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森林能否长在城市里? 木结构房屋正重新回归
admin
2010-10-29
来源:景观中国网
城市常常被人说成“水泥森林”。而在上海世博园,展示着城市的另一种生长形态――木结构建筑重归林立的楼群之中。 位于世博园C片区的挪威馆由15棵巨大的“树”构成,从5米到15米,高高矮矮的这些“树”都有
城市常常被人说成“水泥森林”。而在上海世博园,展示着城市的另一种生长形态――木结构建筑重归林立的楼群之中。
位于世博园C片区的挪威馆由15棵巨大的“树”构成,从5米到15米,高高矮矮的这些“树”都有抓地的“树根”,都伸展着4条“枝干”托起顶篷。观众走进“挪威森林”,体验着北欧人的宜居生活。不约而同地,瑞典馆、加拿大馆和温哥华案例馆等,也采用了木结构,这样一座座“木头”房子也默默契合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一座全木结构的小学在都江堰向峨乡破土而生,让木结构建筑再次回归国人视线之中;同时,随着瑞典、加拿大等国木材业对中国市场的开发力度加大,作为木结构建筑鼻祖之一的中国,在这一领域停滞20年后,开始逐渐复苏。
生态城市需要生态建筑
欧洲木业协会主席索德安介绍说:“如果讲最重要的优势,我想强调,其实在一些容易受到地震影响的地区,木结构的房子可以确保安全。在包括日本神户大地震等在内的一系列地震中,木结构房子的抗震能力明显比水泥混凝土好得多。”
在木结构房屋建造过程中,木材会和矿物棉一起混合使用,这样的房子会呈现非常好的保温隔热的性能。尤为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可再生材料,是自然生态循环的一部分,并且由于木材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木结构建筑可减少地球二氧化碳排放。“生态城市需要生态建筑。”索德安说。
我国当前的建材消耗对环境产生严重负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材所副所长赵霄龙博士给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中国建筑每年消耗的铁矿石超过3亿吨,耗费石灰石达到4500万吨,排放二氧化碳将近4亿吨。近年来中国水泥年产量持续高达10亿吨,由此排放的二氧化碳高达10亿吨,耗煤接近1.8亿吨,粘土2.5亿吨。“钢结构和木结构在中国占的比例很小,大概分别为5%和1%左右,中国最多的就是混凝土、钢筋和砖这样的传统建材。”中国迫切需要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新型建筑体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具有节能减排优势的木结构重新受到关注。
森林保护和利用并非两难
木结构的“先天优势”并不意味着其复兴之路的平坦。最大的疑问是,木头从哪里来?中国已经是一个林业资源匮乏的国家,再推广木结构建筑,会否让脆弱的生态雪上加霜?
确实,中国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值的六分之一,人均木材蓄积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八分之一。不过,假如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严格规范的资源保护和利用机制,实现良性循环并非不可能。
如今充分享受森林“恩惠”的瑞典等北欧国早年也曾遭遇过乱砍滥伐森林的惨痛经历。在充分吸取教训后,瑞典逐渐找到了一个既利用森林资源、又充分保护森林的方法。瑞典木业协会主席马戈内斯?霍尔介绍说:“在原材料方面,需要一个完整的政府控制体系:要保证种植率高于砍伐率。森林这个市场非常大,而且涉及到很多产业,需要政府统一控制。我们国家有法律规定,在砍伐一棵树之后,需要种上两棵甚至更多的新树苗。当森林被可持续地管理起来,它就成了不会枯竭的资源。”加拿大也有严格的法规,确保木材砍伐和森林保护始终处于良性循环之中。
此外,木结构房屋还面临着一个土地利用率较低的问题――目前中国的木结构建筑还仅限于别墅和低矮建筑。不过对于这一点,欧洲的先进技术似乎可以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索德安透露,“纯粹100%的木结构房子,欧洲现在已经能做到9层,但是这个肯定不是最终的极限;而如果采用混合型结构的住房,我们目前最高已经做到了16层。”所谓混合型结构,就是指整体承重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但是外墙、屋顶,以及很多其他部分,都采用木结构建筑材料。
“收获”的一天迟早会来
记者写此稿时,有好消息传来,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望在年内出台――相对于现行《规范》只允许建3层以下的木结构建筑的规定,修编以后,混合型的木结构房屋标准有望达到7层,这对于木结构房屋在我国重新起步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当然,即便如此,中国木结构建筑推广仍然遇到诸多困扰。而对此,已经开始拓展中国市场的瑞典人给我们鼓起了一点信心。霍尔说:“收获的一天迟早会来,最终我相信木结构的建筑市场,在中国一定会很成气侯,而且会看到更加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迹象。”
同时,中国专家也正在积极探索适合本身国情的木结构复兴之路――赵霄龙博士透露:“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木基复合人造板的生产国,而且利用秸秆生产板材的技术也正在成熟。麦秸定向结构板、零甲醛秸秆生态板等十分适合作为木结构建筑的材料。”这对于年产秸秆量超过7亿吨的中国,无疑是个福音。
令人欣喜的是,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几个月前已经与加拿大有关方面签署了一份为期5年的合作谅解备忘录,两国建设部门将一同探寻适应宜中国建筑、国际需要的现代木结构体系,并开展项目试点、编制技术规范、技术合作等一系列工作,发展并推广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
