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城南改造争议4年未决
6月20日,一名收破烂的男子站在被拆的老宅前。南京南捕厅项目中的程善坊4号属于拆迁范围,这里将建成高档会所。
6月22日,在南京门东三条营一带,类似这种奖励及早搬迁的公告随处可见。
南京老城南街区,是成片推倒改造,还是作为历史文物保护?4年争议,温家宝总理两度批示。今年6月5日,住建部与国家文物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前往南京调查。目前,老城南的拆建已暂停。
核心提示
今年4月底,29名专家学者上书呼吁,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告急,温家宝总理作出批示。
其实,早在三年前,16位国字号文保大师和学者上书国务院,恳请立即停拆南京老城南后,温家宝就作出过批示。
6月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前往南京调查。18名“上书”代表受邀参加评议,诸多意见直指南京市政府近似“推平式”的旧城改造方案。
到底该如何改造?在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中该寻找怎样的平衡?这是一个涉及民生改善、文保尴尬,甚至政治考量的复杂命题。
新闻背景
老城南
南京历史最悠久的传统旧城区,是南京的发源地,因民国以后在新街口以北发展新市区而被称为“老城南”。老城南位于秦淮河两岸,多为江南穿堂式民居,以“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为特色。南京的方言、云锦、绒花、白局、灯会、盐水鸭等传统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发源于此。
南捕厅
老城南现存成规模的历史街区之一,拥有以甘熙故居为代表的传统民居群。这里又是南京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回民聚居区,七家湾锅贴、评事街板鸭等清真小吃在南京家喻户晓。2002年《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2003年《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划定其为“历史文化保护区”。
甘熙故居
位于南捕厅历史文化保护区东部的15、17、19号,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是南京最具代表性的多进穿堂式古民居“九十九间半”之一。1992年被辟为南京民俗博物馆。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梁白泉念完这首诗,叹息,“再要看老城南,去翻书吧。”
81岁的梁白泉曾任南京博物院院长,6月20日,说起老城南历史街区正在一点点被蚕食,他几次捶胸顿足。
在南京人心中,老城南是指中华门内东、西两片围绕内秦淮河,以夫子庙为核心的明清历史街区,是南京城的根。
按照南京市政府项目规划,老城南片区最大规模的危旧房改造项目———南捕厅四期工程,共13万平方米范围内的4200户居民,必须在6月底前完成动迁。
因29名专家学者上书呼吁,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告急,温家宝总理作出批示,目前已进行一半的拆迁被暂停。
“南京!南京!”
学者周学鹰用相机记录下近十处历史街巷被拆前后的景象
6月20日,位于南捕厅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千章巷29号,这是一户18.9平米大小的人家,石棉瓦的屋顶,枣红色的门。
墙面上有几行粉笔字:“房虽旧避风雨安居乐业喜淘淘,房不大三代人国共二党经两朝”、“视家为根,没根就没命”。
写下这些字的是屋主杨国顺,在老城南改造中,65岁的他是为数不多敢公开自己身份的原住民。
在来访者面前,他唠叨起祖上三代在屋檐下纳凉、遛鸟、喝茶、聊天的幸福时光后,开始伤心,然后难以平静地再说下去。
如果有拆迁人员上门做“思想工作”,要求限时搬迁,他就竖起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被杨国顺称为“最后一道防线”。
不过,附近评事街、程善坊、泰仓巷一带,沿途皆能看到多处被拆掉屋顶、房梁的老宅。
和杨国顺同样不愿看到老城南被拆的,还有一大批专家学者。
周学鹰是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从2003年开始,他用相机记录下了门东老街、生姜巷、颜料坊等近十处历史街巷被拆前后的景象。如今,“老城南的历史如电脑中的照片,一幅一幅被快速翻了过去。”
6月6月,周学鹰受邀参加一个关于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座谈会。他在会上说,“如果讲话有一个名称的话,那我借用电影的名字‘南京!南京!’”。
当天,参加座谈的还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组成的联合调查组。
一位参会者记得,当时周学鹰情绪激动,怒斥在场的南京市主要领导和负责老城规划的专家:为什么规划在执行的时候,变成了除了文保单位之外,其他的都拆光了呢?这样的话,农村的拖拉机手也能来做。
