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市外环城市公园规划出炉
admin
2011-11-04
来源:景观中国网
历时近4个月的紧张工作,由市规划局、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的《滨州市外环城市公园规划》于10月中旬正式编制完成。本着打造宜居城市的总体原则,此规划根据滨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功能及现状把外环河公园定义为两大部分:东外环城市森林公园、北外环城市湿地公园。
东外环建森林公园、北外环建湿地公园,届时将会呈现“玉带秀河绕四环、碧水蓝天映五海”的美好景象。
历时近4个月的紧张工作,由市规划局、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的《滨州市外环城市公园规划》于10月中旬正式编制完成。本着打造宜居城市的总体原则,此规划根据滨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功能及现状把外环河公园定义为两大部分:东外环城市森林公园、北外环城市湿地公园。
《滨州市外环城市公园规划》的规划区域位于市城区北外环和东外环两侧,其中在环路外侧规划60米宽度,包括30米防护林带、30米景观林带;在环路内侧规划266米,包括6米绿化平台、80米水面、30米绿化带、150米防护林带;规划总面积817公顷,规划长度22公里。
规划改造后的外环城市公园,将会呈现“玉带秀河绕四环、碧水蓝天映五海”的美好景象。届时,市民可以骑着自行车行进在绿道之上,欣赏两侧多样的苗木所形成的富有韵味的层次空间,也可以沿着通幽的园区小径近距离感受湿地密林的自然风光,体味城市森林公园、城市湿地公园营造出的生态自然的游览感受。
依托自然地貌及周边环境
确定森林、 湿地公园定位
“此规划原则就是追求生态、自然。”市规划局局长周军介绍说,《滨州市外环城市公园规划》充分依托东外环、北外环的原有地形地貌,注重与周围城市环境的结合,力争呈现出一种“虽由人作、宛似天开”的效果。
在22公里的规划范围中,北外环渤海一路以东、渤海九路以西的环路内侧现有的绿化效果良好,外环河道的水位常年保持一定的高度,河道中芦苇、荷花等水生植物丰富,水系线性婉转曲折,自然呈现出的湿地景观特征十分明显,因此将其定位为城市湿地公园。东外环路内侧现有的防护林带长势较好,进行适当的绿化改造提升,就可以形成具有丰富植被群落的城市森林公园。
从周围环境上来看,北外环附近多分布有居民小区、商务办公区,在此建设城市湿地公园,也方便周围居民的观赏和休闲;东外环则靠近东部的工业园区,周围分布有中海沥青等化工企业,在东外环建设城市森林公园,丰富的植被将起到防尘、降噪的作用。
城市湿地、森林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外环规划建造这一类型的城市公园,对于改善滨州市的生态环境、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当人们对人工化的园林景观已经司空见惯时,规划建造生态的城市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将给市民带来徜徉于自然之中的全新感受。
畅通水系串联绿化景观,
彰显主城区“四环”总框架
“在打造特色城市公园的同时,这部规划还特别细化和实践了滨州市城区‘四环’的城市框架。”周军说,结合滨州市城区“四环五海”的总体城市布局,《滨州市外环城市公园规划》对东外环、北外环的水系、绿化以及景观做了系统的规划。
以滨州市外环的现状来看,东、北外环的环城水系、林带和景观的建设还比较粗放,其中外环河的水系没有彻底贯通,水面略显狭窄、水位较浅,不能满足通航的要求;林带的树种以杨树为主,树种单一,并且环城绿化存在缺损断档,绿化宽度不够;以“古八景”为主的环城景观也比较零散单一。
