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三林规划建成“世博新城”
admin
2009-07-08
来源:景观中国网
2010上海世博会后,以三林世博功能区为代表的浦东新区世博周边区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到2020年逐步建成一座“世博新城”,成为上海城市建设的新地标,并与陆家嘴、外滩等区域一起,形成上海中心城区城市发展的沿黄浦江增长带。
2010上海世博会后,以三林世博功能区为代表的浦东新区世博周边区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到2020年逐步建成一座“世博新城”,成为上海城市建设的新地标,并与陆家嘴、外滩等区域一起,形成上海中心城区城市发展的沿黄浦江增长带。
在2009年7月7日举行的“世博论坛.世博与浦东发展高层研讨会”上,刚刚出炉的“浦东新区世博周边区域后世博时期(2010-2020)发展战略研究”描绘了上述前景。
该论坛是在国务院通过加强上海“两个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以及浦东、南汇两区合并相关规划,对浦东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大背景下召开,其首次将研究探讨的焦点投向浦东后世博时期发展战略。
7月6日举行的“世博论坛.世博与浦东发展高层研讨会”透露出一则引人注目的消息:以三林世博功能区为代表的浦东新区世博周边区域,到2020年将逐步建成一座“世博新城”,三林地区将成为上海第五个城市副中心。
沿江崛起新地标
在7月6日的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世博与浦东发展”主题,阐述了世博会给浦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世博会对举办地经济社会影响以及对世博园区二次开发思考等问题。对于浦东世博周边地区如何借力世博,规划未来十年后世博时期的发展,与会专家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讨,并公布了刚刚完成的“浦东新区世博周边区域后世博时期(2010-2020)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认为,地处浦东新区西南部的三林区域将在浦东新区后世博时期的发展中成为重心。2010年上海世博会结束后,作为世博会永久保留建筑,一轴三馆、世博村、世博公园等不仅是上海的新标志,更为三林区域留下后续发展的资源。
此外,按照功能布局规划,在耀华地块,未来十年将崛起一个包括文化休闲区、核心商务区、滨江绿洲大道、国际居住区在内的全新国际生态型商务区,在HQ地块(原环球影城地块)将耸立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水上竞技体育中心,为2011年上海水上运动锦标赛提供服务。
因此,在区域形态上,自南浦大桥往西,以世博园区浦东片建筑群为起点,经浦东后滩、卢浦大桥、龙华嘴、耀华地块、HQ地块,约12平方公里的沿浦江滨江区域,未来有望成为上海城市建设新地标。
研究报告提出,随着世博效应进一步加速浦东世博周边区域的城市化进程,到2020年一个“世博新城”将逐步建成,而区域内的龙华嘴地区,完全可以发展成为与陆家嘴、外滩等并列的地标性区域,共同形成上海中心城区城市发展的沿黄浦江增长带。
重点规划“三沿一点”
这份研究报告认为,未来浦东世博周边区域的整体布局、系统开发、不仅应成为世博园区建筑遗产后续利用的典范,还要借力后续效应进行旧城二次开发,成为上海新一轮发展的标杆。
为此,研究报告提出了未来世博周边区域在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包括到2020年,区域第三产业GDP占比由目前的约60%提高到80%,平均每年提高两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新区财政比重由目前的5%提高到15%左右,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
针对区位特点,研究报告还提出,浦东世博周边区域未来发展应重点从三沿一点,即沿江(黄浦江三林区段)、沿轴(世博轴)、沿环(内、中、外环快速路)、沿轨道交通各站点一一规划展开,并以此为依据全面规划区域未来的发展。专家组认为,未来,世博新城的范围主要集中在滨江地区,即世博园区和耀华国际地块及其外围地区,大约8平方公里左右的范围里。它的功能性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服务产业功能,通过10年发展,逐步打造国家级滨江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第二是居住功能,成为宜居在三林的典范。
研究报告提出,在上海“十二五”规划中要充分研究,把三林区域打造成为上海继徐家汇、真如、五角场和花木之后的第五个城市副中心。同时,还建议对三林区域后世博10年的发展,要有特殊政策叠加,可以比照外高桥保税区、洋山港保税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有关政策。
每平方公里投资超百亿
浦东新区副区长、浦东迎世博行动计划指挥部总指挥陆月星表示,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园区每平方公里投资力度超过100亿元人民币,作为“近水楼台”的浦东将形成三个圈层接受世博会辐射。
规划用地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约四分之三集中在浦东。
陆月星说,世博园区高密度的巨额投资,将带动周边地区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投入不仅给当前,也将给世博会后的上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特别会在浦东形成三个辐射圈层,为城市建设、旅游会展等服务产业留下宝贵的财富。
第一个辐射圈层是紧邻世博园区的三林世博功能区域,面积约80平方公里;第二个是约570平方公里的原浦东新区;第三个是浦东与南汇合并后的整个大浦东地区,面积约1400平方公里。
陆月星认为,“大浦东”的局面形成后,浦东必然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迎世博、服务世博、借力世博的各项工作中,我们需要考虑更多问题,需要更大的视角。”陆月星坦言,世博筹备工作必然会带来城市发展的短暂瓶颈期。“当前,浦东存在一些阵痛,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导致交通组织工作难上加难。”
陆月星认为,交通、环境的一系列问题让浦东目前颇具“大工地”的味道,但这些问题终究会随着世博会的临近而被逐渐解决,浦东所面对的发展契机也越来越大。
