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重建龙泉古镇再现名人旧居

admin 2011-05-11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一座城市的文化需要历史的支撑,而名人旧居不只记载着历史,还用其精神影响着后人。这样的感受在寻访龙头村名人旧居的整个过程中都充斥着。曾在龙头村居住过的院士有35位,然而现在保留下来的故居并不太多,仅有梁思成、林徽因旧居,闻一多、朱自清旧居,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旧址(含冯友兰旧居)、中国营造学社旧址等。

 


 


这座带有西式风格的建筑已经破败不堪 
这座带有西式风格的建筑已经破败不堪


市级保护建筑(现在为麻将室) 
市级保护建筑(现在为麻将室)


梁思成、林徽因旧居的幽深小院 
梁思成、林徽因旧居的幽深小院

      准备开始一场跨越时空的寻访之旅,寻访的对象是龙头村里的名人旧居。走进这个外表看上去与其他城中村没有差别的地方时,会产生错愕:这里,究竟是什么吸引着那么多文人院士纷至沓来?而当真正走进其中时,答案也渐渐浮出水面。

      行走于龙头村的几个村落里,满目是白红色瓷砖的三四层高小楼,街道曲折狭窄,拐角有些凌乱,三轮车缓慢地擦身而过……似乎和大多数城中村一样,这里曲曲折折中时不时夹杂了几座低矮土坯房、或是早已凋零墙头蒿草丛生的残垣断壁,却仿佛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让人有不知身在何处的恍然。除了一两座夹杂在众多“高楼”里“一颗印”式的建筑可以一睹为快外,大多建筑都或是以围墙隔断,或是以犬守候,或是大门紧锁无法进入,在重重“障碍”下无法窥得全貌,而这更为龙头村的名人旧居增添了不少神秘感。

      名人旧居

      宅院深深寻访名人旧居

      有人说,建筑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一种哲学,具有历史传承的意义。一座城市的文化需要历史的支撑,而名人旧居不只记载着历史,还用其精神影响着后人。这样的感受在寻访龙头村名人旧居的整个过程中都充斥着。曾在龙头村居住过的院士有35位,然而现在保留下来的故居并不太多,仅有梁思成、林徽因旧居,闻一多、朱自清旧居,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旧址(含冯友兰旧居)、中国营造学社旧址等。

      闻一多 朱自清旧居

      狭小宅院宁静清幽

      司家营村61号,这个被周围的楼房所包围的建筑,是一栋典型的昆明“一颗印式”民居,200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完好,这是闻一多、朱自清、浦江清等人居住过的地方。第一次慕名前往,低矮的门头,两扇大门紧闭,敲了几下传来狗吠,无人应答。只能看看外露的门檐和屋瓦。第二次跟随工作人员一起进入,狭小的院子里养着几盆花,土坯的墙体、灰色的瓦檐、几处被修补过的痕迹,两层土木结构的建筑,不少地方都露出灰色的原木,所有的一切都诉说着这栋老宅经历的风风雨雨。而这,几乎是龙头村保存最好的一所名人旧居了。

      梁思成 林徽因旧居

      西式风情别具一格

      去探访梁思成、林徽因旧居就没那么幸运了。无论是第一次还是第二次去,我们都吃了闭门羹。在拥挤的棕皮营偏坡处,一幢小房坐东朝西,背对东面小山坡而建,这就是梁思成和林徽因两位顶尖建筑师一生中唯一为自己建造的房子。因为两次都没有找到看管人,我们只能在外面的高地踮起脚跟不停找最佳观察角度。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这所土木结构的平房,约有80平方米,三间住房坐西向东,两间附属用房则坐东向西,中间隔一条通道,自然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庭院。

      从相关资料我们得知,这所建筑窗子的面积比当地住房增大了好多倍,具有良好的采光;窗棂采用斜线交叉的木条构成一个个菱形,简洁而又古朴,内部装修中,最显著的是客厅里设计了壁炉,三间住房内全部安装了木地板。可以想象这样带着西洋味、功能齐全的建筑,出现在上世纪40年代昆明郊外的村子里,多少有些与众不同。

      更为有趣的是,三间房西边搭出一小间耳房,是金岳霖的卧室。金岳霖称梁思成为梁上君子,林徽因则是林下美人。这间搭靠主屋一面墙建成的耳房,云南人叫“偏厦”,比正屋低矮一些,窗户也要小些,面积不足10平方米,地面也比正屋要低矮。这些建筑用其自己的语言,向世人们展示了3人当年的一段绝世恋情。

      冯友兰旧居

      大门紧锁宅院深深

      探访冯友兰旧居有一些曲折。第一次探访时,走了很多弯路,终于找到时只见旧居被一红色砖墙围起来,深红色铁门紧闭,只能看到里面高出围墙的瓦檐和白色墙体。旁边几个老乡聊着天,当问及是否知道这里是冯友兰旧居时,几个人都说不知道,并称这里是弥陀寺,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

      第二次再去探访,旧居的铁门不仅挂了把将军锁,门也被焊死了。记者了解到,抗战时期,除了冯友兰在此居住过,这里也是当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在地,傅斯年、李济、梁思永、李方桂、董作宾、吴定良、丁声树等院士级人物都曾在这里工作过。

      为什么探访者会遭遇闭门羹的尴尬呢?五华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徐世昌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保护民居的最大困难在于各个故居的产权有所不同,文物管理职能部门并没有直接的干涉权力,只有监督管理的权力。而另一方面,缺乏资金也成为名人旧居维护的一大问题。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