《滨州市外环城市公园规划》将原位于东外环、北外环周围的水系、绿化和景观,依次畅通、补植或是有序地串联。在水系方面,规划水面宽度为80米、河底高程4.7米,贯通水系并实现通航。将绿化规划为六大片区,其中西外环至西沙河段以现有果树作为基调树种,设计形成一段农业观光区;西沙河至渤海十八路段结合现有榆树林,以榆树、苦楝、常绿的黑松作为补植的基调树种;渤海十八路至渤海十一路段以槐树、龙柏作为补植的基调树种;渤海十一路至渤海四路段根据已有规划形成综合性植物园;渤海四路至铁路段以白蜡、柳树、雪松作为基调树种进行补植;东外环防护林带以现有杨树为主,补植常绿树种、开花树种、色叶树种。在景观方面,《滨州市外环城市公园规划》将外环河周边的莲池夜月、喜鹊湖、北海、如意湖、白莲湖等景区一一串联,并在北外环湿地公园设计生态湿地、湿地岛,在东外环森林公园设计森林氧吧、密林探幽等景点,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带状公园。
如此一来,《滨州市外环城市公园规划》就贯穿了东、北外环的河道水系,同时营造出一条四季常绿的完整绿化林带,串联并且丰富了外环河周边的景区和景点,真正实现东、北外环的环城“路域、水系、林带、景观”的“四环”格局。
完善配套交通和公共设施
方便市民休闲游玩
周军告诉记者,《滨州市外环城市公园规划》在编制过程中所遵循的核心就是“为了市民、方便市民、服务市民”。
《滨州市外环城市公园规划》对每一处景点的设计和规划都力求做到细致、做出特色。“仅仅对河道的驳岸,规划中就做了三种设计。”周军介绍说,这三种驳岸既有保留的现有的直立石砌驳岸,又有体现自然生态湿地景观效果的自然草坡驳岸,还有在喜鹊湖等局部片区设计的自然石驳岸,丰富了景观的效果。在对外环河的桥梁进行规划时,《滨州市外环城市公园规划》也注重与“36桥”的规划相结合,在外环河规划设计出具有特色的景观桥梁。
为了真正给市民打造一处休闲的城市湿地、森林公园,《滨州市外环城市公园规划》还对交通和公共设施都做了细致的规划,其中设计有宽度为3米的自行车道,贯穿外环城市公园的始末;规划了宽度为2到3米的景观园路作为步行次干道,通过广场、坡道、桥梁与外环路相连;在主要景点的出入口、商业服务区周边规划有停车场;设计了八个综合服务站,对市民提供餐饮、医疗求助、自行车租赁等内容的服务。
“对自行车道和景观园路的不同规划做到了人车分离,市民能够骑车或是步行深入到外环公园内部游览观赏,综合服务站的设置也满足了市民长时间休闲游玩的需要。”周军说,《滨州市外环城市公园规划》充分考虑到了市民进入公园游玩的参与感,能够使市民真正体会到亲近湿地、森林这些自然、生态景观的游玩乐趣。
历时近4个月的紧张工作,由市规划局、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的《滨州市外环城市公园规划》于10月中旬正式编制完成。本着打造宜居城市的总体原则,此规划根据滨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功能及现状把外环河公园定义为两大部分:东外环城市森林公园、北外环城市湿地公园。
《滨州市外环城市公园规划》的规划区域位于市城区北外环和东外环两侧,其中在环路外侧规划60米宽度,包括30米防护林带、30米景观林带;在环路内侧规划266米,包括6米绿化平台、80米水面、30米绿化带、150米防护林带;规划总面积817公顷,规划长度22公里。
规划改造后的外环城市公园,将会呈现“玉带秀河绕四环、碧水蓝天映五海”的美好景象。届时,市民可以骑着自行车行进在绿道之上,欣赏两侧多样的苗木所形成的富有韵味的层次空间,也可以沿着通幽的园区小径近距离感受湿地密林的自然风光,体味城市森林公园、城市湿地公园营造出的生态自然的游览感受。
依托自然地貌及周边环境
确定森林、 湿地公园定位
“此规划原则就是追求生态、自然。”市规划局局长周军介绍说,《滨州市外环城市公园规划》充分依托东外环、北外环的原有地形地貌,注重与周围城市环境的结合,力争呈现出一种“虽由人作、宛似天开”的效果。
在22公里的规划范围中,北外环渤海一路以东、渤海九路以西的环路内侧现有的绿化效果良好,外环河道的水位常年保持一定的高度,河道中芦苇、荷花等水生植物丰富,水系线性婉转曲折,自然呈现出的湿地景观特征十分明显,因此将其定位为城市湿地公园。东外环路内侧现有的防护林带长势较好,进行适当的绿化改造提升,就可以形成具有丰富植被群落的城市森林公园。