在谈及世博后的城区发展时,陆月星显得信心十足。陆月星表示,对浦东而言,参与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必然会对城区的基础设施、产业升级以及文明程度有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大浦东”目前二元结构尚未破除,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速度必须加快。以上两种因素交织,便会对浦东产生更大的发展动力。
在2009年7月7日举行的“世博论坛.世博与浦东发展高层研讨会”上,刚刚出炉的“浦东新区世博周边区域后世博时期(2010-2020)发展战略研究”描绘了上述前景。
该论坛是在国务院通过加强上海“两个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以及浦东、南汇两区合并相关规划,对浦东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大背景下召开,其首次将研究探讨的焦点投向浦东后世博时期发展战略。
7月6日举行的“世博论坛.世博与浦东发展高层研讨会”透露出一则引人注目的消息:以三林世博功能区为代表的浦东新区世博周边区域,到2020年将逐步建成一座“世博新城”,三林地区将成为上海第五个城市副中心。
沿江崛起新地标
在7月6日的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世博与浦东发展”主题,阐述了世博会给浦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世博会对举办地经济社会影响以及对世博园区二次开发思考等问题。对于浦东世博周边地区如何借力世博,规划未来十年后世博时期的发展,与会专家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讨,并公布了刚刚完成的“浦东新区世博周边区域后世博时期(2010-2020)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认为,地处浦东新区西南部的三林区域将在浦东新区后世博时期的发展中成为重心。2010年上海世博会结束后,作为世博会永久保留建筑,一轴三馆、世博村、世博公园等不仅是上海的新标志,更为三林区域留下后续发展的资源。
此外,按照功能布局规划,在耀华地块,未来十年将崛起一个包括文化休闲区、核心商务区、滨江绿洲大道、国际居住区在内的全新国际生态型商务区,在HQ地块(原环球影城地块)将耸立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水上竞技体育中心,为2011年上海水上运动锦标赛提供服务。
因此,在区域形态上,自南浦大桥往西,以世博园区浦东片建筑群为起点,经浦东后滩、卢浦大桥、龙华嘴、耀华地块、HQ地块,约12平方公里的沿浦江滨江区域,未来有望成为上海城市建设新地标。
研究报告提出,随着世博效应进一步加速浦东世博周边区域的城市化进程,到2020年一个“世博新城”将逐步建成,而区域内的龙华嘴地区,完全可以发展成为与陆家嘴、外滩等并列的地标性区域,共同形成上海中心城区城市发展的沿黄浦江增长带。
重点规划“三沿一点”
这份研究报告认为,未来浦东世博周边区域的整体布局、系统开发、不仅应成为世博园区建筑遗产后续利用的典范,还要借力后续效应进行旧城二次开发,成为上海新一轮发展的标杆。
为此,研究报告提出了未来世博周边区域在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包括到2020年,区域第三产业GDP占比由目前的约60%提高到80%,平均每年提高两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新区财政比重由目前的5%提高到15%左右,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
针对区位特点,研究报告还提出,浦东世博周边区域未来发展应重点从三沿一点,即沿江(黄浦江三林区段)、沿轴(世博轴)、沿环(内、中、外环快速路)、沿轨道交通各站点一一规划展开,并以此为依据全面规划区域未来的发展。专家组认为,未来,世博新城的范围主要集中在滨江地区,即世博园区和耀华国际地块及其外围地区,大约8平方公里左右的范围里。它的功能性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服务产业功能,通过10年发展,逐步打造国家级滨江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第二是居住功能,成为宜居在三林的典范。
研究报告提出,在上海“十二五”规划中要充分研究,把三林区域打造成为上海继徐家汇、真如、五角场和花木之后的第五个城市副中心。同时,还建议对三林区域后世博10年的发展,要有特殊政策叠加,可以比照外高桥保税区、洋山港保税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有关政策。
每平方公里投资超百亿
浦东新区副区长、浦东迎世博行动计划指挥部总指挥陆月星表示,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园区每平方公里投资力度超过100亿元人民币,作为“近水楼台”的浦东将形成三个圈层接受世博会辐射。
规划用地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约四分之三集中在浦东。
陆月星说,世博园区高密度的巨额投资,将带动周边地区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投入不仅给当前,也将给世博会后的上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特别会在浦东形成三个辐射圈层,为城市建设、旅游会展等服务产业留下宝贵的财富。
第一个辐射圈层是紧邻世博园区的三林世博功能区域,面积约80平方公里;第二个是约570平方公里的原浦东新区;第三个是浦东与南汇合并后的整个大浦东地区,面积约1400平方公里。
陆月星认为,“大浦东”的局面形成后,浦东必然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迎世博、服务世博、借力世博的各项工作中,我们需要考虑更多问题,需要更大的视角。”陆月星坦言,世博筹备工作必然会带来城市发展的短暂瓶颈期。“当前,浦东存在一些阵痛,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导致交通组织工作难上加难。”
陆月星认为,交通、环境的一系列问题让浦东目前颇具“大工地”的味道,但这些问题终究会随着世博会的临近而被逐渐解决,浦东所面对的发展契机也越来越大。
在谈及世博后的城区发展时,陆月星显得信心十足。陆月星表示,对浦东而言,参与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必然会对城区的基础设施、产业升级以及文明程度有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大浦东”目前二元结构尚未破除,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速度必须加快。以上两种因素交织,便会对浦东产生更大的发展动力。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