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主城将学首尔模式长大 核心城+卫星城防城市病
解放碑CBD
今年,重庆主城拓展全面进入外环时代。按照建设1000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的国家中心城市目标,加快建设北部新区,提速开发西部新城、东部片区和南部片区,推动人口和产业向外环有序扩展,尽快形成一批新的功能组团。超前规划和建设一批连接各组团和卫星城的快速通道、绿色廊道,增强主城对外辐射带动力。
“扩城”模式 “模式”优势
市社科院区域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勇解读说,重庆扩城,仿效的是韩国首尔模式:核心城+卫星城的组合发展。这一模式的最大优势,就是防止患上“城市病”。
“扩城”模式 重庆不选“摊大饼”方式
李勇说,“摊大饼”扩张和采用核心城市+卫星城的模式“长大”。两者的区别是:“摊大饼”是以现有主城为核心,沿着城市边沿建房修路,逐步向外摊饼式“长大”;而核心城+卫星城的模式,就是在主城内环到外环之间,布局一些以产业为主导、具有独立城市功能的卫星小城。目前,这些卫星小城的雏形,就是现在的产业组团。如西彭、茶园、西永、蔡家、江津、东港、鱼嘴、悦来组团等。然后,在组团内修建医院、学校、住宅等,完善城市功能。届时,每个卫星城可吸纳30~50万人入住。
核心主城与卫星城之间,通过高速公路或快车道、轻轨等连接,中间地带则是森林、河流或农地。
李勇说,这一模式仿效的是韩国首尔。首尔的核心城市周边有20多个卫星小城,核心城市聚集70%的人口,其他城市人口分散在卫星城中。最近的卫星城距离核心区50多公里,最远的100公里。核心城与卫星城之间地带,是大片的森林和农地。城在林中,错落别致,生态优美。
“模式”优势 防止城市变大就“生病”
李勇介绍说,这一城市发展模式有三大优势。一是能有效防范“城市病”。城市“摊饼”扩张,大量人口涌入,堵车、城市污染、产业空虚等毛病随着而来。而卫星城产业配套完整,城市功能完备,能吸纳和分流城市人口。二是弥补产业空虚,卫星城在最初规划布局时,遵循产业发展规律,走的是产业集约化发展道路。用地少,产出多。三是城市环境优美。在核心城与卫星城之间,是自然的天然氧吧。也就是当今流行的“花园城市”发展理念。
李勇分析说,重庆是山城,可用土地相对较少。目前,市政府确定的未来扩城模式,符合重庆市情。未来重庆要增加400万人,绝大部分人口就分流到各个卫星城中。李勇说,已经布局完成的工业组团,将率先变成卫星城,未来,还将有一批新的组团出现。
未来趋势 城内工业园区陆续外迁
李勇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调整优化内环功能布局,完善中央商务区功能。”这句话的背后,是未来重庆产业布局的重新优化调整。
今后,在目前核心城区的一些工业园区,都将陆续搬到内环与外环之间,支撑我市经济的六大产业都将陆续外迁,离开核心城区。今后,在核心城区,就剩下现代服务业为主打的第三产业。
李勇说,内环到外环之间的数十个卫星城起来后,在城区道路或内环道路上,将几乎看不见大货车,城区再也听不见工业噪声。城市交通压力将变小,空气质量和生活环境将更好,更加宜居。
此外,卫星城应城市功能配套完整,居住在此的居民日常生活方便不用出城。即使要到核心城区购物游玩,一般也只需半小时车程。
城市风向 腾出手来开发南部地区
李勇说,报告谈到“提速开发西部新城、东部片区和南部片区。”意味着市政府开始考虑南部片区发展。他谈到,直辖以来,重庆向北布局,包括现在的两江新区、保税港区等,都在北部地区,一直流传着“北暖南寒”说法。现在,到了腾出手解决一直薄弱的南部地区的时候。
李勇分析说,南部地区以出海大通道渝黔高速为纽带,与广西的北部湾地区相连,直指珠三角和东盟地区。因此,盘活南部地区,对加强与珠三角及东盟合作与联系,具有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