三次联名上书
从2002年至今7年间,已有专家学者三次联名呼吁南京古城保护
老城南历史街区被改造的命运,先后三次引起了国内数十名专家学者的关注。
今年初,老城南地区的南捕厅、安品街、门西、门东等历史街区被列入“危旧房改造计划”,春节后大规模拆迁进入高潮。
[NextPage]
就在周学鹰为之着急时,一份《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告急》,在坊间迅速流传。
梁白泉等29名专家学者在书上具名呼吁,“如果不立即采取紧急措施,金陵古城将在几个月内被彻底拆光。”
告急书中提到:在安品街,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被拆,用于房地产开发;在南捕厅,老街区被拆毁殆尽,用于建设“总部会所”及“独栋公寓”;“再这样拆下去,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就要名存实亡了”。
4月底,这份2500余字的告急书被送往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江苏省委以及南京市委。
据了解,早在三年前,吴良镛、罗哲文等16位国字号大师,就在一份《关于保留南京历史旧城区的紧急呼吁》上联名疾呼,恳请当时的建设部、国务院立即叫停南京老城南拆建。
梁白泉回忆,2006年他被南京市政府紧急召集开会,说有关部委马上要到南京来听取老专家对老城南改造的意见。
会上老专家要求市政府下令立即停止拆迁,事后发现拆迁并没有彻底停下。
其实,在更早的2002年,梁白泉等19位南京学者就上书市政府。
他们在联合署名的《关于建立南京古城保护区的建议》中呼吁,尽快停止破坏性的“旧城改造”行为,在城南建立三大古城保护区。
当时供职在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的杨永泉,是2002年建议书的起草人。
他记得,虽然当时南京市委领导对保护古城建议有重要批示,但时隔不久,拆迁仍在推进。
老城南渐逝
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在持续多年进行的旧城改造中,一些老城故居已被拆毁
有几件事,让老南京人印象深刻。
2000年7月4日,有着百年历史、关押过陈独秀等一批名人的南京老虎桥监狱,因城市开发需要,被拆除。
2004年国庆节,民国建筑新街口胜利电影院,许多南京人有着在这里看电影的记忆。在影院外部被塑料布拉盖起来7天后,人们发现,电影院不见了。
2007年,秦淮区,姚文才、陶行知等故居,一夜之间被拆。
而实际上,老城南在南京曾是重点保护对象。
南京在1982年,就成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两年后的《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定,要尽可能保持整个秦淮风光带的古街巷格局,并把乌衣巷、琵琶巷等,列为重点保护范围。
1995年,《国务院关于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的批复》,重申了对老城南的保护。
批复中提到,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和落实《总体规划》确定的12片重要历史文物保护地段的各项保护规定。
据调查,这12片重要历史文物保护地段中,有5片为城南传统民居,它们是门东、门西、大百花巷、金沙井、南捕厅。
《总体规划》要求,“做好这5片传统民居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在当时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保老城、建新城”发展方略的背景下,2003年,南京市规划部门牵头编制了《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
《规划》在保护门东、门西和南捕厅的基础上,将老城南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范围扩大至安品街。
不过,“《总体规划》无力阻止破坏性的‘旧城改造’”,资深文物考古专家蒋赞初说,10年间,邓府巷、剪子巷、皇册库、承恩里等多片老城已被拆毁。
在一些学者看来,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持续多年进行的旧城改造,对南京历史文化名城造成了严重破坏。
经梁白泉等一批文物专家证实,自2001年以来,至少有36处区、市、省级文物因旧城改造等被毁。
旧城改造中的民生
一位张姓居民称,既然旧城改造是为改善民生,为何拆迁补偿那么少
一边是文物在旧城改造中逐渐消亡,另一边是有人盼着旧城改造来改善生活环境。
6月22日,千章巷里的一户人家正在搬家。一位退休老人说,他一家三代住在一间不足20平米的房里,夏天潮热,冬天湿冷。没有厕所,没有厨房,生活不便。
南京市建委宣传处处长丁昌华说,“这些居民(生活环境)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不知道那些联名上书的专家们有没有来看过。别说来体验,就是住一天也受不了。”
他认为,“旧城改造中,南京市是不追求利润的”,为的是改善民生。
今年初,旨在“加快扩大内需”的200万平方米“危旧房改造工程”,被南京市政府提上日程。南捕厅、门东、门西、教敷巷等历史街区皆在“危改”之列。
