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战略论坛”举行
admin
2010-06-03
来源:景观中国网
2日上午,由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政府主办的“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战略论坛”在广州鸣泉居举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广宁出席论坛并讲话。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009年广州市政府重大委托课题“广州迈向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抉择”负责人王一鸣作主题发言。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郑德涛、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作专题发言。
● 这次课题研究立足于提升广州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出广州要重点建设和强化国际商贸中心、国际航运中心、金融中心和知识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抓住了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和关键所在
● 国家中心城市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具有强大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城市,集中体现在综合竞争实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城市服务与管理能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同时它应具有鲜明的城市个性特征,能够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竞争
● 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首先要打造国际商贸中心和文化中心。一是广州有悠久的商贸业历史和文化积淀;二是广州有独特的区域和交通枢纽优势;三是广州有良好的商贸服务业发展优势;四是广州有发达的功能区域载体作支撑;五是广州有强大的珠三角制造业和城市群作为依托。同时,广州是岭南文化中心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现代革命策源地、当代改革开放前沿地,在世界上也很有影响力,具备打造国际文化中心的优势和条件
● 现阶段,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破解人口、土地、环保三大制约难题,探索出一条具有广州特色的科学发展路子
2日上午,由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政府主办的“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战略论坛”在广州鸣泉居举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广宁出席论坛并讲话。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009年广州市政府重大委托课题“广州迈向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抉择”负责人王一鸣作主题发言。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郑德涛、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作专题发言。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桂芳,市政协主席林元和,市领导凌伟宪、薛晓峰、徐志彪、平欣光、王东等出席论坛。论坛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晓玲主持。来自北京和广州地区的专家学者、广州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区、县级市主要负责人300余人参加了论坛。
王一鸣代表课题组在发言中说,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我国进入发展新阶段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战略需要,应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加以谋划。从世界主要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看,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关键是建设和强化国际商贸中心、国际航运中心、金融中心和知识创新中心功能,在功能上要与香港、深圳错位配置,形成多赢和联动发展格局。适应扩大开放和建设国际大都市的要求,城市发展要从“滨江”向“滨海”推进,发展模式要从“大而全”和“大而散”向“大而优”和“大而强”转型;突出“向南发展”的战略方向,重点构筑“空港-南沙港”走廊和南沙新区、空港经济区、知识创新区和国际商贸区“一廊四区”的战略格局。为了加快广州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着眼未来谋划和建设若干重大战略性工程。要全面提升广州的资源集聚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将广州建设成为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家中心城市。
郑德涛在专题发言中说,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既要增强城市的硬实力,努力发展城市和市政建设,也要注重增强城市的软实力,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他还就广州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问题提出建议:潜移默化培养市民的文化道德素质,使更多的广州市民成为文明的现代都市人;吸引更多的卓越人才定居广州,广州不但要成为普通百姓“最适宜居住”的城市,而且要成为学者和文化人“最适宜生活”的城市;提高城市建设中与百姓日常生活贴近的文化设施的品位,建设一个“亲民的”世界文化名城;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视大学对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价值。
海闻在发言中说,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必须和周边的城市化结合起来;加大交通建设力度,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大力发展具有前瞻性和独特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要加强广州中心城市国际化建设,吸引国际高端资源进入;加大教育投入,培养吸引优秀人才。政府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过程中,还要加强规划,包括区域的规划、交通的规划;制定好政策;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医疗事业。
张广宁在讲话中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出席论坛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对课题组研究报告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他说,报告从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出发,客观分析了广州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从战略目标、战略定位、战略路径、战略布局等方面研究设计了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总体方略,并提出具体的工作任务和举措,立意高远、宏观大气,具有较强的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
张广宁指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赋予广州新的历史使命。《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广州要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四大功能”。这次课题研究立足于提升广州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出广州要重点建设和强化国际商贸中心、国际航运中心、金融中心和知识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抓住了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切合广州实际。
张广宁指出,明确城市功能定位是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核心要求。国家中心城市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具有强大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城市,集中体现在综合竞争实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城市服务与管理能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等诸多方面,同时它应具有鲜明的城市个性特征,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竞争,这也是国家中心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要明确广州的鲜明特色是什么,长处是什么,最有竞争力、最具活力的地方是什么,广州要向世界展示什么。
