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标建筑亮出贵阳新名片
admin
2009-09-09
来源:景观中国网
“如今的贵阳,商务急速发展,地标建筑比比皆是,但很少有真正的地标沉入公众的内心。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所说,我们已经不能仅仅从建筑的高度、从人们的视觉效果上来理解地标建筑了,这样的时代正在成为过去……地标建筑的意义在于,它是可以与人们心灵共鸣、标注在人们记忆中的建筑。因此,优秀的、功能合理的地标建筑是城市经济文明和建筑文明的象征,也是城市形象的一张‘名片’。”省建筑设计院设计师张艳霞如是评价。
“如今的贵阳,商务急速发展,地标建筑比比皆是,但很少有真正的地标沉入公众的内心。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所说,我们已经不能仅仅从建筑的高度、从人们的视觉效果上来理解地标建筑了,这样的时代正在成为过去……地标建筑的意义在于,它是可以与人们心灵共鸣、标注在人们记忆中的建筑。因此,优秀的、功能合理的地标建筑是城市经济文明和建筑文明的象征,也是城市形象的一张‘名片’。”省建筑设计院设计师张艳霞如是评价。
一栋栋充满现代气息的筑城楼宇不断拔地而起,“爽爽的贵阳”建设正日新月异。那么,作为城市形象“代言人”的“今日地标”和“明日地标”在哪里呢?
网友热议城市新地标
“从社会影响、建筑创新、公众形象、功能品位等方面综合考量,评出你心目中的贵阳新地标建筑。”在百度贴吧里的“贵阳吧”,一篇评选贵阳新地标建筑的帖子引来网友强烈关注。
一位网友说他心中的新地标有贵航喜来登、贵阳大剧院和省图书馆,因为这些建筑物的外观风格十分独特,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贵阳大剧院,不仅外观酷似一架精美的大钢琴,还进一步完善了贵阳的文化设施,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为国内外艺术团体搭建了一个了解贵阳,认识贵阳的平台。”;
另一位网友则认为位新地标应该彰显出一种蓬勃的力量,外观要大气、恢弘,因为金阳的贵阳市行政中心是代表者之一。此外,贵阳美术馆、贵阳火车站、龙洞堡机场、民族文化宫、国贸大厦、时代广场、贵阳商业银行总部、富中国际等,都被网友逐一“提名”。
一位网友则留言:“我们已习惯了地标的存在,它们不仅仅是钢筋混凝土的森林,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这个地标性建筑泛滥的年代,你也地标,我也地标。地标建筑不是评比出来的,它首先是公众认可的、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以建筑名开始,再成为地名,后又成为城市标志的,才真正配得上‘地标’的称号。将来如果有某一座建筑真正能取代甲秀楼标志性地位,那才是贵阳最好、最有特色的建筑 。”这一观点得到其他网友的一致认可。
张艳霞对网友们对贵阳新地标的热议给予了赞扬,她指出,地标性建筑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历史、经济、文化等等积淀出来的果实。它背后表达的是一种公众意识,需要有一种公众认可的过程,“在现代化发展速度迅猛的贵阳,代表着城市精神‘名片’的新的地标建筑群尚未出炉,需要全体贵阳人去集体寻找。”
“未来地标”备受期待
采访中记者发现,凯宾斯基酒店、国际会展中心、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新火车站、贵州省博物馆新馆等正在建设或即将动工的项目,已经成为贵阳建筑规划沙盘上最吸引贵阳市民眼球的建筑,是备受期待的贵阳地标建筑的“明日之星”。
苏州工业园区总规划师时匡日前在出席2009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时指出,“建筑师往往有这样一个弊病:重视自己的建筑,总想突出自己设计的作品。试想,如果每一座建筑都是标志性的,这些建筑堆在一起,城市会变得怎么样呢?城市设计非常重要,它会规定在这个区域内的所有建设行为,其中包括:建筑物的属性、体量、高度、色彩、建筑与道路的关系、建筑与交通的关系、建筑物之间的联系等。就像乐队指挥一样,城市设计指挥城市这一区域中的每一个元素各得其位,主次关系、比例关系一目了然。”