从周围环境上来看,北外环附近多分布有居民小区、商务办公区,在此建设城市湿地公园,也方便周围居民的观赏和休闲;东外环则靠近东部的工业园区,周围分布有中海沥青等化工企业,在东外环建设城市森林公园,丰富的植被将起到防尘、降噪的作用。
城市湿地、森林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外环规划建造这一类型的城市公园,对于改善滨州市的生态环境、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当人们对人工化的园林景观已经司空见惯时,规划建造生态的城市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将给市民带来徜徉于自然之中的全新感受。
畅通水系串联绿化景观,
彰显主城区“四环”总框架
“在打造特色城市公园的同时,这部规划还特别细化和实践了滨州市城区‘四环’的城市框架。”周军说,结合滨州市城区“四环五海”的总体城市布局,《滨州市外环城市公园规划》对东外环、北外环的水系、绿化以及景观做了系统的规划。
以滨州市外环的现状来看,东、北外环的环城水系、林带和景观的建设还比较粗放,其中外环河的水系没有彻底贯通,水面略显狭窄、水位较浅,不能满足通航的要求;林带的树种以杨树为主,树种单一,并且环城绿化存在缺损断档,绿化宽度不够;以“古八景”为主的环城景观也比较零散单一。
《滨州市外环城市公园规划》将原位于东外环、北外环周围的水系、绿化和景观,依次畅通、补植或是有序地串联。在水系方面,规划水面宽度为80米、河底高程4.7米,贯通水系并实现通航。将绿化规划为六大片区,其中西外环至西沙河段以现有果树作为基调树种,设计形成一段农业观光区;西沙河至渤海十八路段结合现有榆树林,以榆树、苦楝、常绿的黑松作为补植的基调树种;渤海十八路至渤海十一路段以槐树、龙柏作为补植的基调树种;渤海十一路至渤海四路段根据已有规划形成综合性植物园;渤海四路至铁路段以白蜡、柳树、雪松作为基调树种进行补植;东外环防护林带以现有杨树为主,补植常绿树种、开花树种、色叶树种。在景观方面,《滨州市外环城市公园规划》将外环河周边的莲池夜月、喜鹊湖、北海、如意湖、白莲湖等景区一一串联,并在北外环湿地公园设计生态湿地、湿地岛,在东外环森林公园设计森林氧吧、密林探幽等景点,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带状公园。
如此一来,《滨州市外环城市公园规划》就贯穿了东、北外环的河道水系,同时营造出一条四季常绿的完整绿化林带,串联并且丰富了外环河周边的景区和景点,真正实现东、北外环的环城“路域、水系、林带、景观”的“四环”格局。
完善配套交通和公共设施
方便市民休闲游玩
周军告诉记者,《滨州市外环城市公园规划》在编制过程中所遵循的核心就是“为了市民、方便市民、服务市民”。
《滨州市外环城市公园规划》对每一处景点的设计和规划都力求做到细致、做出特色。“仅仅对河道的驳岸,规划中就做了三种设计。”周军介绍说,这三种驳岸既有保留的现有的直立石砌驳岸,又有体现自然生态湿地景观效果的自然草坡驳岸,还有在喜鹊湖等局部片区设计的自然石驳岸,丰富了景观的效果。在对外环河的桥梁进行规划时,《滨州市外环城市公园规划》也注重与“36桥”的规划相结合,在外环河规划设计出具有特色的景观桥梁。
为了真正给市民打造一处休闲的城市湿地、森林公园,《滨州市外环城市公园规划》还对交通和公共设施都做了细致的规划,其中设计有宽度为3米的自行车道,贯穿外环城市公园的始末;规划了宽度为2到3米的景观园路作为步行次干道,通过广场、坡道、桥梁与外环路相连;在主要景点的出入口、商业服务区周边规划有停车场;设计了八个综合服务站,对市民提供餐饮、医疗求助、自行车租赁等内容的服务。
“对自行车道和景观园路的不同规划做到了人车分离,市民能够骑车或是步行深入到外环公园内部游览观赏,综合服务站的设置也满足了市民长时间休闲游玩的需要。”周军说,《滨州市外环城市公园规划》充分考虑到了市民进入公园游玩的参与感,能够使市民真正体会到亲近湿地、森林这些自然、生态景观的游玩乐趣。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