丁昌华说,经过调查统计,绝大多数居民都愿意搬迁,只是他们觉得补偿标准太低了。
千章巷旁边的评事街98号,是施开华的家。他家建筑面积13.3平方米,属于拆迁范围。
经评估,建设方南京城建历史文化街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给予拆迁补偿款、室内装修、附着物补助等共10.3098万元,而施开华提出30万元。至此双方没有达成协议。
在一位张姓居民看来,既然政府说旧城改造是为了改善民生,那为什么改造后的别墅要卖三四万一平米,而补偿给他们的价值不足一万。
正在实施的南捕厅四期工程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需拆迁4200户居民。据南京市发改委官方网站介绍,将投资35亿把这里建设成“高档江南园林别墅”、“别墅TOWNHOUSE”。
多位有过商业建筑规划经历的大学教授认为,依照项目地段和市场规律,这些别墅、公寓一旦建成,市价均不少于四万元一平米。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吴明伟,是《南捕厅街区历史风貌保护区更新规划》(下称“南捕厅更新规划”)项目负责人,2003年接手南捕厅项目规划以来,他领导的团队6年内对该规划进行过多次修编。
6月21日,他介绍,随着拆迁补偿标准提高,规划多次调整。考虑到南捕厅不可建高层,经测算后,只有提高项目档次,拆除更多计划保留的房子,才能“就地平衡”。
他坦陈,因为南捕厅项目是南京市2009年十大项目工程之一,市里要求加快步伐,短期完成,所以动迁、开拆很快就开始了。
而专家蒋赞初的一个观点是,南京在城市建设上不能大搞“推平式”拆房改造,“如果政府顺从房地产商净地开发,南京每年至少10%的文物会被损毁。”
“镶上去的多是‘假牙’”
南京当地拟推广“镶牙式改造”方式,被国家文物局局长认为“真牙太少”
南京旧城改造中,熙南里项目被当地官员称之为一个样本。
熙南里位于白下区中山南路南捕厅,南捕厅及其西侧的安品街,都是南京规划部门划定的“历史文化保护区”。
三年前,南京市政府启动了南捕厅历史街区二期项目。采用的方式是“镶牙式改造”,现在熙南里历史风貌区已完成,对外开放。
6月24日傍晚,穿过该街区大板巷44号一条石板小径,犹如置身于一处豪门大宅里,不锈钢拉手,朱漆门窗,真皮坐椅,仿古摆设。
在一个名为“水仙子”的雅间对面,是一座三面临水的半人高戏台。透过雅间落地大窗玻璃或实时电视信号,能一边品尝佳肴,一边看戏。
据了解,这就是高级会所的代表之一。
对于街区里还遗存的古井、神龛、八角楼等景点,南京城建历史文化街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陶文祥说,这里都是“镶牙式改造”的成果,南捕厅其他地块也将参照这种方式,“提升历史街区的文化亮点”。
所谓“镶牙式改造”,就是哪颗牙坏了就补哪颗。
不过,今年5月27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考察老城南时,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学者周学鹰回忆,当日上午,他陪同单霁翔考察了熙南里、安品街。
在已被拆光的安品街工地,单霁翔问陪同的南京市副市长陆冰,“这就是你们的‘镶牙式’保护吗?你的牙在哪儿呢?”
有媒体报道,当日下午,单霁翔在一个论坛上表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还要保护老民居、原住民及当地的非物质文化,不能只保护个体的文物建筑,“可是我今天在现场看到,镶上去的多是‘假牙’,‘真牙’太少了。”
而在周学鹰看来,所谓“镶牙式改造”,不是镶牙,而是完完全全的拔牙。
“整体保护”
专家针对老城南提出三个可以尝试的方案,在官方那里没有得到认可
与“镶牙式改造”相反,有人建议“整体保护”。
29位联名上书的南京专家学者认为,金陵古城仅剩不到100万平方米,尚不到50平方公里老城总面积的2%,对于古都的最后这点种子,依法实行“整体保护”已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NextPage]
他们所说的“依法”,指的是从2008年7月1日起施行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其中规定,历史文化名城应当“整体保护”,“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目前,南京“镶牙式改造”的地方性措施,和《条例》要求的“整体保护”存在差异。
蒋赞初认为,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正在修编之中,如何落实《条例》的“整体保护”尚待观察。
具体到老城南的改造,有专家提出了可以尝试的方案。
周学鹰等人认为,有三个方案可以尝试:愿意搬迁的,房子交给政府,拿补偿;想留下的,经专家评审提出意见,政府和原住民按照一定比例出资维修;想留下,不想动手的,由政府修缮好后,住户出租金。
不过,这些方案,在官方那里没有得到认可。
南京市建委宣传处处长丁昌华说,“可能哪个城市(在旧城改造上)也不会这样做。如果不搬走,原地大面积改善是不可能的。”
白下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洛锋的回答是,“拆建是一个大的政策,不可能按照所谓的三个方案来,一旦开口子,以后怎么办?”
