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从“忧”居到“优”居 我铭记在心

admin 2010-05-31 来源:景观中国网
关注城市点滴改变,在改变中体味自己生活的变迁!“城市英雄百姓关注”栏目自推出以来,引爆了市民对城市记忆的整理。连续一周多来,带给记者更多的是惊喜和意外——想不到有这么多市民每天都关注我们的报道,想不到两年来成都的大小变化,市民是这样铭记于心!
  关注城市点滴改变,在改变中体味自己生活的变迁!“城市英雄百姓关注”栏目自推出以来,引爆了成都市民对城市记忆的整理。连续一周多来,带给记者更多的是惊喜和意外——想不到有这么多市民每天都关注相关报道,想不到两年来成都的大小变化,市民是这样铭记于心!

  “肯定记在心里了,因为这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而且很多的改变,对我的影响很大。”一位网名为“天波湖光”的市民在给本栏目发来的邮件中真情讲述了自己的感受。邮件中说:“我的家在都江堰,汶川特大地震后家园被摧毁。在重建过程中,我没有花一分钱,重新拥有了自己的独楼小院,灾后重建的成都速度就是我的经历;现在有快铁了,去成都办事非常方便快捷,成都交通的现代化进程也是我的经历;还有很多很多……”“天波湖光”说,这些事情都深深印在他心里,也让他更深地感受到成都的变化就是每一位百姓生活的改变。

  和“天波湖光”一样,许多市民都有相同的感受。市民陈女士在来电中说,她非常关注本届“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每天她都很仔细地看本报的。看后对照自己的生活,有许多相同的感觉。她说,成都这几年的大小变化,很多人都深深铭记在心底,这次“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的评选活动,让大家有了一次整理自己记忆的过程,希望接下来能够挖掘出更多为城市发展建设付出努力的成都英雄,让大家感受到这些英雄的人格魅力。

  我们推荐

  共建工业园区走区域合作发展路

  通过共建工业园区、加强产业互动等多种形式,引领工业发展,提升成都经济圈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和成都工业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整体地位,逐步实现“规模主要看区域,水平主要看成都”的区域合作目标

  在产业的布局和规划上,进一步突出集中、集约、集群发展,更加着重于战略性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走产业高端化之路

  以产业功能来定位、以城市功能来配套,一个区域性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雏形已经显现

  5月20日,青岛华涛汽车饰件公司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繁忙。这个去年正式签约的项目,于今年2月正式开工。经过3个月紧张施工之后,目前钢构厂房已经粗具雏形。总投资3.2亿元,作为一汽成都基地的核心配套企业,青岛华涛汽车饰件公司主要生产汽车内饰件和模具。

  青岛华涛汽车饰件公司项目所在的成都·资阳工业集中发展区,是成都市与资阳市于2008年5月签约合作共建的工业园区,园区位于简阳市石盘、养马镇,总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起步区1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电子产品制造、冶金及新型材料、农副产品深加工、临空产业。截止到目前,该园区累计引进工业项目29个,项目建成后,年实现产值45.4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5780个以上。其产业定位是作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辐射发展区,资阳和成都汽车产业配套的产业布局。

  成资工业集中发展区,和成阿工业集中发展区、成眉工业集中发展区、成凉工业集中发展区等一起共同构成成都经济区工业经济区域合作的载体,成都经济区工业经济区域合作也由此迈出实质性步伐。成资侧重发展与汽车整车、关键零部件相关的产业;成阿重点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等;成凉区域合作侧重于太阳能应用和示范;成眉合作是化工新材料产业;成雅合作重点在新能源、新材料、机械制造和农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方面……在工业发展定位上,把成都工业放在成渝经济区发展战略中统筹规划,围绕“5+11”(成都、眉山、德阳、绵阳、雅安5市和资阳、遂宁的11个县)成都经济区区域经济发展,通过共建工业园区、加强产业互动等多种形式,发挥成都西部特大城市和省会城市的综合优势,引领工业发展,提升成都经济圈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和成都工业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整体地位,逐步实现“规模主要看区域,水平主要看成都”的区域合作目标。

  在产业的布局和规划上,进一步突出集中、集约、集群发展,更加着重于战略性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走产业高端化之路。具体包括:成德绵产业联动区,以成都、德阳、绵阳城市为节点,以成绵高速、宝成铁路为轴线,重点发展重大装备、机电成套设备、电子设备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成眉乐雅产业联动区,以成都、眉山、乐山、雅安城市为节点,以成雅、成乐高速公路,成昆铁路为轴线,重点发展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以硅材料、高性能纤维、聚酯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以及化工、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成资遂区域产业联动,以成都、资阳、遂宁城市为节点,以成渝、成南高速和成渝、成南铁路为轴线,重点发展以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工程机械制造为主的汽车产业带。

  以产业功能来定位、以城市功能来配套——这个定位更是扩大到整个成都经济区。一个区域性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雏形已经显现。本报记者钟文

  我们推荐

  新生的都江堰向世界递交新名片

  
  借助灾后恢复重建,将农房重建和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同步完成,修房子、搞旅游一箭双雕,都江堰乡村旅游有了畅想国际化标本的可能

  灾后重建给古城区重建带来了契机,通过实施“万盏灯光耀古城”“名木古树秀古城”“岷江活水进古城”等工程,融山、水、堰为一体……都江堰古城区一定能够打造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国际旅游城市精品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典范区

  再经过5—8年时间,都江堰将初步建成国际旅游城市,率先构建新型城乡形态。那时,极重灾区将向全球递交一张“世界名片”

