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江湾城伸展生态脉络
admin
2010-08-16
来源:景观中国网
“原始”的湿地中,树木错落有致,不时有野鸭游过,阳光斑斑洒落,清风拂面――这描绘的不是郊区的森林,而是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杨浦区新江湾城的一条长2.7公里的生态走廊。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新江湾城已初步成为人居生态的典范,完善了生态环境、水系循环、道路交通、景观构架、生活配套、市政设施六大系统。
“原始”的湿地中,树木错落有致,不时有野鸭游过,阳光斑斑洒落,清风拂面――这描绘的不是郊区的森林,而是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杨浦区新江湾城的一条长2.7公里的生态走廊。
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新江湾城已初步成为人居生态的典范,完善了生态环境、水系循环、道路交通、景观构架、生活配套、市政设施六大系统。
熟地开发模式保证绿色理念落地
绿色理念能够“落地”,和新江湾城科学的开发定位和城市规划分不开。
“新江湾城的开发应是一个城市空间的成长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居住区的开发。”杨浦区环保局局长徐雪峰介绍说。从2001年下半年到2002年底,新江湾城邀请4家国外公司结合本地资源做了城市规划。
“把生地做成熟地,目的是为了不在建设中破坏原有的规划。”上海城投公司的一位工程师说。新江湾城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先配套后居住,先环境后建筑”的开发原则,为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社区建设、生活配套等都留足了空间,成片开发的过程强调环境、经济和生活多目标平衡。
目前,新江湾城的开发模式是先由上海城投公司一级开发做成熟地,建设的时候把新江湾城所有的水系、公共绿化城市道路等建设好后,再整体移交给区政府。这种“熟地开发模式”有效保障规划执行不走样。以生态绿化空间的开辟和生态建设作为城市再开发的起点,形成了新江湾城区的整个生态骨架,将来无论是生态社区的建设还是低碳社区的营造都会因此获得一个良好的开端。
为土地出让设置绿色门槛
据了解,在新江湾城有不少地块是以低价中标。新江湾城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杨德兴说,在土地出让方面,并不按照价格来选择开发商,政府宁可收入少一点,也要环境效益好一点。新江湾城在低价出让土地的同时,明确要求开发商建设生态建筑,而这方面的要求也让开发商增加了投资。
据了解,新江湾城在地块出让条件中规定,开发必须按照低碳社区、绿色建筑的标准执行,区域内共同面临的节能、环保等问题都应当系统性、整体性考虑,地下管网、垃圾处理基础设施也要体现环保、可持续理念。
开发项目经理宋悠悠说,按照土地出让条件的开发要求,施工方使用了10余项实用并能切实带来良好效果的生态技术,包括自平衡风系统、墙体保温、渗水路面、太阳能路灯等。在景观设计中不仅是简单对绿化面积进行规定,还要求开发地块种植鸟适性植物,预留鸟类栖息地。
形成完整绿地网络
由于开发前土地长期弃置,新江湾城区出现了大面积自然恢复现象,如湿地连片,草木丛生。经过专家反复研究,新江湾城首次系统地、明确地提出生态“保育”与“恢复”技术理念。
废弃弹药库形成了生态源湿地公园,这是上海市区首次成功建立的生态住宅区内的自然保育地。生态走廊将生态源、新江湾城公园等主要绿地连接贯通,它既是城市干道与居住区的隔离防护林带,市民散步养身之处,又是小动物迁移的通道,是人工再造的自然。
目前,新江湾城的绿地比例达到50%,并形成了包括“生态源”、新江湾城公园、园林式道路绿带、生态走廊绿带及居住区绿地等在内,以绿色廊道连接主要生态板块的绿色生态网络体系,通过绿色廊道将所有绿地沟通连接,组成完整的绿地网络系统。
