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池胜景将重现西咸新区
昆明池胜景
水面面积达4.5平方公里,接近杭州西湖,相当于现在10个曲江池遗址公园水系面积的昆明池,将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胜景重现。
11月15日,在西咸新区管委会主办,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委会承办的“西安·昆明池文化生态景区规划方案评审会”上,16位国内知名的城市规划、考古、水利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为昆明池蓝图献策,为未来发展把脉,一致通过规划方案。
按照规划,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人工名湖——昆明池,将由干涸变成丰润,不日将呈现在我们面前。
古今功能的完美融合
景区将主打汉文化主题,承担生态人文旅游、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交融的重要功能。
昆明池位于距西安市西南15公里的长安区斗门街办一带,处于沣东新城南部,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工蓄水工程,修建于公元前120年,是汉武帝为征讨南方诸国操演水兵而开掘,亦是“上林苑”的主要风景区。
作为昆明池文化生态景区项目依托的主要生态文化资源,昆明池在我国城市水利史上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汉唐时期,昆明池对城市供水、京城建设、农业生产诸多方面起着巨大作用,最大水面面积曾经达到16.6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杭州西湖。
“通过对昆明池现状和上层次规划的分析,挖掘古昆明池衍生的一系列滨水活动,将其融入现代城市滨水景观的营造,用极富诗意和个性的滨湖生活展现滨水城市意象。”负责编制此次昆明池文化生态景区规划的深圳市规划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的昆明池将被定位为独具汉文化特色的环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和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人居天堂。
在深入研究文化底蕴、历史变迁的基础上,规划方案结合沣东新城未来发展,确定了昆明池4.5平方公里(约6750亩)的水面规模。这接近于杭州西湖的面积,相当于曲江水系面积的10倍,勾画出了西安城西南的巨大新景。
西安市市长助理、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委会主任乔高社表示,景区将深度挖掘昆明池水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和考古文化资源,主打汉文化主题,承担生态人文旅游、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交融的重要功能。
昆明池作为独具汉文化特色的环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和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人居天堂的定位,提出了“一湖、一环、四组团、四中心”的总体空间结构。即以“悠游”与“乐居”为目的发展参与性强的特色文化休闲旅游业,打造新湖滨情境型高品质社区。
具体来说,“一湖”指昆明池以及紧密围绕昆明池形成的滨湖绿地,是整个片区空间结构的核心。“一环”指片区主要公共服务设施滨湖布局,形成一个与昆明池联系紧密的环湖公共服务带。“四组团”指由昆明池主要进出水口周边生态绿地分割形成的四个各具特色的功能组团,即为滨水休闲组团、风情度假组团、情景居住组团、人文旅游组团。“四中心”指各个组团的服务中心。
同时,规划还结合昆明池水军基地、皇家园林、水产养殖、供水与漕运四大历史功能精髓,并契合现代都市功能,依托镐京遗址、昆明池遗址两大历史资源,将历史功能和现代功能进行融合演绎,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崭新平台、具有国际水准的汉文化主题旅游目的地,建设21世纪西安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生态示范性城区;打造历史、文化、生态重地,展现昆明池独特的魅力。
西安市水务局计划科技处负责人表示,昆明池将成为引汉济渭工程秦岭以北的蓄水库,通过沣惠渠引沣河水进入昆明池,形成“串”字形的结构和有进有出的活水,因此恢复昆明池将会有足够的水源。
“这个规划对昆明池有着诸多的考虑,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把文化的元素加了进来。”西安市规划局局长惠西鲁认为,昆明池应尤其考虑四个方面的作用,包括城市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显现的重要积淀,文化旅游产业构建的重要载体和市民修身养性的重要场所。
挖掘凸显文化价值
西安市水务局局长杨立表示,下一步还要围绕昆明池这个平台,真正把大汉雄风搞一场演绎。
