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在北京林业大学召开
此次大会的参加对象为具有风景园林学科硕博士授权以及具有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授权的院校负责人,全国开设风景园林、园林、环境设计及相关本科或高职院校负责人或教师代表以及部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施工单位的有关人员。共有120余所高校、共计400余名高校和企业单位代表参加此次大会。大会参与对象涵盖了全国开设风景园林或相关专业的绝大部分院校,是中国风景园林教育界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盛会。
本届大会主题为风景园林教育规范化。随着国民社会和经济水平快速发展以及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宏伟蓝图构想的推进,中国风景园林事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十八大以后面临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在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战略构想框架内,风景园林教育如何快速高效适应中国社会发展需求与总体方向,成为了时代赋予风景园林教育系统的新课题。
会议开幕式由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张启翔教授主持。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陈重,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宋维明教授,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黄宝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处长高延伟,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改革发展处处长徐强致辞。同时,大会上表彰了首届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优秀论文、先进教育工作者。
开幕式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陈重宣读《同意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成立的批复》,并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颁发聘书,宣告了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工作委员会的正式成立。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工作委员会的前身是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分会筹备委员会,其成立旨在构建平台促进中国风景园林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最终提升整个行业的人才质量。
主会场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先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主任杨锐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高翅、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景观设计教研室主任丁圆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李雄教授分别做主旨报告。
孟兆祯院士提到我们要在教育岗位中传承和创新,发挥爱国为民的核心价值,为构筑美丽的中国梦境贡献身心。孟院士强调园林建设必须密切结合中国特色,即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文化总纲的指导下,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在人才培养中要求学生“文才、画才、口才”三才兼具,共圆“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的中国梦。
杨锐教授结合多年的学术研究和思考,对风景园林学科提出“十问”,对学科的时空坐标、价值观、特征、定义、目标及战略等方面进行探讨,并给出了具体的行动建议。杨教授提出在“生态时代”的背景下“人类世”的概念,对学科的时代特征进行了描述,他说学科可以没有边界,但必须有一个硬核,这个硬核可以是集时间、空间和人为一体的“境”。
高翅教授从教育的目的谈起,提出大学应当培养担当者,培养人的社会文化活动,大学的教育应加强人文等通识教育,要“通专结合、本硕贯通”系统地考虑学生的培养,“艺术与科学交流、人文与理工互通、传承与创新并重”。
丁圆教授指出艺术类院校在开设风景园林学科时存在的定位不明、课程纷杂等问题,应当加强风景园林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规范化教学体系建设,并结合中央美术学院12工作室的教学与实践,对工作室教学模式进行了经验分享。
李雄教授对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进行了总结回顾,指出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育中存在的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观念差异、规范性层次不齐、培养环节因校而异等问题,结合国家政策形势,具体提出启动质量评估保障教育质量提升、推进案例库建设丰富和优化课程教学、加强实践基地与实践教学环节实效等建议。
本次大会设风景园林本科教育规范化、风景园林研究生教育规范化、风景园林教育与实践三个专题分论坛,分论坛邀请来自多所高校的学科负责人以及知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施工相关企业、单位负责人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地探讨,共同推动风景园林学科教育改革发展。
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工作委员会的成立以及本次大会的召开,将有利于加强风景园林教育工作,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风景园林教育体系,促进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并以此为平台,促进中国风景园林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最终提升整个行业的人才质量,为风景园林行业创造出更为丰富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文明效益。