州新地标就将启动,全都是300米左右的超高建筑。”
水边,一座新城,正在通州人的手中诞生。而这座新城,汇集了全世界的智慧。
在通州区政府的一间办公室,该区负责人给记者讲述新城建设历史。2010年3月,30多名国内外设计大师云集大运河畔,开始为通州新城规划更加美好的蓝图。这一刻起,来自全世界规划设计界的“顶级智慧”开始在通州交集。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通州将进一步突出‘首都新区、历史名镇、北方水城’特色,全力打造首都科学发展示范区。”这位负责人说。
一流的城市建设需要一流规划作为引导。几年来,通州邀请世界顶尖大师参与,先后举办了现代化国际新城规划论坛、世界设计大师走进通州等重大活动,借鉴了世界主要城市建设成功案例,以国际最新的城市设计理念,高标准编制完成了新城核心区总体规划,率先在全市实现了从区到乡镇规划的全覆盖。
2010年10月13日,运河核心区建设正式启动。
按照最新功能定位,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将着重疏解中心城功能,加强教育、医疗、文化等城市承载力建设,打造成为世界城市新功能的重要承载区。在空间布局上,重点突出“一核五区”建设。“一核”是新城核心区;“五区”分别指:北京通州文化旅游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北京国际医疗服务区、环渤海高端总部集聚区、国际组织集聚区。
目前,通州正以新城核心区为突破,全面推动五个功能区建设,已完成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最为复杂的土地搬迁,土地上市步伐不断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入了实质性阶段。随着各项工程的不断推进,国际一流标准的规划正在一步步由蓝图变为现实。
通州大事记
2008年
奥运火炬传递在通州大运河上进行,通州成为全国首个奥运火炬在水上传递的城市;韩美林艺术馆在通州落成。
2009年
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集中力量、聚焦通州,借助国际国内资源,尽快形成与首都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国际新城”;通州区国家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顺利通过验收。
2010年
通州面向全球征集设计,吸引全球30多位国际规划设计大师参与,构建“一核五区”发展战略格局;一个月内基本完成核心区内3万户居民拆迁工作,现代化国际新城运河核心区顺利开工;率先在全市建成首个万亩森林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该公园荣获2010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011年
市政府成立了通州新城建设领导小组,随后印发了《加快推进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行动计划》;荣获“全国卫生区”称号;地铁M6号线开工建设;三河热力供热通州,打破北京50年自供热历史,也是全国首个跨省市供热项目;率先全面完成四个市级重点挂账村的整治任务;荣获“国家生态示范区”称号;国家时尚创意中心落户通州。
2012年
国际九球公开赛落户通州;北京通州商务园成为国家首批电子商务基地;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人民大学东校区落户通州;北京电影学院落户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