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生贤:探索环保新道路 大力推进绿色发展
admin
2010-06-04
来源:景观中国网
6月5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我国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旨在倡导公众践行绿色消费,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6月5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我国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旨在倡导公众践行绿色消费,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发展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主题。人类文明的发展,历来是在不断应对和克服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各种矛盾过程中艰难前进。由于人与自然矛盾激化,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阻碍,促使环境问题认识的觉醒,进而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许多国家都更加突出“绿色”的理念和内涵,实施“绿色新政”,以此来谋划后危机时代的发展。人们普遍认识到,发展绿色经济不仅可以节能减排,而且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扩大市场需求、提供新的就业,是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重要结合点。推进绿色发展,为环境保护带来了压力和机遇。
改革开放30多年是我国环保事业大发展的30多年,也是不懈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的30多年。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注重“末端治理”的环保老路,在我国走不通,也走不起。一段时期内,不少地区和环保部门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把环境保护看成是简单的污染防治,就污染谈污染,就环保论环保,实践中走了弯路。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和艰巨的环保任务,需要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立足基本国情,借鉴经验教训,积极探索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道路。“代价小”就是要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以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效益好”就是要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建设相统筹,寻求最佳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排放低”就是要坚持污染预防与环境治理相结合,用适当的环境治理成本,把经济社会活动对环境的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可持续”就是要坚持环境保护与长远发展相融合,以环境保护的不断加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探索环保新道路,需要用新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用新的视野把握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机遇,用新的实践推动环境保护取得更大的实际成效,用新的体制机制保障环境保护的持续推进,用新的思路谋划环境保护的未来,抓紧制定与我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全防全控的防范体系、健全高效的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完备的环境管理体系、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从国家战略层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再生产全过程和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全力推进。
当前,我国已进入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要有强大外力,就像石墨结构向金刚石结构转化需要高温高压外加催化剂那样苛刻的外界条件一样。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可以提供这一强大外力。这就需要积极探索,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综合作用。
第一,坚决打好污染减排决胜战,以倒逼机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经过努力,截至2009年底,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与2005年相比分别下降9.66%和13.14%,二氧化硫减排已超过“十一五”目标,化学需氧量减排也接近“十一五”目标。今年以来,我们咬定目标,自加压力,明确提出化学需氧量在实现“十一五”目标的前提下,再削减20万吨;二氧化硫在2009年已经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再削减40万吨。我们将深入研究健全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把污染减排与改善环境质量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建立减排目标着眼环境质量、减排任务立足环境质量、减排考核依据环境质量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大力推进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通过污染减排的倒逼传导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第二,深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源头控制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严格控制“两高一资”行业盲目扩张,坚决抑制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健全环评、评估、审批责任追究机制和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强化建设项目环评管理。对未按期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实行建设项目环评“区域限批”。完善规划环评,探索战略环评,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以及生态文明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和社会组织体系。
第三,健全并完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体系,以环境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继续探索完善环境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一体化。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改革,完善鼓励节能环保的财税体系,研究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深化绿色税收、绿色证券、绿色采购、绿色贸易等环境经济政策。
第四,增强环境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以市场导向发展壮大环保产业。加快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和环保技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减少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壮大,引领技术升级,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
第五,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以绿色生活助推消费模式转变。环境保护是重大民生问题。经济发展决定人们的生活水平,环境状况决定人们的生存条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由衷地期盼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我们坚持把环境保护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把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重金属污染等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同时,积极倡导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改变导致对自身生存环境破坏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绿色发展的征程就在脚下延伸,艰巨繁重的任务正摆在面前。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砥砺勇气、携手共进,一定能够早日实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好愿景。
发展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主题。人类文明的发展,历来是在不断应对和克服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各种矛盾过程中艰难前进。由于人与自然矛盾激化,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阻碍,促使环境问题认识的觉醒,进而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许多国家都更加突出“绿色”的理念和内涵,实施“绿色新政”,以此来谋划后危机时代的发展。人们普遍认识到,发展绿色经济不仅可以节能减排,而且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扩大市场需求、提供新的就业,是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重要结合点。推进绿色发展,为环境保护带来了压力和机遇。
改革开放30多年是我国环保事业大发展的30多年,也是不懈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的30多年。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注重“末端治理”的环保老路,在我国走不通,也走不起。一段时期内,不少地区和环保部门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把环境保护看成是简单的污染防治,就污染谈污染,就环保论环保,实践中走了弯路。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和艰巨的环保任务,需要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立足基本国情,借鉴经验教训,积极探索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道路。“代价小”就是要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以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效益好”就是要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建设相统筹,寻求最佳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排放低”就是要坚持污染预防与环境治理相结合,用适当的环境治理成本,把经济社会活动对环境的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可持续”就是要坚持环境保护与长远发展相融合,以环境保护的不断加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探索环保新道路,需要用新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用新的视野把握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机遇,用新的实践推动环境保护取得更大的实际成效,用新的体制机制保障环境保护的持续推进,用新的思路谋划环境保护的未来,抓紧制定与我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全防全控的防范体系、健全高效的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完备的环境管理体系、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从国家战略层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再生产全过程和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全力推进。
当前,我国已进入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要有强大外力,就像石墨结构向金刚石结构转化需要高温高压外加催化剂那样苛刻的外界条件一样。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可以提供这一强大外力。这就需要积极探索,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综合作用。
第一,坚决打好污染减排决胜战,以倒逼机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经过努力,截至2009年底,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与2005年相比分别下降9.66%和13.14%,二氧化硫减排已超过“十一五”目标,化学需氧量减排也接近“十一五”目标。今年以来,我们咬定目标,自加压力,明确提出化学需氧量在实现“十一五”目标的前提下,再削减20万吨;二氧化硫在2009年已经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再削减40万吨。我们将深入研究健全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把污染减排与改善环境质量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建立减排目标着眼环境质量、减排任务立足环境质量、减排考核依据环境质量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大力推进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通过污染减排的倒逼传导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第二,深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源头控制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严格控制“两高一资”行业盲目扩张,坚决抑制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健全环评、评估、审批责任追究机制和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强化建设项目环评管理。对未按期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实行建设项目环评“区域限批”。完善规划环评,探索战略环评,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以及生态文明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和社会组织体系。
第三,健全并完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体系,以环境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继续探索完善环境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一体化。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改革,完善鼓励节能环保的财税体系,研究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深化绿色税收、绿色证券、绿色采购、绿色贸易等环境经济政策。
第四,增强环境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以市场导向发展壮大环保产业。加快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和环保技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减少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壮大,引领技术升级,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
第五,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以绿色生活助推消费模式转变。环境保护是重大民生问题。经济发展决定人们的生活水平,环境状况决定人们的生存条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由衷地期盼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我们坚持把环境保护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把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重金属污染等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同时,积极倡导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改变导致对自身生存环境破坏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绿色发展的征程就在脚下延伸,艰巨繁重的任务正摆在面前。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砥砺勇气、携手共进,一定能够早日实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好愿景。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