北京故宫是世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山西应县木塔是现存最高最古的木塔,丽江古城展现了少数民族的原貌特色……可以远溯至3500年前的中国木结构建筑,拥有诸多蜚声中外的璀璨精华;而此刻也许是迎来其复兴的关口。相信未来城市不应再是灰色的“钢筋水泥森林”,而能为居民提供一片会呼吸的“生态森林”。
位于世博园C片区的挪威馆由15棵巨大的“树”构成,从5米到15米,高高矮矮的这些“树”都有抓地的“树根”,都伸展着4条“枝干”托起顶篷。观众走进“挪威森林”,体验着北欧人的宜居生活。不约而同地,瑞典馆、加拿大馆和温哥华案例馆等,也采用了木结构,这样一座座“木头”房子也默默契合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一座全木结构的小学在都江堰向峨乡破土而生,让木结构建筑再次回归国人视线之中;同时,随着瑞典、加拿大等国木材业对中国市场的开发力度加大,作为木结构建筑鼻祖之一的中国,在这一领域停滞20年后,开始逐渐复苏。
生态城市需要生态建筑
欧洲木业协会主席索德安介绍说:“如果讲最重要的优势,我想强调,其实在一些容易受到地震影响的地区,木结构的房子可以确保安全。在包括日本神户大地震等在内的一系列地震中,木结构房子的抗震能力明显比水泥混凝土好得多。”
在木结构房屋建造过程中,木材会和矿物棉一起混合使用,这样的房子会呈现非常好的保温隔热的性能。尤为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可再生材料,是自然生态循环的一部分,并且由于木材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木结构建筑可减少地球二氧化碳排放。“生态城市需要生态建筑。”索德安说。
我国当前的建材消耗对环境产生严重负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材所副所长赵霄龙博士给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中国建筑每年消耗的铁矿石超过3亿吨,耗费石灰石达到4500万吨,排放二氧化碳将近4亿吨。近年来中国水泥年产量持续高达10亿吨,由此排放的二氧化碳高达10亿吨,耗煤接近1.8亿吨,粘土2.5亿吨。“钢结构和木结构在中国占的比例很小,大概分别为5%和1%左右,中国最多的就是混凝土、钢筋和砖这样的传统建材。”中国迫切需要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新型建筑体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具有节能减排优势的木结构重新受到关注。
森林保护和利用并非两难
木结构的“先天优势”并不意味着其复兴之路的平坦。最大的疑问是,木头从哪里来?中国已经是一个林业资源匮乏的国家,再推广木结构建筑,会否让脆弱的生态雪上加霜?
确实,中国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值的六分之一,人均木材蓄积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八分之一。不过,假如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严格规范的资源保护和利用机制,实现良性循环并非不可能。
如今充分享受森林“恩惠”的瑞典等北欧国早年也曾遭遇过乱砍滥伐森林的惨痛经历。在充分吸取教训后,瑞典逐渐找到了一个既利用森林资源、又充分保护森林的方法。瑞典木业协会主席马戈内斯?霍尔介绍说:“在原材料方面,需要一个完整的政府控制体系:要保证种植率高于砍伐率。森林这个市场非常大,而且涉及到很多产业,需要政府统一控制。我们国家有法律规定,在砍伐一棵树之后,需要种上两棵甚至更多的新树苗。当森林被可持续地管理起来,它就成了不会枯竭的资源。”加拿大也有严格的法规,确保木材砍伐和森林保护始终处于良性循环之中。
此外,木结构房屋还面临着一个土地利用率较低的问题――目前中国的木结构建筑还仅限于别墅和低矮建筑。不过对于这一点,欧洲的先进技术似乎可以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索德安透露,“纯粹100%的木结构房子,欧洲现在已经能做到9层,但是这个肯定不是最终的极限;而如果采用混合型结构的住房,我们目前最高已经做到了16层。”所谓混合型结构,就是指整体承重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但是外墙、屋顶,以及很多其他部分,都采用木结构建筑材料。
“收获”的一天迟早会来
记者写此稿时,有好消息传来,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望在年内出台――相对于现行《规范》只允许建3层以下的木结构建筑的规定,修编以后,混合型的木结构房屋标准有望达到7层,这对于木结构房屋在我国重新起步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当然,即便如此,中国木结构建筑推广仍然遇到诸多困扰。而对此,已经开始拓展中国市场的瑞典人给我们鼓起了一点信心。霍尔说:“收获的一天迟早会来,最终我相信木结构的建筑市场,在中国一定会很成气侯,而且会看到更加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迹象。”
同时,中国专家也正在积极探索适合本身国情的木结构复兴之路――赵霄龙博士透露:“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木基复合人造板的生产国,而且利用秸秆生产板材的技术也正在成熟。麦秸定向结构板、零甲醛秸秆生态板等十分适合作为木结构建筑的材料。”这对于年产秸秆量超过7亿吨的中国,无疑是个福音。
令人欣喜的是,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几个月前已经与加拿大有关方面签署了一份为期5年的合作谅解备忘录,两国建设部门将一同探寻适应宜中国建筑、国际需要的现代木结构体系,并开展项目试点、编制技术规范、技术合作等一系列工作,发展并推广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
北京故宫是世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山西应县木塔是现存最高最古的木塔,丽江古城展现了少数民族的原貌特色……可以远溯至3500年前的中国木结构建筑,拥有诸多蜚声中外的璀璨精华;而此刻也许是迎来其复兴的关口。相信未来城市不应再是灰色的“钢筋水泥森林”,而能为居民提供一片会呼吸的“生态森林”。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