张广宁指出,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首先要打造国际商贸中心和文化中心。“商贸”最能体现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个性、定位、特性。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具有五方面突出独特优势:第一,广州有悠久的商贸业历史和文化积淀。广州是千年商都,从2000多年城市发展历史轨迹可以看出,广州这个城市因商而生、因商而发展壮大、因商而辉煌,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广州商贸业在历史上都深具影响力。广州曾经因为对外通商而繁荣,特别是明清长期锁国,唯广州一口通外,富称“天子南库”。广州在清代有著名的十三行,到1850年左右,在世界城市经济十强中名列第四,达到当时城市发展的顶峰。今天的广州虽然已经成为一个综合经济实力很强,产业体系十分完整的综合性城市,但商贸仍然是最重要的产业。去年广州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排到第二位,占GDP比重超过60%,商贸业功不可没。2000多年的商都文化,造就了广州人精明、务实的商业文化特征,也为广州积累了浓厚的商业气氛和坚实的商贸基础,甚至广州历史上形成的岭南文化也与商贸服务业发展息息相关。千年商都品牌和岭南文化的优势,为打造广州国际大商业、大商都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第二,广州有独特的区域和交通枢纽优势。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中心,也是华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区域中心,已高标准建设了空港、海港、铁路枢纽、信息港以及国际性会展中心。比如铁路方面,在现有京广线、京九线的基础上,新建的广州南站将有直接通达香港、深圳、南宁、贵阳、福建的铁路,并与市内四条地铁线相连,成为又一交通大枢纽;海港方面,建成了南沙港;空港方面,有新白云国际机场,已经进驻的联邦快递将来要打造成为亚洲的物流中心、货运中心,等等。第三,广州有良好的商贸服务业发展优势。目前第三产业产值排在全国大城市第二位。福布斯2009年发布的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广州排在第二位,仅次于上海。第四,广州有发达的功能区域载体作为支撑。在新一轮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广州优化细化区域功能,及时对区域产业进行调整,在六个老城区确定了五个功能区,通过“退二进三”、“腾笼换鸟”以及“三旧改造”,盘活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在番禺、花都、萝岗、南沙、从化、增城等六个新城区,根据各自基础和条件,侧重点各不一样,相应发展各自的优势产业。第五,广州有强大的珠三角制造业和城市群作为依托。珠三角有九个城市,制造业都非常发达,这为广州打造国际商贸中心提供了重要依托。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提出推进广佛同城化,建设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经济圈,广州要利用珠三角城市分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走高端发展的路子,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避免走拼土地、拼资源、拼劳动力成本的老路子,一定不能发展低档、传统的商业。要做好这些工作,必须坚持规划先行,邀请专家、学者充分论证,广泛集中民智,提升广州商贸内涵,展示广州商贸特质。同时,广州是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是岭南文化中心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现代革命策源地、当代改革开放前沿地。这些都是广州最具特色的文化特质。尤其是广州的岭南文化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上也很有影响力,具备了打造国际文化中心的优势和条件。
张广宁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现阶段,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主要存在三方面制约因素:一是人口制约因素。目前广州常住人口超过1400万,而且高度集中在老城区,海珠、越秀、荔湾、天河、黄埔、白云区以占全市15.7%的土地,容纳了60%的人口,给教育、医疗及其他公共服务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二是土地资源的制约。广州土地开发强度已达22%,与香港、新加坡、首尔等世界先进城市相比差距很大,依靠开发土地来发展经济难以为继。三是环保的压力。过去经济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经济上去了,环境污染了,走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子难以为继。要真正破解这些制约广州发展的难题,关键是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探索出一条适应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要求、具有广州特色的路子。当前,应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水平国际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必须牢固确立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的结构调整主攻方向,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实现经济高端发展,不断增强中心城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二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必须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基点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核心推动力,坚持不懈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华南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三是推动绿色增长,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坚持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大力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四是协调发展内外源型经济,努力培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必须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内源型经济,促进经济走上以内生增长为动力的发展轨道。
张广宁指出,创新体制机制是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内在动力。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坚定信心、锐意改革、大胆创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全过程,切实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力度,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一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抓紧完成市、区(县级市)两级政府机构改革,促进大部门体制尽快实现有机衔接。推进简政放权改革,完善市对区(县级市)财政体制,促进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增强基层政府履行职责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大镇(街)综合执法力度,强化行政执法督察机制。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办事效率。二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研究制定促进民营经济新一轮大发展的政策文件,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和各类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建立“广州价格”形成机制。继续推进地方金融改革重组和体制机制创新,增强金融对经济的服务功能。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财政支持体制。深入推进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三要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规范市直部门管理,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完善街道、社区管理体制,创新街道、社区干部考评与激励机制。深入推进城市综合执法改革,探索将食品安全、安全生产、城市管理等执法力量加以整合的有效办法。加强数字城管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预防和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四要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和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成果,打造合格的市场主体。深化新闻媒体宣传与经营业务“两分开”和制播分离改革,推进媒体经营性文化资产重组,培育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五要积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积极开展社会管理综合改革试点,扶持和发展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创新街道社区管理服务模式,推动社会管理重心下移。