对此,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则认为,老城南是一片非常有特色的古民居,应该不改变它们的原貌。
如果要改造,应该采用的方法是:把文物修缮好,里面的老住户要是愿意搬回来,还可以搬回来。
他说,“南京要是拆得差不多了,那就不是历史文化名城了”。
总理两次批示
在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问题上,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杨新华感觉左右为难
29名专家学者上书后,5月下旬,温家宝总理就老城南拆建作了重要批示。
据有关人士透露,总理这次要求有关部门抓紧调查处理。
早在2006年,16名专家学者上书国务院后,温家宝就老城南拆迁作了重要批示,要求“建设部会同国家文物局、江苏省政府调查处理。法制办要抓紧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争取早日出台”。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2006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整改会上,南京有关方面负责人同意先停止拆迁。不过,这次的碰撞只是延缓了拆迁进程,南京城南的拆迁工作依然在推进。
“三年内,老城南拆建两次引起高层关注并作重要批示,这绝不多见。”梁白泉说,这也可看出总理对文物对历史街区的重视程度。
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杨新华,除了对历史街区的重视,还多了些无奈。
他觉得,很多开发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有意无意把新建筑渗入文保单位的控制范围里。对此,作为文物保护主管单位,他们不得不下文制止,但结果不尽如人意。
“比如,国家级文保单位甘熙宅第,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多次提出消防通道宽度不小于6米,前后下发5次文件,最后建成的样子仍不符合规定。”
而在南京城建历史文化街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邬震看来,哪些建筑应该得以保护?前提是有保护价值,其次,能够实施下来。
他强调,“实际操作中,大多数建筑返修后不具备保留价值”。
据了解,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全国文物保护与建筑的博弈,逐渐经历着“战斗-失败-再战斗-再失败-文物灭亡”的过程。
在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的问题上,杨新华有一个体会:从事文物行政管理工作,(不同意拆除文物)就是不按领导的意思去做,得罪干部;按照领导的意思去做,拆了文物,得罪了社会,昧了良心。
暂停
截至6月10日,南捕厅四期工程已完成拆迁50%,因总理批示,拆迁期限延迟
引发争议的老城南改造,暂时停了脚步。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组成的联合调查组,6月5日抵达南京后,经过3天调查,做出了立即停止南捕厅甘熙故居周边民居拆迁改造工程的决定。
据当地媒体报道,南京市副市长陆冰在听取了专家们的意见后,指示相关部门暂停老城南改造工程,“老城南改造,既然大家争议这么大,那就放慢或者暂停。”
白下区拆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朱登宁介绍,截至6月10日,南捕厅四期工程已完成拆迁50%。因总 理批示,拆迁期限延迟。
不过,建设方多位负责人透露,目前拆迁前的动员、协议谈判仍在进行。
6月10日,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公布,一直以老街著称的古城南京,没有一条街在名单之列。据此,有专家认为,这昭示着南京在旧城改造上已开始付出代价。
现在,杨新华还记得,自己6月24日在南京市委党校,给南京市管干部讲课时说的一段话:
据研究,在有历史街区的地区,如果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至2007年末,南京人均GDP是6157美元)之前,将是破坏文物最严重的时期。当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人们又开始后悔,重新寻找城市记忆。
在他看来,“这是历史,也是全球很多国家已经经历的教训,中国为什么要重蹈覆辙,叫人痛心。”
南京旧城改造进程
1984年
南京市政府开始对旧城进行部分改造,重建了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修复了秦淮河两岸河厅河房。至90年代初,夫子庙为中心的秦淮河风光带(东五华里)建成,但因被指“假古董”而饱受争议。
1992年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南京市政府从城南保护街区中打通中山南路延伸线,老街区被接连拆除的序幕由此拉开。
1993年
为迎接“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将中华路(南唐御街)两侧历史建筑全部拆除,为在五台山体育馆前拓宽道路,将市级文物永庆寺拆除。
1995年
城南金沙井、百花巷传统民居保护区被破坏,明代状元焦竑故居、明代大学士程国祥故居、清代方苞教忠祠、太平天国铜作坊建筑、民国总统府照壁等大批文物保护单位被拆毁。
2002年
提出“建新城,保老城”,制定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至此,据规划部门统计,90%的老城已被改造。
2003年
“老城改造”中,在城北,最后一块明清古街区邓府巷被拆除,此后,城北地区的明清街区已完全消失。
2006年
成立“双拆”(拆除违法建筑、拆迁危破房屋)指挥部,颜料坊、安品街、船板巷、门东的多片历史街区被拆除。
2008年
成立“危旧房片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提出2010年基本完成全市重点危旧房片区改造任务。
2009年
春节后,声势浩大的“危改”拆迁启动,古城里残存的几片古旧街区被列入2009年 “危旧房改造计划”,总面积上百万平方米,并且由原计划中的两年压缩为一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