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东莞2011 ~2015 每年10个亿建设文化名城

admin 2010-08-31 来源:景观中国网
“用10年左右时间,把东莞打造成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和岭南文化精品名城”——《东莞市建设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0-2020年)(讨论稿)》(以下简称《纲要》)30日出炉,旨在通过“四名城”的打造,以此全面提升公民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软实力。
  “用10年左右时间,把东莞打造成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和岭南文化精品名城”——《东莞市建设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0-2020年)(讨论稿)》(以下简称《纲要》)30日出炉,旨在通过“四名城”的打造,以此全面提升公民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软实力。

  东莞市将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

  《纲要》称,自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文化建设加快发展,尤其是通过实施“文化新城”战略,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这为推动东莞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文化动力。但是,当前东莞的文化建设总体上仍落后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随着前不久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的召开和《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颁布实施,全省将掀起新一轮文化建设高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文化竞争和文化与经济加速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东莞必须深刻认识文化建设在保障文化民生、提升公民素养、凝聚精神力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此,《纲要》提出,今后10年同样是东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阶段。

  在文化新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市政府对全市文化建设提出新目标——建设文化名城,全力打造与东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文化优势、文化地位和文化形象,全面提升东莞市文化软实力。

  5年内三级文化设施全覆盖

  《纲要》还明确了“四名城”的发展目标:一是建立和完善具有时代特征和实践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全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培育东莞人文精神,提升现代城市文明,成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二是建立和完善设施先进、分布均衡、产品丰富、服务优质、保障充分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用3~5年时间,实现市、镇、村三级文化设施全面覆盖,主城区建成“十分钟文化圈”,镇村建成“二十分钟文化圈”,公共文化服务达到全国一流水平,成全国公共文化建设示范区。

  三是建立和完善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特色鲜明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产业总体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今后10年,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4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5%;到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85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8%,成为带动东莞制造业由“东莞制造”向“东莞创造”升级转型的助推器。

  四是建立和完善规划科学、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打造一批特色历史文化品牌,形成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形象和文化风貌,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五是建立和完善机制灵活、形式多样、环境宽松的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体系,培养和造就一批文化领军人物,不断推出文艺精品力作,不断增强东莞文化的竞争力和辐射力,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岭南文化精品生产基地。

  文化建设要实现“六个转变”

  据介绍,《纲要》编制过程历时90余天,十易其稿,凝聚了市委、市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心血,汇聚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智慧。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非常重视和关心《纲要》的起草,先后于8月9日、11日和12日出席了城市品牌形象及标识设计思路汇报会、文化名城建设座谈会和发展文化产业规划汇报会等会议,听取了社会各界对东莞文化建设的意见建议。在《纲要》的起草过程中,共征集到各方面的意见建议100多条,其中绝大部分意见和建议被采纳。

  《纲要》提出,要促进东莞文化建设实现“六个转变”:即在文化形态上,由村镇文化向都市文化转变;在文化层次上,由基本的文化权益保障向造就高品质文化生活转变;在文化服务上,由单向的文化供给向文化供给与文化需求良性互动转变;在文化格局上,由注重发展文化事业向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全面均衡发展转变;在文化动力上,由主要依靠政府力量向以政府、文化企事业单位、文化行业协会、文化志愿者、文化受众等共同推动转变;在文化传承上,由重物质、技艺层次的保护向重精神锻造转变。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