新江湾城街道办事处主任刘柏泉介绍说,新江湾城的营造是为了适应上海的环境,保持江南的特色,生态小区环境、绿化设计时,主要采用本地植物,与河岸环境相适应,能够形成自然更替,但同时也给管理单位带来困难。
好的环境管理才能保证新江湾城秉持绿色理念发展。“建起来容易,管起来难。杨浦区在新江湾城街道设置了综合市政管理所,把道路、水系、绿化三方面工作结合在一起,实行统一管理,这在上海市是环境综合管理的机制创新。”刘柏泉说。
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新江湾城已初步成为人居生态的典范,完善了生态环境、水系循环、道路交通、景观构架、生活配套、市政设施六大系统。
熟地开发模式保证绿色理念落地
绿色理念能够“落地”,和新江湾城科学的开发定位和城市规划分不开。
“新江湾城的开发应是一个城市空间的成长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居住区的开发。”杨浦区环保局局长徐雪峰介绍说。从2001年下半年到2002年底,新江湾城邀请4家国外公司结合本地资源做了城市规划。
“把生地做成熟地,目的是为了不在建设中破坏原有的规划。”上海城投公司的一位工程师说。新江湾城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先配套后居住,先环境后建筑”的开发原则,为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社区建设、生活配套等都留足了空间,成片开发的过程强调环境、经济和生活多目标平衡。
目前,新江湾城的开发模式是先由上海城投公司一级开发做成熟地,建设的时候把新江湾城所有的水系、公共绿化城市道路等建设好后,再整体移交给区政府。这种“熟地开发模式”有效保障规划执行不走样。以生态绿化空间的开辟和生态建设作为城市再开发的起点,形成了新江湾城区的整个生态骨架,将来无论是生态社区的建设还是低碳社区的营造都会因此获得一个良好的开端。
为土地出让设置绿色门槛
据了解,在新江湾城有不少地块是以低价中标。新江湾城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杨德兴说,在土地出让方面,并不按照价格来选择开发商,政府宁可收入少一点,也要环境效益好一点。新江湾城在低价出让土地的同时,明确要求开发商建设生态建筑,而这方面的要求也让开发商增加了投资。
据了解,新江湾城在地块出让条件中规定,开发必须按照低碳社区、绿色建筑的标准执行,区域内共同面临的节能、环保等问题都应当系统性、整体性考虑,地下管网、垃圾处理基础设施也要体现环保、可持续理念。
开发项目经理宋悠悠说,按照土地出让条件的开发要求,施工方使用了10余项实用并能切实带来良好效果的生态技术,包括自平衡风系统、墙体保温、渗水路面、太阳能路灯等。在景观设计中不仅是简单对绿化面积进行规定,还要求开发地块种植鸟适性植物,预留鸟类栖息地。
形成完整绿地网络
由于开发前土地长期弃置,新江湾城区出现了大面积自然恢复现象,如湿地连片,草木丛生。经过专家反复研究,新江湾城首次系统地、明确地提出生态“保育”与“恢复”技术理念。
废弃弹药库形成了生态源湿地公园,这是上海市区首次成功建立的生态住宅区内的自然保育地。生态走廊将生态源、新江湾城公园等主要绿地连接贯通,它既是城市干道与居住区的隔离防护林带,市民散步养身之处,又是小动物迁移的通道,是人工再造的自然。
目前,新江湾城的绿地比例达到50%,并形成了包括“生态源”、新江湾城公园、园林式道路绿带、生态走廊绿带及居住区绿地等在内,以绿色廊道连接主要生态板块的绿色生态网络体系,通过绿色廊道将所有绿地沟通连接,组成完整的绿地网络系统。
新江湾城街道办事处主任刘柏泉介绍说,新江湾城的营造是为了适应上海的环境,保持江南的特色,生态小区环境、绿化设计时,主要采用本地植物,与河岸环境相适应,能够形成自然更替,但同时也给管理单位带来困难。
好的环境管理才能保证新江湾城秉持绿色理念发展。“建起来容易,管起来难。杨浦区在新江湾城街道设置了综合市政管理所,把道路、水系、绿化三方面工作结合在一起,实行统一管理,这在上海市是环境综合管理的机制创新。”刘柏泉说。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