规划局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从《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纲要》可以看出,新的城市规划对城市设计高度重视,建筑物外观与城市整体形象,功能定位及选址等也要经过科学的论证,“如国际会展中心、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贵州省博物馆新馆等项目,不仅外观设计富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建筑材料也提倡绿色环保,与生态文明城市的理念很符合。而在功能使用上,将大力提高我市旅游接待能力,弥补文化、体育设施不足等尴尬现状。同时,随着贵阳的发展,各个区域都在不断更新区域内的地标。例如现在的龙洞堡的多彩贵州城、山水黔城的希尔顿酒店、保利温泉新城酒店、金阳世纪城酒店等都是不同区域内举足轻重的项目,势必成为区域内的地标建筑,让整个贵阳城变得更新、更美。”
本土特色彰显城市个性
真正的地标建筑,让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高度或者宽度,而是能让人们能更轻松地寻觅到一个城市的脉动和走向。只有地标建筑内部所融入的独具城市魅力的惟一性,才是其作为城市地标的最重要方面。”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龙平久指出,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贵阳十大建筑,只是那个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它们为什么会逐渐衰落直至退出历史舞台,除了受到经济体制冲击外,从建筑本身的外观形态上,保存的价值也不大。但是为什么几百前修建的甲秀楼能在贵阳人心中占据不可动摇的位置,就是因为其厚重的文化内涵,“地标既是一个民族在‘此时此地’的人文精神的空间体现,使人们产生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共鸣,地标建筑一定要有文化含量。如果在当前一段时间里,某建筑有某种特殊的、浓厚的文化内涵在里面,它可能不高、不大、不贵,可是它会成为地标建筑。”
龙平久说,融入本土特色也应该是设计地标建筑的一个大方向,“贵阳近十年来的一些建筑规划,还是有一些败笔的。譬如人民广场的那两座‘金字塔’,如果能换成侗族的鼓楼,又漂亮又恢弘,散发出浓郁的民族风情。贵阳作为贵州的省会,而人民广场作为贵阳展示对外形象的一个窗口,巧夺天工的鼓楼会让外地人对贵州、贵阳文化有一个深刻的直观印象,并产生强烈的神秘感。”
市规划局总工程师魏定梅也表示,纵观贵阳城市建设的发展过程,建国初期,建设了大量公共资源建筑,后来经过文革时期,新建少了,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加速,我市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大型公益设施建设,包括图书馆、新博物馆等等。今后,贵阳在其保护、利用和发展上还将加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公共建筑的发展走向也需要进一步可持续发展,让规划建设更加合理,也更具备贵阳本土特色。
一栋栋充满现代气息的筑城楼宇不断拔地而起,“爽爽的贵阳”建设正日新月异。那么,作为城市形象“代言人”的“今日地标”和“明日地标”在哪里呢?
网友热议城市新地标
“从社会影响、建筑创新、公众形象、功能品位等方面综合考量,评出你心目中的贵阳新地标建筑。”在百度贴吧里的“贵阳吧”,一篇评选贵阳新地标建筑的帖子引来网友强烈关注。
一位网友说他心中的新地标有贵航喜来登、贵阳大剧院和省图书馆,因为这些建筑物的外观风格十分独特,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贵阳大剧院,不仅外观酷似一架精美的大钢琴,还进一步完善了贵阳的文化设施,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为国内外艺术团体搭建了一个了解贵阳,认识贵阳的平台。”;
另一位网友则认为位新地标应该彰显出一种蓬勃的力量,外观要大气、恢弘,因为金阳的贵阳市行政中心是代表者之一。此外,贵阳美术馆、贵阳火车站、龙洞堡机场、民族文化宫、国贸大厦、时代广场、贵阳商业银行总部、富中国际等,都被网友逐一“提名”。
一位网友则留言:“我们已习惯了地标的存在,它们不仅仅是钢筋混凝土的森林,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这个地标性建筑泛滥的年代,你也地标,我也地标。地标建筑不是评比出来的,它首先是公众认可的、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以建筑名开始,再成为地名,后又成为城市标志的,才真正配得上‘地标’的称号。将来如果有某一座建筑真正能取代甲秀楼标志性地位,那才是贵阳最好、最有特色的建筑 。”这一观点得到其他网友的一致认可。
