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源区沼泽湿地退化速度加快
admin
2009-08-17
来源:景观中国网
连续几年的科学考察表明,受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不断加剧影响,分布在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源头地区的沼泽湿地退化、萎缩速度明显加快,已经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带来压力。
连续几年的科学考察表明,受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不断加剧影响,分布在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源头地区的沼泽湿地退化、萎缩速度明显加快,已经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带来压力。
全长约6300公里的长江是中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分布在长江源头地区的湿地是中国最大的沼泽湿地群之一,面积约14300平方公里,主要集中于源区东部和南部,以当曲流域最为发育。
从2005年起,先后有数支科学考察队对长江源头的冰川、湖泊、沼泽湿地等生态环境进行了实地考察研究,其中的“长江源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三江源头科学考察项目”对长江源区的沼泽湿地退化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
长江源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负责人、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勘察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辛元红说,随着全球变暖不断加剧,长江源区的沼泽湿地正在呈现斑块状退化,而且速度惊人。在源头山间宽谷平原区,沼泽湿地从两侧山麓向中心地带退化,从河谷两侧向远离河谷方向退化;在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区,沼泽湿地随泻出带下移,由山前冲洪积扇顶部向中部、细土平原带退化;在河流阶地,沼泽湿地呈面状退化。
三江源头科学考察队队长唐千里说,有“高原肾脏”之称的长江源区沼泽湿地对于稳定和改善整个青藏高原,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对于调节长江中下游严重的洪涝灾害,也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沼泽湿地退缩,三江源区植被将逐渐退化,由藏蒿草组成的沼泽化草甸将向由矮蒿草、杂毒草组成的高山草甸及稀疏的灌丛草甸过渡。
“这意味着沼泽湿地萎缩乃至消失,进而导致地区干旱、湖泊沼泽对河流的调蓄作用丧失、洪水泛滥、土壤沙化、荒漠化过程加剧等严重生态问题。”辛元红说。
科学考察表明,长江源区多年冻土面积减少、消失,以及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源区沼泽湿地退化,其中尤以全球变暖引起的冻土面积减少、消失为主因。
全长约6300公里的长江是中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分布在长江源头地区的湿地是中国最大的沼泽湿地群之一,面积约14300平方公里,主要集中于源区东部和南部,以当曲流域最为发育。
从2005年起,先后有数支科学考察队对长江源头的冰川、湖泊、沼泽湿地等生态环境进行了实地考察研究,其中的“长江源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三江源头科学考察项目”对长江源区的沼泽湿地退化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
长江源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负责人、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勘察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辛元红说,随着全球变暖不断加剧,长江源区的沼泽湿地正在呈现斑块状退化,而且速度惊人。在源头山间宽谷平原区,沼泽湿地从两侧山麓向中心地带退化,从河谷两侧向远离河谷方向退化;在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区,沼泽湿地随泻出带下移,由山前冲洪积扇顶部向中部、细土平原带退化;在河流阶地,沼泽湿地呈面状退化。
三江源头科学考察队队长唐千里说,有“高原肾脏”之称的长江源区沼泽湿地对于稳定和改善整个青藏高原,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对于调节长江中下游严重的洪涝灾害,也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沼泽湿地退缩,三江源区植被将逐渐退化,由藏蒿草组成的沼泽化草甸将向由矮蒿草、杂毒草组成的高山草甸及稀疏的灌丛草甸过渡。
“这意味着沼泽湿地萎缩乃至消失,进而导致地区干旱、湖泊沼泽对河流的调蓄作用丧失、洪水泛滥、土壤沙化、荒漠化过程加剧等严重生态问题。”辛元红说。
科学考察表明,长江源区多年冻土面积减少、消失,以及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源区沼泽湿地退化,其中尤以全球变暖引起的冻土面积减少、消失为主因。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