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南京城内三大民国建筑风貌区保护规划出台

admin 2010-12-24 来源:景观中国网
南京的民国建筑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是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缩影,也是南京宝贵的文化资源和城市名片。南京城内的民国建筑,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近日,南京市出台了对天目路、复成新村、慧园里三大民国建筑风貌区的保护规划,并向市民公开征询意见。据了解,这三个片区均名列2008年《南京市重要近现代建筑和近现代建筑风貌区保护条例》确定的10片风貌区之中,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南京的民国建筑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是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缩影,也是南京宝贵的文化资源和城市名片。南京城内的民国建筑,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近日,南京市出台了对天目路、复成新村、慧园里三大民国建筑风貌区的保护规划,并向市民公开征询意见。据了解,这三个片区均名列2008年《南京市重要近现代建筑和近现代建筑风貌区保护条例》确定的10片风貌区之中,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民国时南京也有“里弄”

  在这三片民国建筑风貌区中,位于南京老城中部偏西北的天目路历史风貌区的特色显得最为鲜明。作为民国南京上层阶级的居住区,这里是南京当时政治、文化、经济状况的重要反映。风貌区内原法国大使馆、原埃及大使馆等馆舍建筑反映出南京作为当时的首都,在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位。另外一批名人寓所则形成了当时上层社区聚居地缩影,如原李正翩寓所、原毛燕誉寓所、原郑介民公馆等,有的现在已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这一片建筑内,还可以看见西式坡顶老虎窗的建筑形式。

  复成新村历史风貌区内有市级以上文保建筑1栋,历史建筑36栋。专家告诉记者,这些建筑为民国居住建筑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因为是民国时期统一规划设计的住宅区,这里的建筑采用院落式布局,有明显的西式风格,反映了民国时期中上层阶级的生活水平和当时的文化状况。复成新村民国时期曾居住过多位高级将领、名人雅士。特别是复成新村8号,曾经是“韩国国父”金九的住所,如今经常会有韩国人到此参观。

  虽然也是民国时期统一规划设计的住宅区,慧园里历史风貌区的建筑显得很特别,与南京同时期的大多数民居建筑风格不同,这里采用了“里弄”式布局,同时也拥有明显的西式风格。目前,这里有历史建筑22栋,其材料和建造反映了民国时期的技术水平和特点。

  以后可改为特色旅馆

  规划制定单位表示,目前这三个民国建筑风貌区的功能主要为居住,根据保护规划,它们未来的功能定位还是以居住为主。但根据实际情况,也允许适当兼容文化休闲、商业办公、创意产业等功能,成为“展现民国居住文化的高品质活力社区”。

  按照规划,三个民国风貌片区内的部分建筑,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有关限制条件和有效补充措施后,可以用于特色旅馆。

  与绝大多数历史文化街区一样,保护规划对三个街区的建筑高度做出严格的规定。其中,天目路历史风貌区内的建筑檐口限高6米;天目路沿街界面限高3米,局部6米;北京西

  路沿街限高3米,局部6米。复成新村檐口高度整体限高7米,局部维持现状高度12米。慧园里檐口高度整体限高7米,局部维持现状限高9米和15米。

  专家告诉记者,保护规划还要求严格保护三个风貌区内传统街巷的空间尺度,并要控制街巷两侧的建筑高度、形式、色彩等不得改变。同时要控制好院落围墙、入户门头的形式,拆除高出院墙的搭建。让游客漫步在这三个历史风貌区的街巷中时,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由连续院墙构成的街巷界面。

  扩建应使用钢和玻璃材料

  为了保护历史建筑和片区的历史风貌,三份保护规划甚至对每个历史片区内的人口容量做出了详细的限制,其中天目路片区居住人口上限约为192人,复成新村约为372人,慧园里约为298人。为了避免在视觉上出现不协调,规划要求在街巷中不得设置影响风貌区风貌的广告牌和招牌。

  “对需要修缮的建筑应尽量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采用原有的建筑材料和色彩。”专家告诉记者,这三个片区的历史建筑虽然都始建于民国,但房屋色调却各有不同。“天目路风貌区的建筑应保持米黄、青灰、红褐色调,而复成新村的建筑应采用米黄、青灰色调。而慧园里的历史建筑则多以红砖为特征,少部分为青灰色。”

  专家告诉记者,考虑到实际情况,这三个民国建筑风貌区内的部分房屋允许一定程度的扩建。但扩建部分应用钢、玻璃等通透的现代材料与原有建筑材料即有所区别又相互协调。同时,扩建部分得高度应低于历史建筑,并采用简单的建筑形式和谦虚的灰色系颜色。

  据了解,规划单位在制定三片民国建筑风貌区的保护规划时还参考了1929年的南京城市规划《首都计划》。根据《首都计划》上的第一住宅区要求,保护规划指出天目路风貌区的主体建筑与院墙之间距离不应小于2米。

  链接

  天目路历史风貌区:位于南京老城中部偏西北,规划范围西至玉泉路、东至宁海路、北至北京西路、南至天目路,占地1.94公顷。现存建筑中,上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建筑占50.41%。

  复成新村历史风貌区:位于南京老城中部偏西北,规划范围西至申家巷、东至马路街、南至绣华巷小区,占地1.35公顷。现存建筑中,上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建筑占60.65%。

  慧园里历史风貌片:位于南京老城南部,慧园街以北,占地1.04公顷。现存建筑中,上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建筑占64.68%。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