昆明池遗址景区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一方面,昆明池、镐京遗址、周灵王台、普贤寺、牛郎织女等历史遗迹、文物古迹为昆明湖遗址景区奠定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遗址景区也体现了浓郁的北方黄土文化特性,质朴的乡土建筑、自然的农耕生活,北方有别于南方秀美水乡的浩汤之水文化的展示,都是遗址景区深度开发的资源保证。
“西咸新区建设有别于其他城区的特点之一,就是要做到现代与历史的和谐。”陕西省委常委、副省长、西咸新区管委会主任江泽林此前在调研西咸新区时强调,所谓现代,是要让新区呈现新规划、新产业,成为引领未来城市建设的标杆。要充分尊重历史,挖掘历史,保护历史。
而挖掘历史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便是计划在西咸新区内恢复已经干涸千余年的昆明池。
“昆明池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规划需要在考古工作的基础上,不断调整优化,切实解决好遗址保护和经济开发这个矛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毓芳认为,经济开发和遗址保护怎样结合,应该在昆明池作出一个范例。
据《西南夷传》记载,天子遣使到身毒国,受阻于昆明而未能到达,于是天子想征伐昆明。昆明国有滇池,方圆三百里,因此比照着开凿一池,以练习水战,称为昆明池。鼎盛时期占地达300余公顷,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工蓄水工程。唐朝以后,随着气候变化等原因,昆明池逐渐干涸。
如今,昆明池遗址区是完全的农村风貌,分布着一个个散落的村庄和一片片庄稼地,难有昔日胜景。据考证,历史上的昆明湖水面面积相当于现在六个西湖大小。
西咸新区建设中,昆明池位于沣东新城组团内,计划依据地势恢复昆明池部分水面,并将汉文化和当年的水军操练用情景演出等形式再现。
昆明池除了有浓郁的汉文化外,还有一个世人皆知的传说,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村里的老人讲述说,汉武帝当年修成昆明池后,便在池的东西两岸各安置了一尊石像,即现在民间供奉的牛郎、织女石像。昆明池彻底干涸后,当地百姓修建了石婆庙,将此两尊石像供奉了起来,直至今日,每年七夕,石婆庙都是香火鼎盛,人山人海。
“要把历史的文字的记载变成现实,我们已经通过汉城湖的改造体会到了这一点。”西安市水务局局长杨立表示,下一步还要围绕昆明池这个平台,真正把大汉雄风搞一场演绎。我们可以借省上引汉济渭工程的契机,要让八水再进西安,把水最好的一面展示给西安人。
田园城市的有力佐证
一个体系完整、定位清晰、产业明确、空间合理的规划方案的出台,对昆明池建设至关重要。
“田园城市究竟应该怎么建?如何避免‘摊大饼’现象?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在思索的问题。”西咸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军首先提出了这个话题。
在之前的很多城市建设中,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欠账”等现象。反思城市建设模式,体现现代田园城市理念,恢复昆明池风景,恰好有力地诠释了这一点。
在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今天,干涸的昆明池迎来了新雨露。2009年6月国务院《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将西安打造成国际化大都市,而在大西安的总体规划里,建设世界性城市、世界文化之都是一大核心。
同时,西咸新区成立后提出要建国家级的秦汉文明展示区,建国家级的生态文化遗址公园;加之引汉济渭工程正式获得国家批复,刚刚结束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则提出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这一系列利好机遇都为昆明池的复苏提供绝佳契机。2000多年后的昆明池迎来了重建的天时、地利、人和。此时,一个体系完整、定位清晰、产业明确、空间合理的规划方案的出台迫在眉睫,这对昆明池建设至关重要,对沣东新城乃至西咸新区的形象打造、环境提升影响深远。
“规划昆明湖,应注意把汉文化、周文化的元素落实到路景、水景中去,为未来渭河改造及西咸新区其他水系建设预留空间,同时应在原生态基础上进行对水系和景观改造略加点缀。”原陕西省文联副主席、中国西部文艺研究会会长肖云儒说道。
昆明池文化生态景区规划在分析昆明池定位时提出,要打造最具东方神韵的旅游目的地,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汉文化主题生态景区,成为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生态示范性城区。
此前江泽林在视察西咸新区时强调,西咸新区建设绝不“摊大饼”。要保证农民有地可耕,有粮可吃。同时,城乡统筹还要让农民有发展,能致富。西咸新区将结合陕西省已部署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推进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等工作,建立健全各类保障体系,让农民和市民享受相同的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