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林业生态工程谋划未来10年发展规划
admin
2009-09-07
来源:景观中国网
作为中国第一个林业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虽已持续30多年,但中国政府仍对其寄予厚望。国家林业局此间召集13个省(区、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商“三北”防护林工程未来10年的发展规划,继续发挥其巨大的生态效益。
作为中国第一个林业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虽已持续30多年,但中国政府仍对其寄予厚望。国家林业局此间召集13个省(区、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商“三北”防护林工程未来10年的发展规划,继续发挥其巨大的生态效益。
中国的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是中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中国的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全部分布在这里,区域内沙化土地面积占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的85%,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7%。
为解决“三北”地区生态恶化问题,中国政府从1978年开始实施“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如今,三北防护林工程区占中国国土面积的42.4%。经过30多年的建设,工程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0.51%,治理沙化土地27.8万平方公里,控制水土流失面积38.6万平方公里,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国家林业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建设局局长潘迎珍表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不仅是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工程,也是全球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目前,中国三北防护林工程已进行了四期,第四期工程将于明年结束。国家林业有关官员透露,三北防护林体系经过为期30年的4期工程建设,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446.9万公顷。第五期建设工程规划10年间造育林1000万公顷,力争到2020年使“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10.51%提高到12%以上;工程区内30%的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50%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80%的农田实现林网化。
在未来10年时间里,中国东北三省、京津冀等自然条件较好、工程建设进展较快的省区,基本实现区域性防护林体系建设目标,建成省级防护林体系;在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呼伦贝尔沙地、燕山山地、晋陕峡谷和甘肃陇东等重点区域,建成跨区域、跨流域的防护林体系;在其他省区,选择一批工程建设重点县区,建设一批县级防护林体系。
另据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除了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还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和湿地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对生态状况脆弱、生态地位突出的重点地区进行集中治理。
中国的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是中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中国的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全部分布在这里,区域内沙化土地面积占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的85%,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7%。
为解决“三北”地区生态恶化问题,中国政府从1978年开始实施“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如今,三北防护林工程区占中国国土面积的42.4%。经过30多年的建设,工程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0.51%,治理沙化土地27.8万平方公里,控制水土流失面积38.6万平方公里,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国家林业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建设局局长潘迎珍表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不仅是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工程,也是全球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目前,中国三北防护林工程已进行了四期,第四期工程将于明年结束。国家林业有关官员透露,三北防护林体系经过为期30年的4期工程建设,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446.9万公顷。第五期建设工程规划10年间造育林1000万公顷,力争到2020年使“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10.51%提高到12%以上;工程区内30%的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50%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80%的农田实现林网化。
在未来10年时间里,中国东北三省、京津冀等自然条件较好、工程建设进展较快的省区,基本实现区域性防护林体系建设目标,建成省级防护林体系;在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呼伦贝尔沙地、燕山山地、晋陕峡谷和甘肃陇东等重点区域,建成跨区域、跨流域的防护林体系;在其他省区,选择一批工程建设重点县区,建设一批县级防护林体系。
另据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除了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还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和湿地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对生态状况脆弱、生态地位突出的重点地区进行集中治理。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