张广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进一步转变作风抓落实。要充分吸收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不断强化舆论引导,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良好氛围。
● 国家中心城市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具有强大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城市,集中体现在综合竞争实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城市服务与管理能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同时它应具有鲜明的城市个性特征,能够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竞争
● 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首先要打造国际商贸中心和文化中心。一是广州有悠久的商贸业历史和文化积淀;二是广州有独特的区域和交通枢纽优势;三是广州有良好的商贸服务业发展优势;四是广州有发达的功能区域载体作支撑;五是广州有强大的珠三角制造业和城市群作为依托。同时,广州是岭南文化中心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现代革命策源地、当代改革开放前沿地,在世界上也很有影响力,具备打造国际文化中心的优势和条件
● 现阶段,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破解人口、土地、环保三大制约难题,探索出一条具有广州特色的科学发展路子
2日上午,由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政府主办的“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战略论坛”在广州鸣泉居举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广宁出席论坛并讲话。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009年广州市政府重大委托课题“广州迈向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抉择”负责人王一鸣作主题发言。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郑德涛、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作专题发言。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桂芳,市政协主席林元和,市领导凌伟宪、薛晓峰、徐志彪、平欣光、王东等出席论坛。论坛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晓玲主持。来自北京和广州地区的专家学者、广州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区、县级市主要负责人300余人参加了论坛。
王一鸣代表课题组在发言中说,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我国进入发展新阶段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战略需要,应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加以谋划。从世界主要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看,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关键是建设和强化国际商贸中心、国际航运中心、金融中心和知识创新中心功能,在功能上要与香港、深圳错位配置,形成多赢和联动发展格局。适应扩大开放和建设国际大都市的要求,城市发展要从“滨江”向“滨海”推进,发展模式要从“大而全”和“大而散”向“大而优”和“大而强”转型;突出“向南发展”的战略方向,重点构筑“空港-南沙港”走廊和南沙新区、空港经济区、知识创新区和国际商贸区“一廊四区”的战略格局。为了加快广州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着眼未来谋划和建设若干重大战略性工程。要全面提升广州的资源集聚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将广州建设成为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家中心城市。
郑德涛在专题发言中说,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既要增强城市的硬实力,努力发展城市和市政建设,也要注重增强城市的软实力,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他还就广州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问题提出建议:潜移默化培养市民的文化道德素质,使更多的广州市民成为文明的现代都市人;吸引更多的卓越人才定居广州,广州不但要成为普通百姓“最适宜居住”的城市,而且要成为学者和文化人“最适宜生活”的城市;提高城市建设中与百姓日常生活贴近的文化设施的品位,建设一个“亲民的”世界文化名城;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视大学对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价值。
海闻在发言中说,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必须和周边的城市化结合起来;加大交通建设力度,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大力发展具有前瞻性和独特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要加强广州中心城市国际化建设,吸引国际高端资源进入;加大教育投入,培养吸引优秀人才。政府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过程中,还要加强规划,包括区域的规划、交通的规划;制定好政策;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医疗事业。
张广宁在讲话中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出席论坛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对课题组研究报告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他说,报告从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出发,客观分析了广州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从战略目标、战略定位、战略路径、战略布局等方面研究设计了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总体方略,并提出具体的工作任务和举措,立意高远、宏观大气,具有较强的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
张广宁指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赋予广州新的历史使命。《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广州要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四大功能”。这次课题研究立足于提升广州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出广州要重点建设和强化国际商贸中心、国际航运中心、金融中心和知识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抓住了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切合广州实际。
张广宁指出,明确城市功能定位是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核心要求。国家中心城市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具有强大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城市,集中体现在综合竞争实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城市服务与管理能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等诸多方面,同时它应具有鲜明的城市个性特征,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竞争,这也是国家中心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要明确广州的鲜明特色是什么,长处是什么,最有竞争力、最具活力的地方是什么,广州要向世界展示什么。