张艳霞对网友们对贵阳新地标的热议给予了赞扬,她指出,地标性建筑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历史、经济、文化等等积淀出来的果实。它背后表达的是一种公众意识,需要有一种公众认可的过程,“在现代化发展速度迅猛的贵阳,代表着城市精神‘名片’的新的地标建筑群尚未出炉,需要全体贵阳人去集体寻找。”
“未来地标”备受期待
采访中记者发现,凯宾斯基酒店、国际会展中心、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新火车站、贵州省博物馆新馆等正在建设或即将动工的项目,已经成为贵阳建筑规划沙盘上最吸引贵阳市民眼球的建筑,是备受期待的贵阳地标建筑的“明日之星”。
苏州工业园区总规划师时匡日前在出席2009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时指出,“建筑师往往有这样一个弊病:重视自己的建筑,总想突出自己设计的作品。试想,如果每一座建筑都是标志性的,这些建筑堆在一起,城市会变得怎么样呢?城市设计非常重要,它会规定在这个区域内的所有建设行为,其中包括:建筑物的属性、体量、高度、色彩、建筑与道路的关系、建筑与交通的关系、建筑物之间的联系等。就像乐队指挥一样,城市设计指挥城市这一区域中的每一个元素各得其位,主次关系、比例关系一目了然。”
规划局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从《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纲要》可以看出,新的城市规划对城市设计高度重视,建筑物外观与城市整体形象,功能定位及选址等也要经过科学的论证,“如国际会展中心、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贵州省博物馆新馆等项目,不仅外观设计富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建筑材料也提倡绿色环保,与生态文明城市的理念很符合。而在功能使用上,将大力提高我市旅游接待能力,弥补文化、体育设施不足等尴尬现状。同时,随着贵阳的发展,各个区域都在不断更新区域内的地标。例如现在的龙洞堡的多彩贵州城、山水黔城的希尔顿酒店、保利温泉新城酒店、金阳世纪城酒店等都是不同区域内举足轻重的项目,势必成为区域内的地标建筑,让整个贵阳城变得更新、更美。”
本土特色彰显城市个性
真正的地标建筑,让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高度或者宽度,而是能让人们能更轻松地寻觅到一个城市的脉动和走向。只有地标建筑内部所融入的独具城市魅力的惟一性,才是其作为城市地标的最重要方面。”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龙平久指出,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贵阳十大建筑,只是那个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它们为什么会逐渐衰落直至退出历史舞台,除了受到经济体制冲击外,从建筑本身的外观形态上,保存的价值也不大。但是为什么几百前修建的甲秀楼能在贵阳人心中占据不可动摇的位置,就是因为其厚重的文化内涵,“地标既是一个民族在‘此时此地’的人文精神的空间体现,使人们产生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共鸣,地标建筑一定要有文化含量。如果在当前一段时间里,某建筑有某种特殊的、浓厚的文化内涵在里面,它可能不高、不大、不贵,可是它会成为地标建筑。”
龙平久说,融入本土特色也应该是设计地标建筑的一个大方向,“贵阳近十年来的一些建筑规划,还是有一些败笔的。譬如人民广场的那两座‘金字塔’,如果能换成侗族的鼓楼,又漂亮又恢弘,散发出浓郁的民族风情。贵阳作为贵州的省会,而人民广场作为贵阳展示对外形象的一个窗口,巧夺天工的鼓楼会让外地人对贵州、贵阳文化有一个深刻的直观印象,并产生强烈的神秘感。”
市规划局总工程师魏定梅也表示,纵观贵阳城市建设的发展过程,建国初期,建设了大量公共资源建筑,后来经过文革时期,新建少了,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加速,我市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大型公益设施建设,包括图书馆、新博物馆等等。今后,贵阳在其保护、利用和发展上还将加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公共建筑的发展走向也需要进一步可持续发展,让规划建设更加合理,也更具备贵阳本土特色。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