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立市 低碳先行
admin
2010-03-11
来源:景观中国网
要进一步坚持“环境立市”,大力推进低碳新政,打造“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新年以来,杭州市明确提出,要努力在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上走在前列,在加强节能环保、建设生态文明上走在前列。
要进一步坚持“环境立市”,大力推进低碳新政,打造“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新年以来,杭州市明确提出,要努力在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上走在前列,在加强节能环保、建设生态文明上走在前列。
2009年,杭州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突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分别减少3%。被列为第二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西溪湿地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完成126个节能技改项目与233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生态建设“1250”工程643个,截污纳管项目329个。市区新增绿地面积643万平方米。七格污水处理厂三期建成试通水。三堡引水工程建成使用,实施珊瑚沙引配水,“四港四河”水质明显改善。推进半山和北大桥地区环境整治,搬迁工业企业150家,整治6条河道和4条道路,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启动城市生活垃圾直运等37个城市生态建设项目。深入实施大气环境整治,关停杭协热电,淘汰高污染车辆超过2万辆。完成31个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环境整治。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9.6%。
今年,杭州市要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减碳。突出抓好重点企业、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实行严格的环境评价、节能评估等项目准入制度,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与坚决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生产能力相结合,培育壮大低碳产业集群。坚持铁腕治污,加快推进主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深入实施半山、北大桥、大气、饮用水源地等环境综合整治。抓好钱塘江流域及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加强生态与资源保护。大力保护六条生态带。启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认真做好迎接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检。推进循环经济“770工程”、工业循环经济“2632”工程。抓好钱塘江引水、天然气利用、闲林水库、三堡排涝和城西、临平、富阳大源污水处理厂等重点环保与生态建设项目。开展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扩大节能、节电、节水、节材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清洁生产与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和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双十万”工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市区新增绿地面积300万平方米,建设森林城市。
建设低碳城市。制定并实施低碳新政。推广绿色建筑,实施“阳光屋顶”计划,推进“十城万盏”试点。抑制高耗能产品生产,培育吸收二氧化碳的碳汇产业。建设大气复合污染物综合监测及预测预警系统,主城区实行垃圾直运。机关带头实行绿色办公。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建设低碳科技馆。推动低碳创业,打造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
2009年,杭州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突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分别减少3%。被列为第二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西溪湿地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完成126个节能技改项目与233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生态建设“1250”工程643个,截污纳管项目329个。市区新增绿地面积643万平方米。七格污水处理厂三期建成试通水。三堡引水工程建成使用,实施珊瑚沙引配水,“四港四河”水质明显改善。推进半山和北大桥地区环境整治,搬迁工业企业150家,整治6条河道和4条道路,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启动城市生活垃圾直运等37个城市生态建设项目。深入实施大气环境整治,关停杭协热电,淘汰高污染车辆超过2万辆。完成31个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环境整治。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9.6%。
今年,杭州市要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减碳。突出抓好重点企业、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实行严格的环境评价、节能评估等项目准入制度,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与坚决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生产能力相结合,培育壮大低碳产业集群。坚持铁腕治污,加快推进主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深入实施半山、北大桥、大气、饮用水源地等环境综合整治。抓好钱塘江流域及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加强生态与资源保护。大力保护六条生态带。启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认真做好迎接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检。推进循环经济“770工程”、工业循环经济“2632”工程。抓好钱塘江引水、天然气利用、闲林水库、三堡排涝和城西、临平、富阳大源污水处理厂等重点环保与生态建设项目。开展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扩大节能、节电、节水、节材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清洁生产与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和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双十万”工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市区新增绿地面积300万平方米,建设森林城市。
建设低碳城市。制定并实施低碳新政。推广绿色建筑,实施“阳光屋顶”计划,推进“十城万盏”试点。抑制高耗能产品生产,培育吸收二氧化碳的碳汇产业。建设大气复合污染物综合监测及预测预警系统,主城区实行垃圾直运。机关带头实行绿色办公。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建设低碳科技馆。推动低碳创业,打造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