  都江堰是成都旅游的标杆和名片,可那场至今令人惊怵的汶川特大地震令都江堰面目全非:青城山、二王庙等核心景区受损严重,宾馆饭店绝大多数坍塌、破损,占全市经济总量60%的旅游业瞬间“归零”。

  今年4月5日,清明时分,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都江堰清明放水节,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两年后,再度归来。

  归来的不只是放水节,归来的还有都江堰——中国惟一一座以古代水利设施而闻名的城市。60名世界导游精英和9名亚洲小姐走进这里,以他们的亲身体验,感受震后涅槃重生的都江堰,用他们的母语,通过当地媒体,向当地游客推销这座千年古城;废弃电站作演出舞台,岷江、离堆、安澜索桥、二王庙、山峰作背景,500多名演员演绎、描绘都江堰的悠久历史,筹备三年之久的大型实景山水剧《道解都江堰》正式首演,随着国内外媒体的全球同步现场直播,依然美丽的千年古堰与气势恢弘的《道解都江堰》精彩剧目带给世界以震撼与惊艳……

  “我们推荐,都江堰这座因水而生,因水而盛的城市,借力重建,奋力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已经端出了一道道令人垂涎的美餐,而且再经过5—8年时间,初步建成国际旅游城市,率先构建新型城乡形态,那时,极重灾区将向全球递交一张‘世界名片’。”都江堰市民夏先生打进本报热线激动地说。

  创新模式乡村旅游畅想国际化标本

  异域韵味的地中海建筑风格、传统古朴的徽派风格、乡土气息的川西民居风格……都江堰市紫坪铺镇紫宽路沿线10多公里区域,各式各样的灾后重建农房打破传统黑白灰样式,焕然一新,让人眼花缭乱。

  紫坪铺—虹口旅游沿线将灾后住房重建与灾后旅游重建紧密结合,利用灾后农村住房重建的“四性”原则,将农房重建提档升级,打造成旅游环线上的新景点、新酒店、新购物点,在农房重建完成的同时,也完成旅游环线的基础建设,以一箭双雕的方法实现灾后农房重建和旅游重建。

  都江堰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把扶植式恢复重建转变为提升式发展,将紫坪铺段发展为旅游过境休整地,改变虹口粗放式经营。将一日游变成两日游,将过客变成游客,将游客变成住客,将住客变成常客。这个过程中,受灾群众不只变成居民,还变成每天都有旅游收入的‘景民’。”

  借助灾后恢复重建,将农房重建和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同步完成,修房子、搞旅游一箭双雕,都江堰乡村旅游有了畅想国际化标本的可能。都江堰期望,通过“三年全面恢复,五年全面提升”,打造成中国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典范试验区、中国10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之一,使都江堰乡村旅游成为驰名中外的“天府田园”代表,成为中国乡村旅游的形象之一,都江堰市作为“全域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旅游龙头之一,使其乡村旅游成为中国第二代旅游产品的国际化标本。

  借力重建核心景区与古城区获新生

  “万盏灯光耀古城”“名木古树秀古城”“岷江活水进古城”,融山、水、堰为一体……“都江堰古城区一定能够打造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国际旅游城市精品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典范区。”都江堰市委书记刘俊林言辞铿锵。

  2月21日,随着幸福路东门城楼的奠基,都江堰市古城区恢复重建正式宣告启动。此前,众多知名专家先后为都江堰古城区恢复重建支招。国际知名城市规划专家、法国文化与交流部建筑与遗产司总监Alain-marechal,都江堰水文化广场设计者、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等数十位专家齐聚都江堰。古城的灵魂,不在小桥,不在流水,而在人家,以及存在于这一民族中的文化;因水治堰、因堰兴城,自流的水是都江堰这座城市的“魂”,是这座城市历史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更是这座城市走向未来的支撑……专家的灼见为古城区的重建指明了方向。

  而现实是,长久以来,都江堰人就有一大遗憾,古城自兴建以来,因其特殊的地理条件,虽然水在古城中,却只能拜水、观水而不能近水。古城区重点水景打造规划弥补了这一遗憾。作为古城区恢复重建的重要项目,一套永动性供水景观将把岷江活水引入都江堰城区并环绕各大主要街道。水景由知名专家设计,借鉴了上海外滩的规划建设理念。沿着河道还计划修建商业街、酒吧和茶肆,河道两侧将设置多处亲水设施,方便游客下水体验。

  新生画卷这里依然是最美丽的景区

  站在鱼嘴之上,俯视岷江,鱼嘴修复后的裂纹清晰可见;仰望青山,因地震受损的二王庙古建筑群依然披裹着用脚手架撑起的防雨布外衣,像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倔强地挺着腰板。“地震对二王庙的塑像破坏不大,但建筑破坏严重,工人都在加班加点争取今年底前实现古建筑物本体完工。”施工负责人刘大山说。 

  今年8月前,青城山所有在地震中受损的古建筑都将全部维修完毕,对外开放。“青城山古建筑群的修复重建不是单纯的维修恢复。青城山在重建过程中,实现宗教活动区域与生活、旅游区域的功能分区,并对整个景区的公共基础设施进行完善,不仅可以用上自来水,还可用上天然气,游客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公厕的尴尬也将一去不复返。”都江堰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

而在今年新年前的两天,通过一年多努力,都江堰景区伏龙观抢救保护工程竣工开放。那天,国家文物局的领导,国内外的新闻媒体齐聚这里,共同见证了饱经地震磨难后,新生之后的伏龙观展现出的雄伟与壮美。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