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8 Architekten BDA 设计St. Laurentius 乡村小教堂
“飘落的雪花纷飞窗上,晚祷的钟声久久回荡;舒适的室内令人陶醉,聚餐的饭桌也已收拾停当。一群游子,在黑暗中来到了门前;金光闪烁的恩赐之树,还带着清凉的露珠。 游子们静静地步入室内,辛劳已将门槛变为石头;清澈透明的光线,照亮了桌上的面包和美酒。” 诗人拉图尔的《冬天的薄暮》,模糊掉圣俗场所的物质界限,却将游子们的心灵圣化,在久久回荡的晚祷钟声中,踏进家门,亦是在黑暗中踽踽行走终于回归的圣地。在圣经中,教会其实具有家的概念,对天国的盼望带着浓重的乡愁。因而对于宗教建筑的理解,不一定是传统认为的肃穆和具神秘感,它可以是亲切、近人甚至温馨,带给离家的游子爱与安慰,它可以具有浓厚的居住感。海德格尔认为“你我存在的方式,我们人类在地球上存在的方式,就是居住。”居住本身就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它囊括日常生活,其存在方式也直指灵魂和信仰。
Hailfingen镇中心小教堂的设计出发点就是通过提取当地乡村民居的类型来定义新建筑的形式。这种设计方法是地域性的,也是类型学思想的应用。德?昆西曾将类型这一词汇与模式、式样、铸模、图样等加以区别:“类型一词代表完全去复制或模仿一事物的意欲,而不是相同形象。形象自身应该就是一个规则或模式。这样,人们就不会说(或至少不应该说)依照样品完成的雕塑或图画的构图起到了类型的作用。但是当一个片断、一个草图、一个大师的思想或者或多或少含糊的描绘,在一个艺术家的意向中,赋予作品以新生的时候,人们便可以说类型给予了他这样或那样的想法,这样或那样的主旨,这样或那样的意欲。”
简单朴素的乡村建筑形成了Hailfingen镇中心的特点,这些历史元素如同个人传记一样,人们对于Hailfingen镇的集体记忆得到体现。中国画大师齐白石认为主张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其理念亦可对类型学所谓模仿事物的“意欲”进行解读。新设计的教堂在提取这种集体记忆的同时,挑战人们对乡村建筑固有的习惯性认知模式,如对其原型建筑在体量结构和墙壁上开口方式和尺度大小的建筑学干预,同时暗示出在乡村语境下新教堂礼拜厅的特殊用途。 双层瓦片覆盖的陡峭屋顶和抹灰墙面的设计参考了当地传统乡村建筑。墙面上的开窗修剪规整,与当地传统民居相比,其放大的尺度允许视线的穿透,底层采用落地窗,增强了建筑的通透性,与其公共空间的场所气质相符。
新教堂的另一特征是其吸引人的开放空间,半人高的围墙起限定建筑控制范围的作用,同时围合出教堂的前后院落。前院是个半围合场所,亲切宜人,也许人在不经意间就会步入其中。围墙的低矮尺度,允许内外视线的自由交流,体现出作为公众的“家”的包容和参与性。教堂内部空间简洁洗练,在其入口门厅可把握整幢建筑的内部体量空间。入口门厅楼梯与到二楼陈列室外走廊相接,这条路径形成了可被访问的三部分:通高的门厅,礼拜厅和二层空间。教堂室内内表面光滑无接缝,与建筑外部墙面抹灰的做法的形成鲜明对比。白色的天花和墙壁与红色的地面在阳光的映照下营造出纯净的氛围。这座小尺度的教堂颠覆了传统意义上教堂的形象,走在Hailfingen镇远远看到它,你甚至会以为这只是某位居民的家,这却又正是它的独特之处,含蓄而不张扬。它的确是人们共有的“家”,当晚祷的钟声响起,小镇的居民们会在这里为心中的挚爱祈祷,唇间吟唱赞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