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全市已查明文物点1000处
文物保护与开发需要处理好与原住户的关系。
图为宾兴馆如今被分割成小块住着二十几户人家。 梁维春 摄
被称为“岭南名郡”的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惠州究竟拥有多少文物点,如何进行保护、利用和开发?近年来,各级人大代表十分关心这一工作,多次提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建议。日前惠州市人大组织媒体记者进行采访。
记者从惠州市文广新局获悉,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惠州全市现已查明和掌握的各类文物点约1000处。此轮文物普查,惠州新发现了一批保存状况较好,具有较高历史、艺术价值的文物古迹,例如惠东县黄沙塘古桥等。
将申报18处省保文物单位
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惠州从2007年开始,历时五年开展文物普查,目前普查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惠州市文广新局副调研员李杰说,文物普查队走遍全市72个乡镇(街道办)1252个行政村(居委会),对全市文物古迹进行一次“地毯式”搜查。
根据惠州市文广新局提供的数据,全市现已查明和掌握的各类文物点达1000处,其中古遗址78处;古墓葬61处;古建筑641处;石窟石刻23处;近现代史迹197处。
在这些文物点中,已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市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11处。全市拥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座(惠州市和惠东县平海古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座(惠阳区秋长镇),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0座。全市馆藏各类文物10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数量774件(其中一级文物数量23件)。
据李杰介绍,惠州组织各县(区)积极开展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去年在第六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中,惠阳区会龙楼、惠阳区碧滟楼、博罗县陈百万家族建筑群、龙门县鹤湖围、惠东县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以及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东江革命委员会、红二师师部旧址等6处文物古迹通过省专家组评估,使得惠州省级文保单位数量从原来的9处增至15处,提高了文保单位的保护级别和档次。
李杰透露,在下一批省级文保单位的申报工作中,惠州打算申报18处,今年年底将举行专家论证会。
全省八大古遗址惠州有份
据了解,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惠州普查队共调查登记的约1000处文物点中,约六成为新发现的文物点,余下的为复查文物点。
李杰指出,此次普查新发现一批保存状况较好,具有较高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在今年全省举行的一些文物普查新发现、古文化大遗址的评选中,惠州均有文物点入选。
其中,今年广东省文物局邀请专家将全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的2.7万余处新发现进行评选,选出了“十大新发现”,位于惠东县白花镇坦塘村的黄沙塘高桥位列其中,被看作“研究岭南乡村古代石桥的重要实物资料”。
被文物专家判定为清代中期文物的黄沙塘高桥,历经数百年岁月的洗礼,至今仍基本保持原状,不时还有一些劳作的村民从桥上通过。该桥为五墩四跨式平梁石桥,青麻石质地,全长21.57米,桥面距水面约3.8米。
此外,今年广东省根据文物保护法等相关规定,在各地推荐申报的基础上,经过专家评审和公示等环节,全省共评审出南汉二陵等8处古文化遗址为省首批大遗址,其中位于博罗县龙溪镇的银岗古窑场遗址入列。据悉,评选过程中竞争激烈、评审严格,原本评“十大”后来改为“八大”。
据悉,银岗古窑场遗址由岗谷岭、松毛岭、松古岭等7个相连的低矮山岗组成,是迄今为止全省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集制作和销售于一身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陶器制作工场。该古窑场已出土了大量的罐、鼎、碗、杯、盒、豆等完整的陶器,对于研究先秦时期东江流域乃至整个岭南地区制陶业和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焦点
1 文物保护和城市发展矛盾怎解?
文物古迹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的“历史之根”。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些残存古迹不断被现代建筑侵占、蚕食,一些处于荒郊野岭的文物古迹则因保护不当而逐渐破败。一边是文物保护,一边是城市发展,两者如何协调?
在文物资源丰富的惠州,同样面临着这一问题。惠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陈炯明墓就是一个突出例子。由于各种原因,该墓的主体部分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文物保护范围内的违章建筑凌乱,环境卫生差,缺乏管理。此后惠州市推进墓园的修缮保护工作,但也一度因为征地和拆迁问题而受阻。
记者从惠州市文广新局了解到,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惠州市委、市政府对历史文物保护予以高度重视,但同时,文物保护在城市改造中的矛盾仍然敏感和突出,一些文物环境受破坏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
据介绍,目前惠州在协调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时采取的主要工作包括:配合大型基本建设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成果显著;配合城市规划改造开展多项专题调研,为城市改造规划提供历史文化资源信息;启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等。
惠州市文广新局副调研员李杰在谈及惠州文物的保护现状时提到,近年来惠州认真做好文物“四有”工作(即有保护范围、有标志说明牌、有记录档案、有专门单位及个人负责管理)。目前惠州的省级文保单位基本实现“四有”,将继续推进该工作的覆盖面。
文物,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抢救、保护、申报等都需要大量经费,然而目前面临资金投入不足的现状。有多位惠州市人大代表曾就此提出建议。
惠州市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将争取把文物保护维护资金列入每年财政预算。
2 文物价值如何进一步挖掘开发?
在文物保护好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挖掘开发文物的历史、艺术等价值,这也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个共同课题。
在惠州,一批文物古迹近年来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和利用:一批古建筑成为旅游观光基地,如惠州黄氏书室被开辟为东江民俗文物馆后,每年接待观众约20万人次;重建扩建了一批文物景点;一批革命遗址也得到挖掘和利用,如惠东高潭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旧址和红二师部旧址、今年开园的惠阳叶挺纪念园已成为红色经典旅游专线。
记者从惠州市文广新局了解到,目前,惠州已启动了修缮陈炯明墓、建设廖仲恺纪念园、维修宾兴馆舍、重建东坡祠、恢复丰湖书院、完善水东街民国骑楼风貌等一批重要文物资源的恢复、修缮工作。
不过在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比如一些文物古迹目前仍有人居住,如何安置这些住户等有待多部门联动解决。
位于惠城区桥西办事处金带南街三巷10号的宾兴馆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据悉,目前,宾兴馆是省内仅存的一处古代科考建筑,惠州有意将其打造成古代科举成列馆。然而目前宾兴馆是桥西环卫所的宿舍,住了20多户人家。
如果要进一步开发宾兴馆,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将这些住户搬出去,并安置好。然而搬迁和安置这些住户又涉及到多个部门,包括住建局、房管局等。李杰称,此前开过协调会,然而有些相关部门的人员并没有到场。
李杰说,文物的保护工作光靠文广新局一个主管部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城建、旅游、公安、财政等多个部门之间加强协调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