张广宁指出,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首先要打造国际商贸中心和文化中心。“商贸”最能体现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个性、定位、特性。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具有五方面突出独特优势:第一,广州有悠久的商贸业历史和文化积淀。广州是千年商都,从2000多年城市发展历史轨迹可以看出,广州这个城市因商而生、因商而发展壮大、因商而辉煌,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广州商贸业在历史上都深具影响力。广州曾经因为对外通商而繁荣,特别是明清长期锁国,唯广州一口通外,富称“天子南库”。广州在清代有著名的十三行,到1850年左右,在世界城市经济十强中名列第四,达到当时城市发展的顶峰。今天的广州虽然已经成为一个综合经济实力很强,产业体系十分完整的综合性城市,但商贸仍然是最重要的产业。去年广州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排到第二位,占GDP比重超过60%,商贸业功不可没。2000多年的商都文化,造就了广州人精明、务实的商业文化特征,也为广州积累了浓厚的商业气氛和坚实的商贸基础,甚至广州历史上形成的岭南文化也与商贸服务业发展息息相关。千年商都品牌和岭南文化的优势,为打造广州国际大商业、大商都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第二,广州有独特的区域和交通枢纽优势。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中心,也是华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区域中心,已高标准建设了空港、海港、铁路枢纽、信息港以及国际性会展中心。比如铁路方面,在现有京广线、京九线的基础上,新建的广州南站将有直接通达香港、深圳、南宁、贵阳、福建的铁路,并与市内四条地铁线相连,成为又一交通大枢纽;海港方面,建成了南沙港;空港方面,有新白云国际机场,已经进驻的联邦快递将来要打造成为亚洲的物流中心、货运中心,等等。第三,广州有良好的商贸服务业发展优势。目前第三产业产值排在全国大城市第二位。福布斯2009年发布的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广州排在第二位,仅次于上海。第四,广州有发达的功能区域载体作为支撑。在新一轮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广州优化细化区域功能,及时对区域产业进行调整,在六个老城区确定了五个功能区,通过“退二进三”、“腾笼换鸟”以及“三旧改造”,盘活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在番禺、花都、萝岗、南沙、从化、增城等六个新城区,根据各自基础和条件,侧重点各不一样,相应发展各自的优势产业。第五,广州有强大的珠三角制造业和城市群作为依托。珠三角有九个城市,制造业都非常发达,这为广州打造国际商贸中心提供了重要依托。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提出推进广佛同城化,建设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经济圈,广州要利用珠三角城市分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走高端发展的路子,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避免走拼土地、拼资源、拼劳动力成本的老路子,一定不能发展低档、传统的商业。要做好这些工作,必须坚持规划先行,邀请专家、学者充分论证,广泛集中民智,提升广州商贸内涵,展示广州商贸特质。同时,广州是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是岭南文化中心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现代革命策源地、当代改革开放前沿地。这些都是广州最具特色的文化特质。尤其是广州的岭南文化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上也很有影响力,具备了打造国际文化中心的优势和条件。
张广宁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现阶段,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主要存在三方面制约因素:一是人口制约因素。目前广州常住人口超过1400万,而且高度集中在老城区,海珠、越秀、荔湾、天河、黄埔、白云区以占全市15.7%的土地,容纳了60%的人口,给教育、医疗及其他公共服务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二是土地资源的制约。广州土地开发强度已达22%,与香港、新加坡、首尔等世界先进城市相比差距很大,依靠开发土地来发展经济难以为继。三是环保的压力。过去经济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经济上去了,环境污染了,走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子难以为继。要真正破解这些制约广州发展的难题,关键是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探索出一条适应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要求、具有广州特色的路子。当前,应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水平国际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必须牢固确立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的结构调整主攻方向,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实现经济高端发展,不断增强中心城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二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必须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基点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核心推动力,坚持不懈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华南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三是推动绿色增长,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坚持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大力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四是协调发展内外源型经济,努力培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必须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内源型经济,促进经济走上以内生增长为动力的发展轨道。
张广宁指出,创新体制机制是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内在动力。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坚定信心、锐意改革、大胆创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全过程,切实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力度,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一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抓紧完成市、区(县级市)两级政府机构改革,促进大部门体制尽快实现有机衔接。推进简政放权改革,完善市对区(县级市)财政体制,促进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增强基层政府履行职责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大镇(街)综合执法力度,强化行政执法督察机制。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办事效率。二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研究制定促进民营经济新一轮大发展的政策文件,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和各类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建立“广州价格”形成机制。继续推进地方金融改革重组和体制机制创新,增强金融对经济的服务功能。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财政支持体制。深入推进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三要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规范市直部门管理,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完善街道、社区管理体制,创新街道、社区干部考评与激励机制。深入推进城市综合执法改革,探索将食品安全、安全生产、城市管理等执法力量加以整合的有效办法。加强数字城管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预防和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四要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和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成果,打造合格的市场主体。深化新闻媒体宣传与经营业务“两分开”和制播分离改革,推进媒体经营性文化资产重组,培育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五要积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积极开展社会管理综合改革试点,扶持和发展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创新街道社区管理服务模式,推动社会管理重心下移。
张广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进一步转变作风抓落实。要充分吸收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不断强化舆论引导,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良好氛围。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